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7501 阅读:4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包括依次相通连接的临时关养圈、免疫驱虫巷道和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所述临时关养圈与所述免疫驱虫巷道之间设有第一滑动门,所述免疫驱虫巷道与所述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之间设有第二滑动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具有免疫驱虫、疾病防治、体尺测量和体重称量的功能,并且使用简单,操作灵活,节省人力,避免工作人员伤亡,工作效率高,适合应用于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牦牛圈,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免疫驱虫、疾病防治、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功能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
技术介绍
中国现阶段牦牛养殖的基础设施落后,主要集中在简易暖棚、窝圈以及牧场围栏等,简易的基础设施设备使得在牦牛生产和科研方面主要依靠人力对牦牛抓捕或保定,同时也导致了牦牛应激,甚至会造成工作人员受到伤害的问题,这些都给牦牛的生产和研究 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制约了中国牦牛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国内还没有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牦牛巷道圈的设计、修建标准和技术规范,本专利技术人也致力于牦牛巷道圈的行业标准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免疫驱虫、疾病防治、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功能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包括依次相通连接的临时关养圈、免疫驱虫巷道和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所述临时关养圈与所述免疫驱虫巷道相通之间设有第一滑动门,所述免疫驱虫巷道与所述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之间设有第二滑动门。进一步,所述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外侧相通连接有分群圈,所述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与所述分群圈之间设有分群门。作为优选,所述分群门包括第一分群门和第二分群门,所述分群圈包括第一分群圈和第二分群圈。为了便于实现自动化,所述免疫驱虫巷道的栅栏上设有喷药装置,所述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的栅栏上设有测量装置,所述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的下面设有称重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具有免疫驱虫、疾病防治、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和牦牛分群的功能,并且使用简单,操作灵活,节省人力,避免工作人员伤亡,工作效率高,适合应用于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场。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所述多功能牦牛巷道圈中门关闭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多功能牦牛巷道圈中门开启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所述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包括依次相通连接的临时关养圈I、免疫驱虫巷道4和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7,临时关养圈I与免疫驱虫巷道4之间设有第一滑动门3,免疫驱虫巷道4与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7之间设有第二滑动门5 ;免疫驱虫巷道4的栅栏2上设有喷药装置(图中未示出),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7的栅栏上设有测量装置(图中未示出),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7的下面设有称重装置(图中未示出);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7的外侧相通连接有第一分群圈9和第二分群圈10,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7与第一分群圈9之间设有第一分群门8,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7与第二分群圈10之间设有第二分群门6。如图I和图2所示,当第一滑动门3、第二滑动门5、第一分群门8和第二分群门6开启时,牦牛在临时关养圈I和包括第一分群圈9和第二分群圈10的分群圈之间流动,流动过程中利用免疫驱虫巷道4的喷药装置即能实现牦牛的快速免疫驱虫、疾病防治,如果 需要人工注射,在免疫驱虫巷道4也便于执行,利用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7的测量装置和称重装置即能实现牦牛的快速体尺测量和体重称量,利用第一分群门8和第二分群门6则能实现牦牛分群。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还能采用多种显而易见的其它方式,但只要未脱离上述核心结构,则均应视为侵犯本技术专利的权利。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通连接的临时关养圈、免疫驱虫巷道和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所述临时关养圈与所述免疫驱虫巷道之间设有第一滑动门,所述免疫驱虫巷道与所述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之间设有第二滑动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外侧相通连接有分群圈,所述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与所述分群圈之间设有分群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群门包括第一分群门和第二分群门,所述分群圈包括第一分群圈和第二分群圈。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驱虫巷道的栅栏上设有喷药装置,所述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的栅栏上设有测量装置,所述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的下面设有称重装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包括依次相通连接的临时关养圈、免疫驱虫巷道和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所述临时关养圈与所述免疫驱虫巷道之间设有第一滑动门,所述免疫驱虫巷道与所述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之间设有第二滑动门。本技术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具有免疫驱虫、疾病防治、体尺测量和体重称量的功能,并且使用简单,操作灵活,节省人力,避免工作人员伤亡,工作效率高,适合应用于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场。文档编号A01K1/02GK202799846SQ20122054369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3日专利技术者安添午, 罗晓林, 杨平贵, 官久强, 吴伟生, 赵洪文, 毛德才, 谢荣清, 李华德, 周明亮, 陈明华, 蒋世海 申请人: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通连接的临时关养圈、免疫驱虫巷道和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所述临时关养圈与所述免疫驱虫巷道之间设有第一滑动门,所述免疫驱虫巷道与所述体尺测量体重称量巷道之间设有第二滑动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添午罗晓林杨平贵官久强吴伟生赵洪文毛德才谢荣清李华德周明亮陈明华蒋世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