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7030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抗静电输送带,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咬合层、下织物层、贴合层、上织物层和抗静电涂层,下织物层和上织物层是涂覆有PVC糊树脂的织物,织物中含有20%~25%重量份的导电纤维,上织物层和下织物层由贴合层互相连接,上织物层的上表面涂覆有抗静电涂层,咬合层是具有齿状突起的金属链,咬合层嵌入在下织物层的下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静电输送带通过下述的手段来减少静电聚集的情况,在表面涂覆抗静电涂层以降低输送带的表面电阻,在织物层中添加导电纤维、采用导电胶粘剂粘合织物层以释放累积的静电,以齿轮咬合的传动方式替换摩擦转动,降低产生静电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静电输送带
技术介绍
输送带又称为带式输送机,是一种理想的高效连续运输设备,尤其适合于块状、粉状物资的连续运输。与其他运输设备(如机车类)相比,带式输送机具有输送距离长、运量大、连续输送等优点,而且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和集中化控制。在电子元器件行业中,输送带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无论是输送电气元件,还是连续加工的流水线,都需要使用到输送带。因为电子元器件普遍提交较小,重量较轻,不需要使用承载能力很强的输送带。因此,由聚氯乙烯(PVC)材料制作的轻型输送带成为主流。PVC 材料使用寿命长、阻燃,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对于电子元器件行业来说,也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PVC材料表面电阻很大,具有高绝缘性,形成的静电很难消除。而输送带的传动、 物资输送都是依靠摩擦力实现,各种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十分常见,容易产生静电。这些静电会聚集在PVC输送带上,对电子元器件造成危害。于是就需要一种具有抗静电能力的输送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具有抗静电能力的输送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抗静电输送带,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咬合层、下织物层、贴合层、上织物层和抗静电涂层,下织物层和上织物层是涂覆有PVC糊树脂的织物, 织物中含有20% 25 %重量份的导电纤维,上织物层和下织物层由贴合层互相连接,上织物层的上表面涂覆有抗静电涂层,咬合层是具有齿状突起的金属链,咬合层嵌入在下织物层的下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抗静电涂层含有PVC糊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抗静电剂,所述抗静电涂层含有PVC糊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抗静电剂的重量比为PVC糊树脂95 105、增塑剂45 50、稳定剂I 2、抗静电剂6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抗静电剂是非离子型抗静剂,为乙氧基化烷基胺。增塑剂是邻苯二甲酸酯或己二酸二辛酯。稳定剂为钙锌稳定剂。在一个实施例中,抗静电涂层还含有着色剂。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纤维是涤纶基导电纤维或者尼龙基导电纤维。 在一个实施例中,贴合层是导电环氧胶粘剂。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输送带的是齿轮,具有齿状突起的金属链与齿轮配合,齿轮转动与齿状突起咬合,带动金属链和抗静电输送带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抗静电输送带通过下述的手段来减少静电聚集的情况,在表面涂覆抗静电涂层以降低输送带的表面电阻,在织物层中添加导电纤维、采用导电胶粘剂粘合织物层以释放累积的静电,以齿轮咬合的传动方式替换摩擦转动,降低产生静电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I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抗静电输送带的结构图。图2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抗静电输送带的截面结构图。图3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抗静电输送带与齿轮配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I和图2所示,图I和图2揭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抗静电输送带的结构,其中图I揭示了该抗静电输送带的侧面结构,图2揭示了该抗静电输送带的截面结构。该抗静电输送带100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咬合层101、下织物层102、贴合层103、上织物层104和抗静电涂层105。下织物层102和上织物层104是涂覆有PVC糊树脂的织物,织物中含有20% 25%重量份的导电纤维。PVC即聚氯乙烯,PVC糊树脂顾名思义是此种树脂主要以制成糊状形式来应用,是未加工状态下的聚氯乙烯塑料的一种独特液体形式。PVC糊树脂可由乳液和微悬浮法制得。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纤维采用涤纶基导电纤维或者尼龙基导电纤维。含量在20% 25%重量份的导电纤维使得上织物层104和下织物层104能够具备足够的导电性,使得集聚的静电荷能够及时被排除。传统技术中导电纤维的含量通常在10% 15% 重量份,实践证明10% 15%重量份的导电纤维的导电性能不足,需要将导电纤维含量提高到20% 25%重量份才能起到排除静电荷的作用。上织物层104和下织物层102由贴合层103互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贴合层 103采用导电环氧胶粘剂。导电环氧胶粘剂中含有细银粉,对盐和氧化物有适当的导电性, 并且能够允许少量的氧化或腐蚀,对防腐工艺的要求比较低,能有效降低界面电阻。导电环氧胶粘剂被分别涂覆在下织物层102的上表面和下织物层104的上表面,适当加热后将下织物层102和下织物层104粘合在一起,由于导电环氧胶粘剂具有一定的厚度,就形成贴合层 103。上织物层104的上表面涂覆有抗静电涂层105。抗静电涂层含有PVC糊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抗静电剂,抗静电涂层含有PVC糊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抗静电剂的重量比为 PVC糊树脂95 105、增塑剂45 50、稳定剂I 2、抗静电剂6 10。下面的表I揭示了不同示例中抗静电涂层105的组份。表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静电输送带,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咬合层、下织物层、贴合层、上织物层和抗静电涂层,所述下织物层和上织物层是涂覆有PVC糊树脂的织物,所述织物中含有20%~25%重量份的导电纤维,上织物层和下织物层由贴合层互相连接,上织物层的上表面涂覆有抗静电涂层,咬合层是具有齿状突起的金属链,咬合层嵌入在下织物层的下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输送带,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咬合层、下织物层、贴合层、上织物层和抗静电涂层,所述下织物层和上织物层是涂覆有PVC糊树脂的织物,所述织物中含有20% 25%重量份的导电纤维,上织物层和下织物层由贴合层互相连接,上织物层的上表面涂覆有抗静电涂层,咬合层是具有齿状突起的金属链,咬合层嵌入在下织物层的下表面。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静电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涂层含有PVC糊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抗静电剂,所述抗静电涂层含有PVC糊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抗静电剂的重量比为=PVC糊树脂95 105、增塑剂45 50、稳定剂I 2、抗静电剂6 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静电输送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井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特力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