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道路区间车辆的约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5655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0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道路区间车辆的约束系统,该系统与基本上平板状的视线和/或声音防护元件(1)相组合,其中由例如混凝土制成的偏转元件(2)通过连接桥(3)与支撑件(4)相连接,视线和/或声音防护元件(1)夹持在偏转元件(2)的沿纵向延伸并面向视线和/或声音防护元件(1)的侧面和支撑件(4)面向视线和/或声音防护元件(1)的侧面之间。对视线和/或声音防护元件(1)进行设置,使其下缘具有开口槽(6,6’),偏转元件(2)的连接桥(3,3’)嵌合在开口槽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I前述部分所述的约束系统。
技术介绍
在已知的这类约束系统中(参见专利文献EP1910622B),视线和/或声音防护元件设有一体成形的底座,该底座向防护元件的两侧延伸,而且在该底座的至少一侧上装有偏转元件。该已知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制造防护元件需要较高的成本,特别是针对用于制造由固结的塑性胚料(例如混凝土)制得的元件所必需的模板。此外,在这种系统中,必须通过受拉构件使防护元件和偏转元件相连接,从而才能在一段较长的路段中构建此类系统。此外,专利文献AT502935B中描述了一种已知系统,在该系统中,视线和/或声音防护元件固定在偏转元件的顶部。该技术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防护元件和偏转元件的连接区域中的风力,会产生较大的弯曲力,使现场安装的工作量加大。另外,在该系统中,偏转元件和防护元件互相抗拉地连接,从而防止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各个元件从元件的连接处脱离开。专利文献US7220077B中也提及本文开头所述的约束系统。通过螺钉将隔音元件螺固在偏转元件的平坦侧面上。其缺陷在于,必须将偏转元件非常稳固地锚定在地面中,否则整个结构会在(例如重型载重货车)发生猛烈的碰撞时翻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这一缺陷并提出一种上述类型的约束系统,使该系统各个零件的制造简单化,而且该系统易于装入连续连接的墙面,翻倒的风险明显降低。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本文开头所述的约束系统中通过权利要求I的技术特征实现这一目的。通过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由偏转装置及其支撑件夹紧视线和/或声音防护元件(在下文中简称为防护元件)。由此倾斜轴位于支撑件的后缘,从而一旦发生事故时,不仅偏转装置可以升高(如US7220077B所述),而且整个防护壁也会升高(支撑件也会小幅度升高)。由此利用防护壁的重量来增加抗翻倒的稳定性。成型(即模板)简单的防护元件和偏转元件仍然可以由固结胚料制成,例如混凝土。通过权利要求2的技术特征,具有以下两方面优点一方面非常简单地实现偏转元件和支撑件之间的连接,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连接来防止防护壁在纵向方向上的位移。特别地,其优点在于提出权利要求3的技术特征。防护元件始终保持特定的静态支撑状态(不仅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其重量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增加偏转装置的滑动阻力。例如,由于风力的原因,防护元件使偏转元件在夹紧区域中受到突然的负荷,并由此导致相应面的偏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提出权利要求2的技术特征。通过这种方式,在遭遇大风袭击时,能够确保偏转元件及其支撑件负荷的继续增长基本上是在安全范围内,并且能够补偿偏差。出于防护元件安装方便的目的,提出权利要求5的技术特征。因此,由于防护元件的厚度成锥形,更易于将防护元件插入偏转元件及其支撑件的彼此相对的表面之间。此外,防护元件一侧的连续平坦结构使所需模板更加简化,从而降低了元件的制造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案中,提出权利要求6的技术方案来实现这一目的。为了在约束系统的安装中尽可能少地使用配件,提出权利要求7的技术方案。根据另一可选的实施方案,还可进行如下设置偏转元件直接通过受拉构件与嵌有防护壁的支撑件相连接。