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5790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0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块,包括第一线圈、第一驱动电路、第二线圈、整流电路以及发光单元。第一驱动电路电性连接第一线圈,且第一驱动电路用以控制第一线圈产生第一磁场。第二线圈相应于第一线圈且配置于第一磁场的传送方向上,用以接收第一磁场,并根据第一磁场提供第一感应电压。整流电路电性连接第二线圈,用以将第一感应电压转换为第一驱动电压。发光单元电性连接整流电路,以依据第一驱动电压提供背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且特别关于一种通过磁场感应来传输电力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器具有低电压操作、无辐射线散射、重量轻以及体积小等传统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所制造的显示器无法达到的优点,因此液晶显示器已成为近年来显示器研究的主要课题,且不断地朝向彩色化发展。由于液晶显示器为非自发光型显示器,因此需要背光模块提供所需的光线,方可达到显示的功能。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背光模块中所使用的发光元件已逐渐从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转换成更为环保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然而,背光模块常因发光二极管发光条(LED light bar)的连接器、驱动电路以及电力线配置等因素,使得背光模块在设计时无法进一步的将体积缩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可通过线圈间的磁场感应来减少背光模块中的线路配置,使背光模块的体积可进一步缩小且便于配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第一线圈、第一驱动电路、第二线圈、整流电路以及发光单元。第一驱动电路电性连接第一线圈,且第一驱动电路用以控制第一线圈产生第一磁场。第二线圈相应于第一线圈且配置于第一磁场的传送方向上,用以接收第一磁场,并根据第一磁场提供第一感应电压。整流电路电性连接第二线圈,用以将第一感应电压转换为第一驱动电压。发光单元电性连接整流电路,以依据第一驱动电压提供背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块更包括第一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其中第一线圈及第一驱动电路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一表面相同的一侧,第二线圈、整流电路及发光单元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表面相同的一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分别为印刷于第一基板上的线圈图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发光条,且第二线圈配置于发光二极管发光条的第二基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线圈为印刷于第一基板上的线圈图案,第二线圈为印刷于发光二极管发光条的第二基板上的线圈图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整流电路电性连接于第二线圈与发光二极管发光条之间,且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以及第一电容。其中,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第二线圈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第二线圈的第二端,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一电容,电性连接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用以提供第一驱动电压。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驱动电路,还用以接收开关驱动信号,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电压源以及第一开关元件。电压源电性连接第一线圈的第一端,用以提供第一电压至第一线圈的第一端。第一开关元件电性连接于第一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压之间,且依据开关驱动信号将第二电压提供至第一线圈的第二端。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驱动电路更包括第二开关元件,电性连接于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且依据开关驱动信号的反相信号而导通。并且,上述第一开关元件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线圈的第二端,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接收第二电压,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开关驱动信号。此外,第二开关元件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线圈的第一端,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一线圈的第二端,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开关驱动信号的反相信号。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驱动电路还用以接收开关驱动信号,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电压源、第三开关元件以及第四开关元件。电压源,用以提供第一电压。第三开关元件电性连接于电压源与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之间,且依据开关驱动信号将第一电压提供至第一线圈的第一端。第四开关元件电性连接于第一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且依据开关驱动信号的反相信号而导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开关元件包括第三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电压源,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一线圈的第一端,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开关驱动信号。并且,第四开关元件包括第四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线圈的第一端,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一线圈的第二端,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接收开关驱动信号的反相信号。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背光驱动信号由控制芯片所提供,且控制芯片包括时序控制器,背光驱动信号由时序控制器所提供。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块另包括第三线圈,其电性连接第一驱动电路,并受控于第一驱动电路产生第二磁场。并且,第四线圈电性连接整流电路且相对于第三线圈而配置于第二磁场的传送方向上,用以接收第二磁场,并根据第二磁场提供第二感应电压至整流电路。其中,整流电路将第二感应电压转换为第二驱动电源,且发光单元依据第一驱动电压及第二驱动电源提供背光。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块是通过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间的磁场感应作动,使第一驱动电路可用无线的方式来控制发光单元提供背光。如此一来,背光模块的体积可因减少线路而缩小,进而降低背光模块的设计成本,并且使背光模块便于配置。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绘示的背光模块的功能方块图。图2为图I中线圈、整流电路与发光单元架构实施例示意图。图3至图6分别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绘示的第一驱动电路与第一线圈的连接组态示意图。图7A为图1背光模块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B为图1背光模块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绘示的背光模块的功能方块图。图9至图12分别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绘示的第一驱动电路、第一线圈及第三线圈之间的线路连接示意图。意图。图。图13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绘示的发光单元及第二线圈及第四线圈的配置示图13B为依据图13A实施例绘示的发光单元及第二线圈及第四线圈的配置示意其中,附图标记100、100a、100b、800、800a、800b :背光模块111:第一线圈112:第二线圈120、120a、120b、120c、120d、820、820a、820b、820c、820d :第一驱动电路141,720,1320 :发光二极管发光条310、510、910、1110 :电压源320、410、520、610、920、930、1010、1020、1120、1130、1210、1220 :开关元件130、130a、830 :整流电路140、140a、840 :发光单元710、1310:第一基板711、1311 :第一表面712、1312 :第二表面811 :第三线圈812:第四线圈1321 :发光二极管1322:第二基板1330、1340 :线圈图案Cl :第一电容Dl :第一二极管D2 :第二二极管D3 :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IR1、DIR2 :传送方向DS、DS1、DS2、DSR、DS1R、DS2R :开关驱动信号IVl :第一感应电压IV2 :第二感应电压Ml :第一磁场M2 :第二磁场T1 T12:晶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线圈;第一驱动电路,电性连接该第一线圈,该第一驱动电路用以控制该第一线圈产生第一磁场;第二线圈,相应于该第一线圈配置于该第一磁场的传送方向上,用以接收该第一磁场,并根据该第一磁场提供第一感应电压;整流电路,电性连接该第二线圈,用以将该第一感应电压转换为第一驱动电压;以及发光单元,电性连接该整流电路,以依据该第一驱动电压提供背光。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勋林晃蒂徐彬翔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