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检测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与磁共振或者CT床机械连接的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本体、动力装置、控制显示装置,所述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本体由测控仪、测控仪连接座和支架构成,测控仪固定于测控仪连接座,测控仪连接座通过支架上设有的板式滑轨与支架连接,测控仪由侧板及设于侧板内部的直线推进式自动回复卧式脚踏装置和可调节阻力矩装置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运动量达到控制病人心率和血流等生理参数,无需打针,医生可通过数据对各种人进行分组,输入相应的负荷值,同时过程中通过反馈人体能耗和心率数据进行调控,是一种定量增加人体的能耗来提高心率脉搏速度的绿色检测方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态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检测应用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应用于医疗诊断心脏心血管病情过程中的动态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
技术介绍
应用于医疗诊断心脏心血管病情过程中,如心脏运动状况与心率等生理参数对应关系或健康指数,心肌活性检测,心肌心血管造影检测等,医生认为必须提高被诊断者的心率、脉搏速度或血液循环流量的场合中,目前通常采用的测控方法是I、人体静止躺在MRI (磁共振成像扫描机)或CT机上进行扫描检测,其最大的缺点是其检测范围、检测幅度和检测深度小,只能局部反映心脏心血管病情;2、“注射法”,即服用提高心率的药物或注射药剂来达到该生理状态(增大心率、心肌运动幅度,血液循环流量等),其最大的缺点在于成本高 (消耗进口注射剂);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可控性差;当药物一旦注射到人体之后,如有不适,难以控制,有一定的危险性。上述的两种测控方法检测范围、检测幅度和检测深度小,而且会造成病人的疼痛, 且有药物副作用、成本费用高、可控性差,有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屏蔽性能好、可将人体运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阻力矩,并通过相应的电流值和传感器对运动过程的负荷,转速,能耗等的检测和控制的动态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动态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与磁共振或者CT床机械连接的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本体、动力装置、控制显示装置,所述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本体由测控仪、测控仪连接座和支架构成,所述测控仪固定于测控仪连接座,测控仪连接座通过支架上设有的板式滑轨与支架连接,所述测控仪由侧板及设于侧板内部的直线推进式自动回复卧式脚踏装置和可调节阻力矩装置构成,所述测控仪的下前端还设有夹紧机构,所述测控仪连接座上设有制动器和伸缩杆。所述动力装置由设于动力装置盒体上的36V电源供应器和电源供应器输出端连接的动力板构成,所述动力板上设有电流控制模块、5V电源模块和信号传输模块。所述控制显示装置的盒体上设有显示器、单片机和按键模块,所述按键模块与单片机通过排线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到显示器。所述单片机采用ATMEGA16单片机。所述直线推进式自动回复卧式脚踏装置包括滑动部分、齿轮传动部分和摇臂部分,所述滑动部分包括有踏板、脚踏杆、滑块和滑轨,所述两踏板通过脚踏杆与滑轨连接,滑轨固定于滑块上,摇臂部分通过侧板固定设于两滑轨中间,所述齿轮传动部分由与滑轨上的齿条配合的直齿轮构成,所述摇臂部分由单向轴承连接摇臂和同步轮构成,所述摇臂通过连接块与滑轨连接。所述直齿轮采用渐开线圆柱齿轮。所述可调节阻力矩装置包括有设于侧板上的传动部分和铜盘部分,所述铜盘部分由紫铜盘和齿轮套构成,紫铜盘锁紧于齿轮套上,所述传动部分由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构成,第二同步轮通过第二同步带与紫铜盘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与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二同步轮上分布由若干个孔,该孔的圆心组成的圆上设有接近开关,所述紫铜盘的两侧设有磁线圈。所述磁线圈是由铜线和矽钢片组成。所述支架包含有支撑杆和支架门,所述支架上设有手轮,所述支架门上方设有弹簧扣。所述支架下端设有若干个地脚和脚轮。