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建民专利>正文

用于从沥青油砂矿中分离原油的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8907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从沥青油砂矿中分离原油的加热器,包括筒体组件,筒体组件安装在两组支承组件上,并且筒体组件与动力系统传动连接;筒体组件内腔设置有加热系统,筒体组件内腔的前端通过一组密封组件与进料口联通,筒体组件内腔的后端通过另一组密封组件与出料箱联通,筒体组件的前后端倾斜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用于从沥青油砂矿中分离原油的加热器,克服了对沥青油砂矿的加热、粉碎、分离等技术问题,实现了从沥青油砂矿中分离原油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从沥青油砂矿中分离原油的加热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涉及一种用于从浙青油砂矿中分离原油的加热器。
技术介绍
油砂矿,是指地壳表层的碎屑物或岩石,与其中所含的水和浙青形成的混合油砂矿物质的统称,它实质上是一种浙青、沙、富矿粘土和水的混合物,其中,浙青含量约为6 12%,沙和粘土等物质占75 85%,余下的为水,具有高密度、高粘度、高碳氢比和高金属含量的特点。古剥蚀作用造成的油砂矿后期被深埋后常有后期形成的常规原油混入现象。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常规石油资源已不能满足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非常规石油资源,其中之一就是油砂,油砂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是重要的油气资源替代品。但至今除加拿大外,尚未形成规模。目前世界上油砂矿主要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采出,其关键技术是炼制中的油砂分离技术。针对油砂分离工艺需要考虑的技术问题如下I)由于浙青油砂矿在常温下具有一定的韧性,且小时产量较大(单台设备小时产量达到100吨/小时),常温下无法完成对天然浙青油砂矿的机械或外力粉碎,需要解决原矿石粉碎的问题,才能完成天然浙青油砂矿的充分分散细化。2)要解决浙青油砂矿石与分离药剂在加热混合过程中,保证浙青油砂矿石与装置的加热界面不存在物理性的死角和粘结现象。3)由于浙青油砂矿的产地不同,含有的浙青和水分差别较大,因此,要设置较大的工艺调整范围,来调整物料加热、混合、反应、分离等不同的工艺要求和温度要求,以满足不同状况的天然浙青矿石。4)由于浙青油砂矿经过分离后,含有大量的砂石,对设备的磨损较严重,因此要尽可能减少设备的磨损,以满足设备长期连续运行的需要;5)在对浙青油砂矿加热的过程中,原矿石在分离药剂的作用下,会释放出少量的低碳芳香烃,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和具有爆炸的危险性,因此工艺过程中需要严格密闭,为此,需要解决装置工作过程中的密封问题。6)分离装置尽可能做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修或更换部件。7)由于浙青油砂矿石里含有一部分不含油的矿石,其中较大的石块在流入下道工序后,会对设备造成损坏。因此,需要把不含油的大于50_的较大石块排除到设备外面。8)浙青矿石中的小块石头容易卡死在设备内。目前还没有用于从浙青油砂矿中分离原油的加热器,因此,针对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急需进行开发研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从浙青油砂矿中分离原油的加热器,克服了对浙青油砂矿的加热、粉碎、分离等技术问题,实现了从浙青油砂矿中分离原油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从浙青油砂矿中分离原油的加热器,包括筒体组件,筒体组件安装在两组支承组件上,并且筒体组件与动力系统传动连接;筒体组件内腔设置有加热系统,筒体组件内腔的前端通过一组密封组件与进料口联通,筒体组件内腔的后端通过另一组密封组件与出料箱联通,筒体组件的前后端倾斜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原矿石不需粉碎,直接将矿石加入到本专利技术装置内,直接实施天然浙青油砂矿的充分分散细化。2)本专利技术装置采用以饱和蒸汽做热源的间接加热方式,从而增加了物料的比表面积,增加物料与装置加热界面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对物料的热量传递,满足物料加热升温达到工艺要求的温度,提高装置的热效率,降低装置的运行成本和环境友好的要求。3)在对浙青油砂矿加热的过程中,使原矿石在分离药剂的作用下,通过装置的外力作用,能够将较大块的矿石,逐渐破碎分散成细小的颗粒;还能使物料与分离药剂充分混合,增加固体物料与分离药剂发生反应的速度,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4)本专利技术装置在浙青油砂矿石与分离药剂的加热混合过程中,使浙青油砂矿石物料在设备内处于不断翻滚和搅拌状态,保证浙青油砂矿石与装置的加热界面不存在物理性的死角和粘结现象。5)本专利技术装置能够设置较大的工艺调整范围,以满足不同状况的天然浙青矿石; 为调整物料加热、混合、反应、分离等不同的工艺要求和温度要求,本专利技术装置设置了无级调速电动机,通过调整设备的转速,来调整物料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从而达到浙青油砂矿石含水量和含油量不同,来调整需要达到的工艺要求和温度要求,以完成原油和砂石的完全分离。6)在对浙青油砂矿加热的过程中,原矿石在分离药剂的作用下,会释放出少量的低碳芳香烃,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和具有爆炸的危险性,因此本专利技术装置严格密闭,解决了密封的问题。7)本专利技术装置能够把不含油的大于50mm的较大石块排除到设备外面;同时解决了浙青矿石中的小块石头卡死在设备内的问题。8)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维修或更换部件,通过采用钢制件尽可能减少设备的磨损,以满足设备长期连续运行的需要。