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朴桂正专利>正文

电动汽车用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7037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主要用于电动汽车等的电动机,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包围所述固定轴并结合固定的固定轴结合部的电线引入孔,将电线引入至电动机的外壳内部,而不是通过固定轴引入,以使在固定轴不形成用于引入电线的另外的通孔,从而,不扩大固定轴直径的同时便能够保持较高强度,并且,外壳包括能够向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插入配重的配重槽,从而利用配重,能够调节所述转子的旋转平衡,并且,第1、2轮辋侧面结合部沿转子的外周面的圆周结合、形成,与轮辋的侧面相接,对轮辋加压并结合,利用该第1、2轮辋侧面结合部,对固定车轮的轮辋进行结合,从而能够以简单、容易的作业,使轮辋固定于外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要用于电动汽车等的电动机,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包围所述固定轴并结合固定的固定轴结合部的电线引入孔,将电线引入至电动机的外壳内部,而不是通过固定轴引入,以使在固定轴不形成用于引入电线的另外的通孔,从而,不扩大固定轴直径的同时便能够保持较高强度,并且,使得从电线引入孔的末端引出的电线受到所述支架保护,不露出于外部,从而能够防止电线因外部冲击而容易破损,并且,外壳包括能够向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插入配重的配重槽,利用配重,能够调节所述转子的旋转平衡,并且,第1、2轮辋侧面结合部沿转子的外周面的圆周结合、形成,与轮辋的侧面相接,对轮辋加压并结合,利用该第1、2轮辋侧面结合部,对固定车轮的轮辋进行结合,从而能够以简单、容易的作业,使轮辋固定于外壳,并且,利用贯通第2轮辋侧面结合部而被第I轮辋侧面结合部约束的螺栓将第I、 2轮辋侧面结合部及轮辋结合于转子,从而能够防止因焊接作业造成的轮辋的变形。
技术介绍
由于大气污染问题而给环境带来的恶劣影响和化石燃料枯竭,使用电动机的电动汽车正在受到瞩目,其中,以发动机为主动力源、以电动机为辅助动力源的混合动力汽车乃至只把电动机用作主动力源的电动汽车已经开发并实现商用化,因而对电动机的利用度正在提闻。图I是显示以往电动机中电线通过固定轴的通孔引入的结构的参考图,图2是显示以往电动机中固定轴与支架的结合结构的参考图,图3是显示以往电动机中电动机外壳与轮辋的结合结构的参考图,图4是显示以往电动机中磁铁利用粘合剂附着于外壳内部面的结构的参考图。特别是如图I所示,在以往的电动机(特别是主要用于诸如电动汽车或电动机车等使用电动机的车辆的电动机)中,采取引入电动机外壳(b)内部的电线(C)通过在构成转子(bl)旋转中心的固定轴(a)上形成的通孔(al)引入的结构,因此,由于所述固定轴 (a)在内部形成通孔(al)的空间,其耐久性必然减弱,特别是在为了产生更多磁动势而增粗电线(C)或增多电线(C)个数的情况下,与此相应,所述固定轴(a)及在其内部形成的通孔(al)也必然增大,隐含着电动机的体积与重量也相对增大的缺点。另外,由于通过所述固定轴(a)的通孔(al)引出的电线(C)必然露出于外部,所以,在电动汽车(特别是电动机车)因事故等而滑倒的同时,连接于车轮的电动机的侧面滑蹭路面,或因其它外部因素等而使电线(C)容易受到损伤的问题也频繁发生。另外,如图2所示,从以往的电动机中的固定轴(a)与支架(d)的结合结构来看, 只不过是在支撑固定轴(a)的支架(d)的一侧面,仅利用以螺纹方式结合于所述固定轴(a) 的螺母(e)对固定轴(a)与支架(d)进行结合的方式,因此,当螺母(e)因各种行驶等发生的行驶冲击等而松动时,固定轴(a)容易从所述支架(d)脱离,从而常常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等。另外,如图3所示,从以往电动机中的对转子(bl)与车轮(g)进行固定的轮辋(f) 的结合结构来看,所采用的结构是利用另外的诸如角钢(h)的构成,使所述角钢(h)的一侧借助于螺栓等结合于所述转子(bl),所述角钢(h)的另一侧借助于焊接而固定于所述轮辋(f)的底面,因此,借助于螺栓对所述角钢(h)与转子(bl)间进行结合的作业,由于窄小空间的制约,存在作业难以顺利进行的问题。另外,就借助于焊接对所述角钢(h)与轮辋 (f)间进行结合的作业而言,由于焊接作业中产生的热,不仅所述角钢(h),甚至在所述轮辋(f)中产生变形,造成结合的轮辋(f)的形态更加远离真圆的形态,存在所述轮辋(f)及车轮(g)无法实现旋转平衡的问题,再者,由于如上复杂的工序,需要作业时间及费用,产生工序难以高效进行的问题。