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中医诊脉辅助装置,具体涉及的一种中医诊脉仪。
技术介绍
中医诊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脉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情况、动势和缓、波动幅度等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关系密切,随脏腑功能的变化,均可导致脉象的改变。目前,多数中医医师们还是通过一对一的把脉,来了解患者的脉象。这种一对一的方式优势在于可以直接感受到患者脉搏的跳动,直接、简便地获取第一手脉象的相关材料,但是对于有些患有皮肤病的患者,尤其是患有传染性皮肤病的患者就诊时,中医医师们极 易被患者传染。而常用的脉枕只有支撑的作用,并没有防皮肤病交叉感染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脉枕做进一步的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中医诊脉仪,用于解决目前使用的脉枕易出现皮肤病交叉感染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中医诊脉仪,包括脉象采集带、脉象模拟器,脉象采集带中部设置有与手腕配合使用的脉动传感器、端部设置有粘扣带;脉象模拟器内设置有填充模拟血液的模拟血管,模拟血液通过脉象模拟器内部设置的步进电机的驱动,以脉动方式在模拟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医诊脉仪,包括脉象采集带(1)、脉象模拟器(2),脉象采集带(1)中部设置有与手腕配合使用的脉动传感器(3)、端部设置有粘扣带(4);脉象模拟器(2)内设置有填充模拟血液的模拟血管(5),模拟血液通过脉象模拟器(2)内部设置的步进电机(6)的驱动,以脉动方式在模拟血管(5)中循环流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脉象模拟器(2)内部还设置有由中央处理器(7)、A/D转换器(8)、D/A转换器(9)组成的中央处理单元,A/D转换器(8)与脉动传感器(3)连接,D/A转换器(9)与步进电机(6)连接,中央处理器(7)连接有外接电源,同时连接有微机显示器(10)。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