上述的特点,使本专利技术的加热器热效率高,加热面积大,产量高,密封效果好,占地面积小,一次性投资小,设备磨损较小,操作维护简单,大大降低了开采浙青油砂矿的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的筒体组件结构示意图3为图3中的筒体组件C-C截面结构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的筒体组件筛分结构示意图5为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的外筒体与加热管的安装截面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的加热系统结构示意图7为图6中的加热系统A-A截面结构示意图8为图6中的加热系统B-B截面结构示意图9为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的密封组件结构示意图10为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的出料箱结构示意图1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的出料箱侧视结构示意图1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I.进料口,2.筒体组件,3.加热系统,4.出料箱,5.支承组件,6.动力系统,7.密封组件;20.走料通道,21.外筒体,22.保温夹套,23.挡料板,24.锤击装置,25.筛分结构,26.筛眼,27.导流板,28.挡料板;31.连接管,32.加热管,33.冷凝水回水管,34.冷凝水总集管,35.加热管集管, 36.蒸汽进管,37.冷凝水出水管,38.螺旋带;41.料箱,42.检修口,43.排气口,44.支架,45.出料口,46.废料口 ;71.调节螺栓,72.弹簧,73.静环固定环,74.静环,75.动环,76.波纹管。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用于从浙青油砂矿中分离原油的加热器的总体结构是,包括筒体组件2,筒体组件2安装在两组支承组件5上,并且筒体组件2与动力系统6传动连接;筒体组件2内腔设置有加热系统3,筒体组件2内腔的前端通过一组密封组件7与进料口 I联通,筒体组件2内腔的后端通过另一组密封组件7与出料箱4联通,筒体组件2的前后端倾斜设置。其中,加热系统3和筒体组件4、密封组件7是本专利技术加热器的核心部件。参照图2、图3、图4,筒体组件2的结构是,包括作为主体的外筒体21,在外筒体21 的表面包裹有一层保温夹套22,在外筒体21的前后端各设置有一同心的走料通道20 (见图9),在外筒体21的筒壁上(中段位置)安装有锤击装置24,在外筒体21圆周方向均布四个锤击装置24,在外筒体21的后段设置有挡料板23,在挡料板23的后端设置有筛分结构 25 ;筛分结构25包括一个挡料板28,在挡料板28上密布有筛眼26,在挡料板28上还设置有倾斜的导流板27,导流板27数目为至少一道。参照图5、图6、图7、图8,加热系统3的结构是,在外筒体21内腔中以同心圆方式, 从内至外排列有两至四圈加热管32,每圈加热管32均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多根,每根加热管 32均沿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从沥青油砂矿中分离原油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组件(2),筒体组件(2)安装在两组支承组件(5)上,并且筒体组件(2)与动力系统(6)传动连接;筒体组件(2)内腔设置有加热系统(3),筒体组件(2)内腔的前端通过一组密封组件(7)与进料口(1)联通,筒体组件(2)内腔的后端通过另一组密封组件(7)与出料箱(4)联通,筒体组件(2)的前后端倾斜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从浙青油砂矿中分离原油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组件(2),筒体组件(2)安装在两组支承组件(5)上,并且筒体组件(2)与动力系统(6)传动连接;筒体组件(2)内腔设置有加热系统(3),筒体组件(2)内腔的前端通过一组密封组件(7)与进料口(1)联通,筒体组件(2)内腔的后端通过另一组密封组件(7)与出料箱(4)联通,筒体组件(2)的前后端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从浙青油砂矿中分离原油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组件(2)包括外筒体(21),在外筒体(21)的表面包裹有一层保温夹套(22),在外筒体(21)的前后端各设置有一同心的走料通道(20),在外筒体(21)的筒壁上安装有锤击装置(24),在外筒体(21)的后段设置有挡料板(23),在挡料板(23)的后端设置有筛分结构(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从浙青油砂矿中分离原油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筛分结构(25 )包括一个挡料板(28 ),在挡料板(28 )上密布有筛眼(26 ),在挡料板(28 )上还设置有倾斜的导流板(27)。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从浙青油砂矿中分离原油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系统(3)的结构是,在外筒体(21)内腔中以同心圆方式,从内至外排列有两至四圈加热管(32),每圈加热管(32)均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多根,每根加热管(32)均沿外筒体(21)纵向排列,在其中一圈加热管(32)内部均设置有一圈冷凝水回水管(33),每圈冷凝水回水管(33)均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多根,每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金亚杨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杨建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