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硫灰输送设备,包括设置在二级除尘器下的总灰斗,总灰斗上设有多个灰斗,各个灰斗与总灰斗之间接有开关阀、第一个伸缩节,总灰斗上接有供气管,总灰斗上设有斜槽;斜槽上接有第一个输送灰通道,第一个输送灰通道上接有中间接管连接,中间接管上接有截流阀,在中间接管上部设有第一个乏气口,中间接管与给料机连接,截流阀上接有第二个输送灰通道,第二个输送灰通道通过转向器与第三个输送灰通道,第三个输送灰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个伸缩节、接管顺序连接,在接管的上部设有第二个乏气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顺利输送脱硫灰到反应塔,防止脱硫灰在输送过程产生物料的“搭桥”、“架桥”和“卡涩”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粉状物料气力输送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到一种脱硫灰输送设备,属于循环流化床脱硫法的辅助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控制和削减SO2排放力度的不断加大,烟气脱硫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用到脱硫系统;脱硫过程中,循环脱硫灰可以通过脱硫灰输送设备被顺利输送至反应塔。但是目前的脱硫灰输送设备存在以下缺点I、脱硫灰不易通过脱硫灰输送设备被顺利输送至反应塔;2、循环脱硫灰在通过脱硫灰输送设备被顺利输送至反应塔的过程中流动性差,产生物料的“搭桥”、“架桥”和“卡涩”现象;3、循环脱硫灰在通过脱硫灰输送设备被顺利输送至反应塔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脱硫灰输送不畅的情况,物料不易被输送走。4、循环脱硫灰在通过脱硫灰输送设备被顺利输送至反应塔的过程中不可随时观察脱硫灰在脱硫灰输送设备内流动输送的情况。5、经过脱硫灰输送设备进入反应塔的脱硫灰量不可控,不能满足反应塔对脱硫灰的实际需求。6、脱硫灰输送设备的输送风源采用离心风机,但脱硫灰输送时形成背压比较高, 风机出口压力小,不能顺利输送脱硫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脱硫灰输送设备,它可以顺利输送脱硫灰到反应塔,使用方便。一种脱硫灰输送设备,包括设置在二级除尘器下的总灰斗,所述总灰斗与二级除尘器之间设有多个灰斗,各个灰斗与所述总灰斗之间接有开关阀、第一个伸缩节,所述总灰斗上接有供气管,总灰斗上设有斜槽;所述斜槽一端与总灰斗连接,另一端接有第一个输送灰通道,第一个输送灰通道上接有中间接管,中间接管的另一端接有截流阀,所述中间接管上部设有第一个乏气口,中间接管与给料机连接,所述截流阀上接有第二个输送灰通道,第二个输送灰通道上接有转向器,所述转向器的另一端接有第三个输送灰通道,第三个输送灰通道的另一端顺序接有第二个伸缩节、接管,所述接管的上部设有第二个乏气口。上述的脱硫灰输送设备,其中,所述供气管的进气端依次接有风机、第一个止回阀、第一个截止阀、空气加热器、第二个止回阀、第二个截止阀。上述的脱硫灰输送设备,其中,所述风机为罗茨风机。上述的脱硫灰输送设备,其中,还包括灰量调节阀,灰量调节阀的一端与第三个输送灰通道连接,灰量调节阀的另一端与第二个伸缩节连接。上述的脱硫灰输送设备,其中,还包括助吹阀,供气管通过助吹阀与斜槽的上端连通。上述的脱硫灰输送设备,其中,所述进气管上设有气量调节阀。上述的脱硫灰输送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个输送灰通道的上部设有第一个观察窗, 所述第三个输送灰通道的上部设有第二个观察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脱硫灰易通过脱硫灰输送设备被顺利输送至反应塔;2、循环脱硫灰在通过脱硫灰输送设备被顺利输送至反应塔的过程中流动性强,不会产生物料的“搭桥”、“架桥”和“卡涩”现象;3、循环脱硫灰在通过脱硫灰输送设备被顺利输送至反应塔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脱硫灰输送不畅的情况,物料易被输送走。4、循环脱硫灰在通过脱硫灰输送设备被顺利输送至反应塔的过程中可随时观察脱硫灰在脱硫灰输送设备内流动输送的情况。5、经过脱硫灰输送设备进入反应塔的脱硫灰量可控,能满足反应塔对脱硫灰的实际需求。6、本专利技术输送风源采用罗茨风机,增大风机出口压力;从而能顺利输送脱硫灰。