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饮用水处理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湖泊、水库等是常用地表水源。例如,我国北京、上海、哈尔滨、环太湖城市群、黄河沿线城市等均以湖泊或水库水作为地表水源。但是,由于氮、磷等营养源的排放,导致许多具备饮用水源地功能的湖泊、水库等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趋势,并可能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条件下导致藻类爆发,成为影响水厂处理工艺过程和饮用水质安全的重要隐患。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饮用水源地藻类爆发的现象,给城市正常供水带来负面影响。 含藻水或高藻水对饮用水处理工艺、饮用水质安全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1)藻细胞为电负性,不易于通过混凝脱稳,尤其对于存活藻细胞,更是难以通过混凝、沉淀单元去除,可能导致藻细胞在反应池、沉淀池、滤池等构筑物中繁殖,并可能穿透滤池的过滤膜进入输配水管网;2)穿透滤池的过滤膜的藻细胞可能在输配水管网的配水管、入户管、二次供水设施等中进一步繁殖生长,这将消耗管网末端的余氯,并导致微生物繁殖和感官下降等不利影响;3)预氧化工艺将藻细胞灭活,这对于混凝过程是有利的,但是预氧化或消毒工艺也可能将细胞壁结构破坏,并导致胞内物质释放,可能产生更大的水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盐与氯胺联用控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含活性氯的水溶液与铵盐的水溶液混合,pH值为8~10,其中,次氯酸根与铵根离子的摩尔比例为0.1?1.0;步骤2:充分搅拌20~40分钟后,活性氯和铵盐反应完全,产生氯胺的水溶液;?步骤3:将铜盐的水溶液和步骤2即时制备的氯胺的水溶液同时与含铜绿微囊藻的水混合,处理时间为1~20天,其中,铜离子与氯胺的摩尔数的比为0.04~0.5;氯胺与藻细胞的比例为0.5~20毫克的氯胺:108~5×109个藻细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盐与氯胺联用控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I :将含活性氯的水溶液与铵盐的水溶液混合,pH值为8 10,其中,次氯酸根与铵根离子的摩尔比例为0. 1-1. 0 ; 步骤2 :充分搅拌2(T40分钟后,活性氯和铵盐反应完全,产生氯胺的水溶液; 步骤3 :将铜盐的水溶液和步骤2即时制备的氯胺的水溶液同时与含铜绿微囊藻的水混合,处理时间为I 20天,其中,铜离子与氯胺的摩尔数的比为0. 04 0. 5 ;氯胺与藻细胞的比例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孙静娴,刘茵,黄怡,张国芳,兰华春,刘锐平,马敏,刘会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