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生态净化系统和水体生态净化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4749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水体生态净化系统和水体生态净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水体边缘设置隔墙,在隔墙围成的水域内设置水草生长区与鱼类生长区,将水草生长区与鱼类生长区由隔网横向或竖向隔离,在水草生长区的种植土中种植沉水植物,不同颜色和株形的沉水植物进行拼图,营造水底景观,在鱼类生长区中生长着搭配合理能建立稳定生态链的水生动物,在水中还按比例分布生物基。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成沉水植物-水生动物共生水质净化系统,沉水植物具有控制富营养化的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水体形成稳定生物链,具有净化水体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微污染富营养水体的。
技术介绍
人类文明的发展,导致大量氮磷营养物质排入河流、湖泊,如化肥、农药、生活洗涤用水等等。自然界水体本身具有自净能力,但自净能力有最大极值,污染源的大量注入,超出了水体的净化最大极值,导致大量营养物质过剩,给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 所以藻类成了优势种群,导致泛滥成灾,覆盖水面,抢阳光和氧气,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衡, 并释放藻毒素,严重污染水质,破坏景观。藻类因个体小,很难被消化,通过过滤和高等水生动物无法有效抑制。虽然通过化学的方法和絮凝剂可以控制藻类,但是会产生二次污染,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是最坏的一种方法。湿地的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具有占地面积大,易受病虫害干扰、建造成本高,处理效率比较低等缺点,不适合大面积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水体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形成稳定生物链、净化水体的水体生态净化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水体水质处理方法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净化水体的水体生态净化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水体生态净化系统,包括在水体边缘设置的隔墙,在隔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体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水体边缘设置的隔墙,在隔墙围成的水域内设置水草生长区与鱼类生长区,水草生长区与鱼类生长区由隔网横向或竖向隔离;所述水草生长区包括种植在种植土中的沉水植物,沉水植物选择苦草、红九冠、狐尾藻、伊乐藻、马来眼子菜之一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将不同颜色和株形的沉水植物进行拼图,营造水底景观;所述鱼类生长区中生长着能建立稳定生态链的水生动物,包括鱼类、螺类、虾类;在所述鱼类生长区的水中还分布有生物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水体边缘设置的隔墙,在隔墙围成的水域内设置水草生长区与鱼类生长区,水草生长区与鱼类生长区由隔网横向或竖向隔离; 所述水草生长区包括种植在种植土中的沉水植物,沉水植物选择苦草、红九冠、狐尾藻、伊乐藻、马来眼子菜之一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将不同颜色和株形的沉水植物进行拼图,营造水底景观;所述鱼类生长区中生长着能建立稳定生态链的水生动物,包括鱼类、螺类、虾类; 在所述鱼类生长区的水中还分布有生物基。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体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动物还包括贝类。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水体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是80-100棵/平米,沉水植物的生长空间不低于25cm,沉水植物的覆盖面积在60%以上;所述种植土不低于10CM。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水体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基为水草状, 由中间的泡沫胶夹层和具有微米级多孔结构的化纤惰性材料外层构成;所述生物基按I平米/每10立方水的比例分布在鱼类生长区的水中。5.一种水体生态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1)在水体的边缘设置隔墙,在隔墙围成的水域内设置水草生长区与鱼类生长区,水草生长区与鱼类生长区由隔网横向或竖向隔离;(2)在所述水草生长区的种植土中种植沉水植物,沉水植物选择对环境适应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跃喜王术福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恒源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