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边园盘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804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切边圆盘剪,它涉及一种带材和板材生产装置,它要解决刀盘重叠量调整和剪刃侧间隙调整的问题,其特征是上刀盘(20)固定在上刀轴(6)上,上刀轴(6)轴向固定,手轮(11)与第二蜗杆(10)联接,第二蜗杆(10)与第二蜗轮(9)啮合,且第二蜗轮(9)轴向固定,第二蜗轮(9)的内圈是螺纹,并与下轴套(7)上的外螺纹啮合,下刀轴(8)用轴承固定在下轴套(7)上,这种剪刃侧间隙的调整装置采用蜗轮内螺纹结构,锁紧力大,调整剪刃侧向间隙准确、稳定,使用方便,它还可在第二蜗杆(10)的轴上,安装光电编码器,并通过计算机便可实现剪刃侧间隙的实时精确检测和数控;刀盘重叠量则采用偏心调整机构,提高了系统的刚度,具有剪切力大、适应带钢厚度范围宽的特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材和板材生产装置,特别是一种切边圆盘剪。
技术介绍
在金属带材和板材生产过程中,圆盘剪切边的质量好坏及剪切的顺利与否,与每恻的刀 盘侧隙和重叠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有技术中,圆盘剪是釆用压下螺旋副调整,剪切力 经由螺旋调整机构传向机座,中间螺旋机构的变形大,系统的刚度小。并且人工手动调整剪刃间隙,因此将剪刃间隙调整到某个给定值时需要较长时间;剪切不同厚度尺寸的钢板每次 就要停机重新调整一次剪刀间隙,这样大大增加了停机时间,减少了机组的产量,这都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蜗轮内 螺紋结构的圆盘剪,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切边圆盘剪, 包括刀盘剪刃侧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是上刀盘20固定在上刀轴6上,上刀轴6轴向固定, 手轮11与第二蜗杆IO联接,第二蜗杆10与第二蜗轮9啮合,且第二蜗轮9轴向固定,第二 蜗轮9的内圈是螺紋,并与下轴套7上的外螺紋啮合,第一滚动轴承22的内圏和外圏分别与 下刀轴8和下轴套7固定联接,下刀盘19固定在下刀轴8上。按上述方案,它还包括刀盘重叠量的调整装置的技术特征齿轮电机1和第一蜗杆3用联 轴器2联接,第一蜗杆3与第一蜗轮4啮合,第一蜗轮4与偏心套5是键联接,第二滚动轴 承23的内圈和外圈分別与上刀轴6和偏心套5的偏心孔固定联接,第 一蜗轮4轴的中心线与 下刀轴8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固定不变,下刀盘19固定在下刀轴8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剪刃侧间隙的调整装置采用蜗轮内螺紋 结构,锁紧力大,调整剪刃侧向间隙准确、稳定,使用快捷方便。2.由于在蜗杆3和蜗杆9的 轴上,安装光电编码器,并通过计算机便可实现剪刃重合量和剪刃侧向间隙的实时数控,使 重合量显示精度达到O. 01 mm,重合量调整控制精度达到O. lmni,解决了以往圆盘剪剪刃重 合量和剪刃侧向间隙没有精确检测和控制这一问题,具有调整控制精度高和自动控制水平高 等特点。1刀盘剪刃重合量的调整采用偏心机构,其剪切力由偏心套4直接传向机座,消除 了中间螺旋机构的变形,同时下轴套7不设偏心,提高了系统的刚度,具有剪切力大、适应带 钢厚度范围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刀盘重叠量的调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刀盘剪刃侧间隙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l、圆盘剪主要由刀盘旋转传动系 统,刀盘重叠量调整、剪刃侧间隙调整、机架开口度调整等系统组成,先分析机组中心线21 左边传动侧的基本结构上刀盘20和下刀盘19悬装在刀盘传动箱16的外侧,刀盘传动箱 16与齿轮箱i5联接,超越离合器13的两边分别与交流电机12和齿轮箱15联接。作业时, 交流电机12驱动超越离合器13旋转、从而带动齿轮箱15的传动长轴,再由齿轮箱15带动 上刀轴6和下刀轴8,从而带动上刀盘20和下刀盘19旋转进行剪切。超越离合器13是因该 圆盘剪在低速穿带时作动力剪用,在正常工作速度下作拉剪用而设置的。上刀盘20和下刀盘 19采用液压螺母锁紧固定,以便快速更换刀盘。机组中心线21右边操作侧的基本结构,与 传动恻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只是以机组中心线为轴线,从刀盘到齿轮箱15成对称分布,并 且,左右两对刀盘的刀盘箱16同装在一个钢板焊接结构件的大底座上,通过一根具有左右螺 纹的长丝杆使其两个刀盘箱16作相向或相背移动,以调节两对刀盘的开口度。长丝杆是由一 台交流开口度调节电机i4驱动。传动恻和操作恻刀盘的重叠量,由刀盘重叠量调整装置17 进行电动或自动调节;传动侧和操作恻刀盘剪刃的侧向间隙,则由剪刃侧间隙调整装置18上 的手轮11调节。