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2为图I的俯视图3为输送灰通道的剖视图4为斜槽的剖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脱硫灰输送设备,包括设置在二级除尘器下的多个灰斗121,各个灰斗121下方依次接有开关阀I、第一个伸缩节2,第一个伸缩节2下面设有总灰斗3,总灰斗上接有供气管5 ;第一个伸缩节2都与总灰斗3连接,总灰斗3上设有斜槽4,斜槽4是向下倾斜的, 斜槽4 一端与总灰斗3连通,斜槽4与总灰斗3之间设有流化布20、进气室19、进气管51, 进气管51 —端与进气室19连通,另一端与供气管5相通,流化布20设在进气室19上部, 进气室19通过流化布20与总灰斗3内部相连;另一端经过流化布20、进气室19、进气管51 及上箱体18与第一个输送灰通道41连通,进气管51与进气室19连通,进气室19通过流化布20与上箱体18内部相连,进气管51 —端与进气室19连通,另一端与供气管5相通, 第一个输送灰通道41的一端与斜槽4连通,另一端与中间接管22的一端连接,中间接管22 的另一端与截流阀23连接,在中间接管22上部设有第一个乏气口 14,中间接管22向下与检修门7、给料机8顺序连接,第二个输送灰通道42的一端与截流阀23连接,另一端与转向器6的一端连接,转向器6的另一端与第三个输送灰通道43的一端连接,第三个输送灰通道43的另一端与第二个伸缩节16、接管21顺序连接,在接管21的上部设有第二个乏气口 141 ;供气管5的进气端依次接有风机13、第一个止回阀11、第一个截止阀10、空气加热器 12、第二个止回阀111、第二个截止阀101。在第二个输送灰通道42的上部设有第一个观察窗17,在第三个输送灰通道43的上部设有第二个观察窗171。供气管5与斜槽之间设有助吹阀24,供气管5通过助吹阀24与斜槽4的上端连通。还包括灰量调节阀15,灰量调节阀15的一端与第三个输送灰通道43连接,灰量调节阀15的另一端与第二个伸缩节16连接。 风机为罗茨风机13。在进气管51上设有气量调节阀9。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运转过程是在正常输送脱硫灰至反应塔122时,检修门7及给料机8关闭,截流阀23开启,脱硫灰由二级除尘器的灰斗121经开关阀I、第一个伸缩节2进入总灰斗3,脱硫灰经斜槽4输送经过第一个输送灰通道41、中间接管22、截流阀23、第二个输送灰通道42,至转角处经转向器6改变方向,再经过第三个输送灰通道43、灰量调节阀 15、第二个伸缩节16、接管21,输送到反应塔122。当脱硫灰充分利用至无利用价值时,关闭截流阀23,打开检修门7及给料机8,脱硫灰输送至中间接管22处自由落下,并经过检修门7、给料机8,最终通过仓泵输送系统送到脱硫灰库。空气通过罗茨风机13引入,经空气加热器12加热,经供气管5、进气管51进入斜槽4上的进气室19,再透过流化布20,均匀地进入物料层,使总灰斗3内物料呈松散状态, 并充分流化,从而避免物料在总灰斗3内生产“架桥” “搭桥”现象,增加物料的流动性,防止物料排料不畅或堵塞;另外,空气通过罗茨风机13引入,经空气加热器12加热,经供气管5、进气管51进入输送灰通道上的进气室19,再透过流化布20,均匀地进入物料层;使上箱体18内物料呈松散状态,并充分流化,从而避免物料在上箱体内产生“架桥” “搭桥”现象,增加物料的流动性,防止物料排料不畅或堵塞,保证脱硫灰能顺利输送至反应塔。由于还包括助吹阀24,供气管5通过助吹阀24与斜槽4的上端连通;所以在脱硫灰输送不畅时可打开助吹阀24,帮助物料输送;由于在第二个输送灰通道42的上部设有第一个观察窗17,在第三个输送灰通道 43的上部设有第二个观察窗171 ;所以可随时观察脱硫灰在第二个输送灰通道42和第三个输送灰通道43内的流动输送情况;由于还包括灰量调节阀15,灰量调节阀15的一端与第三个输送灰通道43连接, 灰量调节阀15的另一端与第二个伸缩节16连接;所以可通过调节灰量调节阀15控制进入反应塔122的脱硫灰量;由于在中间接管22上部设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硫灰输送设备,包括设置在二级除尘器下的总灰斗,所述总灰斗与二级除尘器之间设有多个灰斗,各个灰斗与所述总灰斗之间接有开关阀、第一个伸缩节,所述总灰斗上接有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灰斗上设有斜槽;所述斜槽一端与总灰斗连接,另一端接有第一个输送灰通道,第一个输送灰通道上接有中间接管,中间接管的另一端接有截流阀,所述中间接管上部设有第一个乏气口,中间接管与给料机连接,所述截流阀上接有第二个输送灰通道,第二个输送灰通道上接有转向器,所述转向器的另一端接有第三个输送灰通道,第三个输送灰通道的另一端顺序接有第二个伸缩节、接管,所述接管的上部设有第二个乏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灰输送设备,包括设置在二级除尘器下的总灰斗,所述总灰斗与二级除尘器之间设有多个灰斗,各个灰斗与所述总灰斗之间接有开关阀、第一个伸缩节,所述总灰斗上接有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灰斗上设有斜槽;所述斜槽一端与总灰斗连接,另一端接有第一个输送灰通道,第一个输送灰通道上接有中间接管,中间接管的另一端接有截流阀,所述中间接管上部设有第一个乏气口,中间接管与给料机连接,所述截流阀上接有第二个输送灰通道,第二个输送灰通道上接有转向器,所述转向器的另一端接有第三个输送灰通道,第三个输送灰通道的另一端顺序接有第二个伸缩节、接管,所述接管的上部设有第二个乏气口。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硫灰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永川,张凯,卿洪坤,郑庆喜,李叶凡,虞瑞鹤,瞿进,詹胡琴,马春花,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电站辅机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