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牦牛圈,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免疫驱虫、疾病防治、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功能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
技术介绍
中国现阶段牦牛养殖的基础设施落后,主要集中在简易暖棚、窝圈以及牧场围栏等,简易的基础设施设备使得在牦牛生产和科研方面主要依靠人力对牦牛抓捕或保定,同时也导致了牦牛应激,甚至会造成工作人员受到伤害的问题,这些都给牦牛的生产和研究 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制约了中国牦牛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国内还没有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牦牛巷道圈的设计、修建标准和技术规范,本专利技术人也致力于牦牛巷道圈的行业标准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免疫驱虫、疾病防治、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功能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包括依次相通连接的临时关养圈、免疫驱虫巷道和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所述临时关养圈与所述免疫驱虫巷道相通之间设有第一滑动门,所述免疫驱虫巷道与所述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之间设有第二滑动门。进一步,所述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外侧相通连接有分群圈,所述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与所述分群圈之间设有分群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通连接的临时关养圈、免疫驱虫巷道和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所述临时关养圈与所述免疫驱虫巷道之间设有第一滑动门,所述免疫驱虫巷道与所述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之间设有第二滑动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添午,罗晓林,杨平贵,官久强,吴伟生,赵洪文,毛德才,谢荣清,李华德,周明亮,陈明华,蒋世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