按作业需要,上述手轮11也可用齿轮电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替代与第 二蜗杆10的联接,以便实现电动或自动调整刀盘剪刃侧间隙。按上述方案,所述上刀轴6的中心线与第一蜗轮4轴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是0—50咖。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二蜗轮9的内圈的螺紋是梯形螺紋。按上述方案,在第一蜗杆3的轴上,安装光电编码器,光电编码器的信号线与计算机接口 相连,并通过计算机便可实现剪刃重合量的实时数控。按上述方案,在第二蜗杆9的轴上,安装光电编码器,光电编码器的信号线与计算机接口 相连,并通过计算机便可实现刀盘剪刃侧间隙的实时数控。下面根据图2,说明刀盘重叠量调整装置的基本结构和调整的方法齿轮电机l通过联轴器 2驱动第一蜗杆3,第一蜗杆3带动第一蜗轮4旋转,与第一蜗轮4键联接的偏心套5也一起旋转,偏心套5中的上刀轴6与固定不动的下刀轴8的距离就会改变,从而改变上刀盘20和下刀盘19之间的重叠量。下面根据图3,说明刀盘剪刃侧间隙调整装置的基本结构和调整的方法它是将上刀轴6 轴向固定,手动旋转手轮ll,带动第二蜗杆10旋转,第二蜗轮9内圈是梯形螺紋,并且第二蜗 轮9轴向固定,这样第二蜗杆10带动第二蜗轮9旋转时,与第二蜗轮9有螺紋啮合的下轴套7轴 向移动,从而使下轴套7内的下刀轴8轴向移动,改变上下剪刃间的侧(轴)向间隙。同时, 在下轴套7非承受轴向剪切力恻安装了碟形弹簧并预紧,用来消除轴向空程间隙,保证了剪刃 侧向间隙准确、稳定。另外,用户还可根据实际生产中的需要,在钢铁、冶金和其它相关行业釆用本技术 技术时,在机组中只单独采用刀盘重叠量调整装置17或刀盘剪刃侧间隙调整装置18。权利要求1.一种切边圆盘剪,包括刀盘剪刃侧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是上刀盘(20)固定在上刀轴(6)上,上刀轴(6)轴向固定,手轮(11)与第二蜗杆(10)联接,第二蜗杆(10)与第二蜗轮(9)啮合,且第二蜗轮(9)轴向固定,第二蜗轮(9)的内圈是螺纹,并与下轴套(7)上的外螺纹啮合,第一滚动轴承(22)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下刀轴(8)和下轴套(7)固定联接,下刀盘(19)固定在下刀轴(8)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边圃盘剪,其特征是齿轮电机(1 )与第一蜗杆(3)用 联轴器(2)联接,第一蜗杆(3)与第一蜗轮(4)啮合,第一蜗轮(4)与偏心套(5)是键 联接,第二滚动轴承(23)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上刀轴(6)和偏心套(5)的偏心孔固定联 接,蜗轮(4)轴的中心线与下刀轴(8)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固定不变,下刀盘(19)固定在 下刀轴(8)上。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切边圆盘剪,其特征是上刀轴(6)的中心线与第一蜗轮(4) 轴孔的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是0—50mm。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切边圆盘剪,其特征是第二蜗轮(9)的内圈的螺紋是梯形螺紋。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迷的一种切边圆盘剪,其特征是在第一蜗杆(3)的轴上,安装光电编 码器,光电编码器的信号线与计算机接口相连。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切边圆盘剪,其特征是在第二蜗杆(l())的轴上,安装光 电编码器,光电编码器的信号线与计算机接口相连。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切边圆盘剪,其特征是所述手轮(n)可用齿轮电机、步 进电机或伺服电机替代与第二蜗杆(10)的联接。专利摘要一种切边圆盘剪,它涉及一种带材和板材生产装置,它要解决刀盘重叠量调整和剪刃侧间隙调整的问题,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边圆盘剪,包括刀盘剪刃侧间隙调整装置,其特征是上刀盘(20)固定在上刀轴(6)上,上刀轴(6)轴向固定,手轮(11)与第二蜗杆(10)联接,第二蜗杆(10)与第二蜗轮(9)啮合,且第二蜗轮(9)轴向固定,第二蜗轮(9)的内圈是螺纹,并与下轴套(7)上的外螺纹啮合,第一滚动轴承(22)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下刀轴(8)和下轴套(7)固定联接,下刀盘(19)固定在下刀轴(8)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有能胡立华刘首跃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