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汽车爪极发电机电磁噪声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54585 阅读:4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汽车爪极发电机电磁噪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左半爪极和右半爪极的极尖部分分别开设有左半爪极环形槽和右半爪极环形槽,左半爪极环形槽和右半爪极环形槽处在完成装配的一对爪极转子的同一圆周位置上,在由左半爪极环形槽和右半爪极环形槽构成的环形槽口中利用环氧无纬带进行缠绕形成对左半爪极和右半爪极进行径向限位的环氧无纬带缠绕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不改变定子结构及电机外形安装尺寸的条件下,准确地控制其电磁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是一种基于气隙磁导不变性的降低汽车爪极发电机电磁噪声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控制汽车爪极发电机电磁噪声的方法一般是偏重在控制汽车爪极发电机电磁力波频率与定子模态频率的关系上;对于力极对数的影响,偏重在避免较少的力极对数;对于模态振型的影响,偏重于有影响的几种低阶次振型及振型阶数对固有频率的影响。基于传统电磁噪声的产生机理,控制汽车爪极发电机电磁噪声米用机械振动学中控制一维振动的理论,造成对爪极电机电磁噪声的控制有时不准,有时会有较大误差,有时降低了电磁噪声而并不知道降低的真正原因,有时还会出现与上述控制电磁噪声的理论发生严重矛盾的情况。在分析汽车爪极发电机电磁噪声控制技术存在问题时,是认为气隙磁导在爪极电机运行过程中为保持不变。研究发现,汽车发电机爪极以悬臂梁方式在电磁激振力、旋转离心力复合作用下产生机械形变,进而引起气隙磁导的变化;汽车爪极发电机由于气隙磁导的变化导致气隙磁密和电磁激振力的脉动,进而引起定子轭按不同模态振动是产生电磁噪声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如何克服汽车爪极发电机在电磁激振力、旋转离心力作用下的气隙磁导变化,以便进一步控制汽车爪极发电机电磁噪声的问题,迄今没有相关的公开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在不改变定子结构及电机外形安装尺寸的条件下,准确地控制其电磁噪声。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在左半爪极和右半爪极的极尖部分分别开设有左半爪极环形槽和右半爪极环形槽,所述左半爪极环形槽和右半爪极环形槽处在完成装配的一对爪极转子的同一圆周位置上,在由所述左半爪极环形槽和右半爪极环形槽构成的环形槽口中利用环氧无纬带进行缠绕形成对所述左半爪极和右半爪极进行径向限位的环氧无纬带缠绕层。本专利技术降低汽车爪极发电机电磁噪声的方法的特点也在于对所述环氧无纬带缠绕层进行热固化和表面涂漆处理,经处理后的环氧无纬带缠绕层的表面与所述爪极转子的表面平齐。本专利技术是以环氧无纬带缠绕层控制爪极转子的机械形变,保持气隙磁导不变,进而控制汽车爪极发电机电磁噪声,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是可以在不改变定子结构及电机外形安装尺寸的条件下,准确地控制其电磁噪声。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方法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爪极示意图;图中标号1左半爪极;la左半爪极环形槽;2环氧无纬带缠绕层;3右半爪极;3a右半爪极环形槽。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降低汽车爪极发电机电磁噪声的方法是在左半爪极I和右半爪极3的极尖部分开设有左半爪极环形槽Ia和右半爪极环形槽3a,左半爪极环形槽Ia和右半爪极环形槽3a处在完成装配的一对爪极转子的同一圆周位置上,在由左半爪极环形槽Ia和右半爪极环形槽3a构成的环形槽口中利用环氧无纬带进行缠绕,形成环氧无纬带缠绕层2,经热固化和涂漆处理的环氧无纬带缠绕层2的表面与爪极表面平齐。本专利技术是由环氧无纬带缠绕层2将一对爪极转子沿径向进行束缚,克服了汽车爪极发电机在电磁激振力、旋转离心力作用下的机械变形,进而克服气隙磁导变化,由此来准确控制汽车爪极发电机电磁噪声。本实施例中环氧无纬带是指环氧树脂浸溃玻璃纤维无纬绑扎带,广泛使用在电机行业中。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在左半爪极(I)和右半爪极(3)的极尖部分分别开设有左半爪极环形槽(Ia)和右半爪极环形槽(3a),所述左半爪极环形槽(Ia)和右半爪极环形槽(3a)处在完成装配的一对爪极转子的同一圆周位置上,在由所述左半爪极环形槽(Ia)和右半爪极环形槽(3a)构成的环形槽口中利用环氧无纬带进行缠绕形成对所述左半爪极(I)和右半爪极(3)进行径向限位的环氧无纬带缠绕层(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降低汽车爪极发电机电磁噪声的方法,其特征是对所述环氧无纬带缠绕层(2)进行热固化和表面涂漆处理,经处理后的环氧无纬带缠绕层(2)的表面与所述爪极转子的表面平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特征是在左半爪极和右半爪极的极尖部分分别开设有左半爪极环形槽和右半爪极环形槽,左半爪极环形槽和右半爪极环形槽处在完成装配的一对爪极转子的同一圆周位置上,在由左半爪极环形槽和右半爪极环形槽构成的环形槽口中利用环氧无纬带进行缠绕形成对左半爪极和右半爪极进行径向限位的环氧无纬带缠绕层。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改变定子结构及电机外形安装尺寸的条件下,准确地控制其电磁噪声。文档编号H02K1/22GK102983648SQ201210515968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5日专利技术者鲍晓华, 刘谋志, 吕强, 李佳庆, 方勇, 倪有源 申请人:合肥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汽车爪极发电机电磁噪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左半爪极(1)和右半爪极(3)的极尖部分分别开设有左半爪极环形槽(1a)和右半爪极环形槽(3a),所述左半爪极环形槽(1a)和右半爪极环形槽(3a)处在完成装配的一对爪极转子的同一圆周位置上,在由所述左半爪极环形槽(1a)和右半爪极环形槽(3a)构成的环形槽口中利用环氧无纬带进行缠绕形成对所述左半爪极(1)和右半爪极(3)进行径向限位的环氧无纬带缠绕层(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晓华刘谋志吕强李佳庆方勇倪有源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