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带系统的高度调节组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47043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输送带系统的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柱;输送带装置,所述输送带装置的侧部具有凹槽;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具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输送带装置的凹槽相啮合,其中,所述多个支撑板能绕所述支撑柱旋转;其中,所述输送带装置只由所述支撑板支承于可转动的路径中,以使所述输送带装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凸缘处以滑动接合的方式通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成本不高,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各种输送带应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带系统的高度调节组件
技术介绍
17世纪中,美国开始应用架空索道输送散状物料;19世纪中叶,各种现代结构的输送带输送机相继出现。1868年,在英国出现了皮带式输送带输送机;1887年,在美国出现了螺旋输送机;1905年,在瑞士出现了钢带式输送机;1906年,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惯性输送机。此后,输送带输送机受到机械制造、电机、化工和冶金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断完善,逐步由完成车间内部的输送,发展到完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城市之间的物料搬运,成为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领域中已开发了一种螺旋式输送带装置,用于螺旋式地传递物料。因此,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地点件提供附加的输送带路径长度,并能在最小的地面空间内存储最大量的产品。但,现有技术的设备存在以下不足输送带的方向变化会使压力作用于层状排列的物料上,如果装置的移动进一步包括相对于转轴倾斜的分量,就会增加上述压力,从而损坏被传送的物料。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输送带系统的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柱;输送带装置,所述输送带装置的侧部具有凹槽;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具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输送带装置的凹槽相啮合,其中,所述多个支撑板能绕所述支撑柱旋转;其中,所述输送带装置只由所述支撑板支承于可转动的路径中,以使所述输送带装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凸缘处以滑动接合的方式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高度调节组件中,还包括支承所述支撑板的框架,所述框架通过安装于所述支撑柱上的横向臂被限制不能绕所述支撑柱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高度调节组件中,所述多个支撑板中的每两个支撑板构成一组,所述相邻的两组之间具有第一高度,且所述每组内的两个支撑板之间具有第二高度,其中所述第一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高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高度调节组件中,所述支撑板是可拆卸的支撑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高度调节组件中,所述输送带是沿环绕所述支撑柱的拱形路径保持于一个水平平面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高度调节组件中,所述输送带沿着环绕所述支撑柱的倾斜路径来实现传送高度的变化。3CN 102976044 A书明说2/3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高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成本不高,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各种输送带应用中。应当理解,本发 明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 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附图主要是用于提供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理解。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专利技术原理的作用。附图中图I示意性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高度调节组件的基本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讨论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图I示意性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运输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带系统的高度调节组件100主要包括支撑柱101、输送带装置102、多个支撑板103、凸缘 104、凹槽 105。输送带装置102的侧部具有凹槽105。多个支撑板10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柱 101,且所述支撑板103的另一端具有凸缘104,所述凸缘104与所述输送带装置的凹槽105 相啮合。较佳地,所述支撑板103是可拆卸的支撑板,即该支撑板可以从支撑柱101上拆下, 或者调整到其他安装位置。特别是,所述多个支撑板103垂直于所述支撑柱101设置,并能绕所述支撑柱101旋转。此外,所述输送带装置102只由所述支撑板101支承于可转动的路径中,以使所述输送带装置102在所述支撑板101的凸缘104处以滑动接合的方式通过。较佳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的高度调节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支承所述支撑板103的框架106,所述框架103通过安装于所述支撑柱101上的横向臂107被限制不能绕所述支撑柱101转动。如图所述,所述多个支撑板103中的每两个支撑板可以构成一组,所述相邻的两组之间具有第一高度H1,且所述每组内的两个支撑板之间具有第二高度,其中所述第一高度Hl大于所述第二高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输送带102可以是沿环绕所述支撑柱101的拱形路径保持于一个水平平面内。或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输送带102可以沿着环绕所述支撑柱101的倾斜路径来实现传送高度的变化。可以看出,倾斜本专利技术的高度调节组件100的路径不会对其中的输送带102所运载的物料产生附加应力,因此不会对物料本身造成损害。如果能把路径保持在一个水平的平面上,则上述的附加应力将被最小化,从而显著减少额外损坏的可能性。在现有技术中,高度变化是通过倾斜拱形路径来实现的。但,在本专利技术中,这种必要的高度变化是分别在相邻的支撑板之间延伸的输送带路径上实现的。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本领域普通技4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 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带系统的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柱;输送带装置,所述输送带装置的侧部具有凹槽;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具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输送带装置的凹槽相啮合,其中,所述多个支撑板能绕所述支撑柱旋转;其中,所述输送带装置只由所述支撑板支承于可转动的路径中,以使所述输送带装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凸缘处以滑动接合的方式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带系统的高度调节组件,包括 支撑柱; 输送带装置,所述输送带装置的侧部具有凹槽; 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具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输送带装置的凹槽相啮合, 其中,所述多个支撑板能绕所述支撑柱旋转; 其中,所述输送带装置只由所述支撑板支承于可转动的路径中,以使所述输送带装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凸缘处以滑动接合的方式通过。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所述支撑板的框架,所述框架通过安装于所述支撑柱上的横向臂被限制不能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井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特力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