根据权利要求9的技术特征,其优势在于,可通过简单的方法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约束系统用作车道隔离带。此外,可简单地将这种偏转元件制成大致为槽形的形状,插入对应的芯中,其中在各个芯之间留有空隔,用于构建连接桥。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约束系统,毋须为了在发生碰撞时防止断裂而在纵向紧密连接各个元件,从而大幅降低成本。此外,通过偏转元件之间的分隔缝和另一侧防护元件之间的分隔缝的交错布置,实现元件之间的紧密连接,从而防护元件或偏转元件中任一元件完全断裂后,各元件才会从同一组合中脱出。为了极高程度地吸收碰撞能并确保在轻型汽车发生碰撞时乘员受到较低的载荷,提出权利要求11的技术特征。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如图中所示图I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约束系统的背部剖视图,图2表示根据图I所示的约束系统的俯视图,图3表示根据图I和2所示的约束系统的截面图,图4表示偏转元件的后方透视图,图5表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约束系统的另一实施方案的局部侧剖视图,图6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约束系统的另一实施方案的侧视图,其中约束系统具有通过垫片固定的缓冲元件,图7表示根据图5所示的约束系统的俯视图,图8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方案的俯视图,图9表不本专利技术另一可选实施方案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I和图2所示的约束系统中,视线和/或声音防护元件I (下文简称为防护元件I)由偏转元件2支撑。此外,偏转元件2具有支撑件4,支撑件4通过连接桥3与偏转元件2相连。该连接桥3基本上由支撑面延至偏转元件2的顶部。连接桥3比支撑件4更窄,其中连接桥3由加固筋5向外延伸,加固筋5向偏转元件2的内部延伸(参见图4)。每一偏转元件2的顶端都设有加固筋5’、连接桥3’以及支撑件4’,优选地各支撑件4’的宽度为其他加固筋5或支撑件4或连接桥3宽度的一半。这些半加固筋5’形成偏转元件2的平坦端面,从而确保在构建约束系统时使相邻的偏转元件2很好地安装在一起。防护元件I的下缘具有开口插槽6,其宽度基本上对应于连接桥3的宽度加上必要的装配公差。通过在偏转元件的桥片和视线和/或声音防护元件之间形成不同的间隙,可实现通过系统在碰撞发生时产生位移而持续吸收能量。防护元件I在组装状态下,连接桥3嵌合在防护元件I的插槽6中。此外,插槽6的深度略小于偏转元件2的高度,从而防护元件置于连接桥3和3'上并且在防护元件I的下缘和偏转元件2的支撑面之间留有较小间隙7。由此确保偏转元件2承载防护元件I的全部重量,防护元件I在风荷载或者碰撞时具有相应较高的防翻稳定性。从图3中可以看出,防护元件I在其底部嵌合在偏转元件2中的部分8的厚度向着在防护元件I的下缘逐渐变细。另外设有面向偏转元件2的连续平面9。加固筋5和5’与支撑件4和4’的彼此相向的表面基本上与防护元件I部分8的表面9和倾斜面10对等。在防护元件的端部区域设有凹槽6’,优选地,凹槽6’对应于半部分插槽6 (参见图I)。基本上,偏转元件2端部区域中的加固筋5’、连接桥3’以及支撑件4’的宽度也可等于其他加固筋5、连接桥3以及支撑件4的全宽,但也必须在防护元件的端部区域相应形成凹槽6’。在图5的实施方案中,将支撑件4替换为基本上与偏转元件2呈镜像对称的偏转元件41。另外,在支撑件4和41之间设有连接桥3,防护元件I置于连接桥3上。从图6中可以看出,可在防护元件I的表面9和偏转元件2的加固筋5与之相对的表面中间以及防护元件I的倾斜面10和支撑件4、41与之相对的表面中间插入弹性中间衬垫12。此外,可在偏转元件2面向车道的侧面上设置缓冲元件13,通过隔离片14将缓冲元件13固定于偏转元件2和在支撑件41上。从图7中可以看出,在安装本专利技术的约束系统时,偏转兀件2之间的分隔缝15与另一侧防护元件I之间的分隔缝16彼此交错布置。另外,对应于交错布置,优选将这些元件2和I的长度缩短一半。由此可无需借助受拉带来连接这些元件2和I。图8和图9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案,在这些实施方案中,防护元件I’借助受拉元件21与偏转元件2’和支撑件2”连接。另外,受拉元件通过孔眼22立于防护元件I’的侧面中,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尔弗雷德·雷德尔贝尔格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弗雷德·雷德尔贝尔格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