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光学轮廓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53502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学轮廓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图像信号;S2:采用光学轮廓波变换获取图像信号的稀疏矩阵;S3:采用高斯随机矩阵作为测量矩阵;S4:利用稀疏矩阵和测量矩阵通过并行乘法计算获取压缩信号;S5:利用贪婪算法中的正交匹配跟踪算法对压缩信号进行解压缩重构图像。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光学轮廓波变换方法应用于图像或视频压缩编码,结合压缩感知理论,采用FPGA并行算法实现稀疏矩阵和测量矩阵的并行乘法计算,实现实时处理功能。该方法运用光学技术和电学系统实现光学轮廓波变换。基于光学技术的响应能力、互连并行能力和存储能力,利用光子作为载体存储、传输和处理信息,能更快速、精确的重构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视频压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光学轮廓波变换的新型图像压缩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人们对图像的存储和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大,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图像压缩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图像的压缩主要包括变换、量化和熵编码三部分,主要作用分别为去相关、进一步减少数据量和用二进制编码表示。图像压缩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第一代图像编码技术(以JPEG为代表)理论以信息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以除去图像数据中的线性相关性为目的,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去除冗余信息能力有限,压缩比受到限制。第二代图像编码技术,打破香农信息论框架的局限性,考虑到图像信息中各种特征和人类的视觉特性,获得了高压缩比。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同时伴随着现代图像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图像压缩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开放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领域。特别是近几年,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小波变换理论、分形理论等的建立,相应地使小波变换编码、分形编码和模型基编码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第二代图像编码技术。目前研究最热的离散余弦变换、小波变换编码、分形图像压缩编码技术等没有充分考虑人眼视觉系统,且具有块效应和不能实时处理等缺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光学轮廓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图像信号;S2:采用光学轮廓波变换获取图像信号的稀疏矩阵;S3:采用高斯随机矩阵作为测量矩阵;S4:利用稀疏矩阵和测量矩阵通过并行乘法计算获取压缩信号;S5:对图像的压缩信号进行解压缩重构图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宏鹏柴毅刘兆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