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躺在MRI或CT床上的人, 用双脚踩蹬测控仪本体上的踏板,双手同时拉紧伸缩杆,以形成踩踏平衡的状态,然后作循环往复的脚踏车式的运动,第二同步轮上的接近开关的输出信号发送到动力显示装置的单片机,单片机根据可调节阻力矩装置的转速与功率、做功量的关系计算出即时功率、最大功率、平均功率、做功量等并通过控制显示装置显示出来,医生也可经控制显示装置设置合适的负荷(阻力扭矩)等物理参数,使病人作合理运动量的运动,各运动物理量参数和生理参数经测控仪本体送达至动力装置,经控制显示装置处理并显示出来,医生同步启动MRI或 CT对人体心脏进行扫描检测,人体从初始运动到临界运动的全过程物理参数和生理参数以及对应的MRI或CT的测量结果,将一一被检测出来,实现动态连续的全过程检测;或者根据显示出来速度,通过按键增加或降低档位并显示到显示器上,且使单片机发出增加或降低电流的信号,通过电缆传输给动力装置,动力板根据信号调高或降低电源供应器送出的电流,经过电缆输送到测控仪本体的磁线圈上,使之增强或降低磁场,随后紫铜盘切割磁场增加或降低阻力,并通过传动轮反映给被检测者,被检测者感到阻力增加或降低,就会减少或增加踩踏速度,从而使被检测者的运动速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最终达到尽快提高心率的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I、通过本技术控制改变病人心率和血流等生理参数,不需要打针,实现无痛低成本绿色检测;2、医生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对各种人进行分组,输入相应的负荷合理值,同时过程随时可通过反馈的人体能耗和心率数据进行调控,可控性高;3、提供动态全过程的测量效果;4、这是一种定量增加人体的运动能耗来提高心率脉搏速度的绿色检测方法,无危险性;5、以前的静止检测法,虽然可避免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后果,但缺点是其检测范围、 检测幅度和检测深度小,只能局部反映心脏心血管病情。本技术旨在改变这种现状。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的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的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本体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直线推进式自动回复卧式脚踏装置的结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可调节阻力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动力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控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如图I、图2a、图2b所示,本技术的动态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与磁共振或者CT床机械连接的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本体I、动力装置2、控制显示装置 3,所述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本体I由测控仪10、测控仪连接座20和支架30构成,所述测控仪10与测控仪连接座20用螺丝紧锁固定在一起,测控仪连接座20通过支架30上设有的板式滑轨301与支架30连接,通过板式滑轨301使测控仪10可在支架30上自由前后滑行。所述测控仪10由侧板13及设于侧板13内部的直线推进式自动回复卧式脚踏装置11 和可调节阻力矩装置12构成,所述测控仪10的下前端还设有夹紧机构101,所述测控仪连接座20上设有制动器201和伸缩杆202,所述支架30包含有支撑杆302和支架门303,所述支架30上设有手轮3021,所述支架门303上方设有弹簧扣3031,所述支架30下端设有四个地脚304和脚轮305,可以固定和移动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本体1,将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本体I从磁共振或者CT床的尾部推入,测控仪10通过板式滑轨301可作前后的移动, 当支架30固定于床体的合适位置时(底架与床体的相对位置由测试者的身高决定),即放下测控仪10前端的夹紧机构101,将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本体I的滑动部分和磁共振或者CT 床的滑动床板连在一起。当床板在磁共振或者CT床拖动带的作用下可作进入和送出运动, 以带动人体进入磁共振或者CT床机器的内部进行成像观测或完成后送出;由于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本体I的滑动部分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动态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其特征在于:动态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与磁共振或者CT床机械连接的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本体(1)、动力装置(2)、控制显示装置(3),所述心率加速综合测控仪本体(1)由测控仪(10)、测控仪连接座(20)和支架(30)构成,所述测控仪(10)固定于测控仪连接座(20),测控仪连接座(20)通过支架(30)上设有的板式滑轨(301)与支架(30)连接,所述测控仪(10)由侧板(13)及设于侧板(13)内部的直线推进式自动回复卧式脚踏装置(11)和可调节阻力矩装置(12)构成,所述测控仪(10)的下前端还设有夹紧机构(101),所述测控仪连接座(20)上设有制动器(201)和伸缩杆(20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欣,洪金塔,
申请(专利权)人:纪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