另外,如图4所示,从以往电动机中的利用粘合剂把磁铁⑴附着于转子(bl)内周面的结构来看,以往是以使用粘合剂把磁铁⑴逐一按既定间隔附着于转子(bl)内周面的方式形成,因此,使用粘合剂的附着工序复杂,在制造时间及费用方面不够高效。当考虑到在制造过程中发生的累积公差等时,准确地按既定间隔形成所述磁铁(i)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仅存在所述磁铁(i)产生的磁场及由此产生的磁动势低下的问题,尤其是当因行驶冲击等造成所述磁铁(i)在行驶中从所述转子(bl)内脱离时,因脱离的磁铁(i)而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另外,在把磁铁(i)附着于转子(bl)内周面的方式中,必须用钢铁制造包括所述转子(bl)的外壳(b),因此外壳(b)本身的重量变重,还发生因过重而造成的低效率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研发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电动机,通过包围所述固定轴并结合固定的固定轴结合部的电线引入孔,将电线引入至电动机的外壳内部,而不是通过固定轴引入, 以使在固定轴不形成用于引入电线的另外的通孔,从而,不扩大固定轴直径的同时便能够保持较高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电动机,使得从电线引入孔的末端引出的电线受到所述支架保护,不露出于外部,从而能够防止电线因外部冲击而容易破损。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电动机,外壳包括能够向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插入配重的配重槽,利用配重,能够调节所述转子的旋转平衡。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第1、2轮辋侧面结合部沿转子的外周面的圆周结合、形成,与轮辋的侧面相接,对轮辋加压并结合,利用该第1、2轮辋侧面结合部,对固定车轮的轮辋进行结合,从而能够以简单、容易的作业,使轮辋固定于外壳。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电动机,利用贯通第2轮辋侧面结合部而约束于第I轮辋侧面结合部的螺栓,把所述第1、2轮辋侧面结合部及轮辋结合于转子, 从而无需焊接,以简单容易的结合作业便能够使轮辋固定于外壳,能够防止因焊接作业造成的轮辋的变形。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所述第I轮辋结合部分与第2轮辋结合部分的分别与轮辋侧面相接的第I部分和与轮辋底面相接的第2部分的连接部位以圆形形状形成,能够弥补未构成真圆的轮辋缺点,提高校准。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所述第I部分形成得使既定部分向下构成倾斜,从而在对所述轮辋的侧面加压时发挥楔形效果,能够更坚固地固定所述轮辋。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电动机,不使用粘合剂把磁铁直接附着于外壳内面,而是还包括铁芯,该铁芯在结合固定于外壳内面的同时,按既定间隔形成能够插入磁铁的磁铁插入槽,能够防止在电动机运转中因磁铁脱离造成的安全性问题,准确地保持磁铁间的间隔,使磁动势实现最大化。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电动机,使在所述铁芯上按既定间隔形成的磁铁插入槽与相邻磁铁插入槽之间构成互相相反的倾斜角,整体上以“V”字形态反复,从而通过增大在相同面积中的磁通量,使磁动势实现最大化。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所述铁芯包括结合固定于所述转子的最外侧内面的第I铁芯、结合固定于所述转子的中心部侧内面的第2铁芯,使得能够使磁动势实现最大化,发挥大扭矩。为达成上述本专利技术目的,电动汽车用电动机包括如下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的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轴;外壳,其包括结合固定于所述固定轴的定子和以所述固定轴为中心旋转的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在包围所述固定轴并结合固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桂正
申请(专利权)人:朴桂正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