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东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治疗咽喉部神经官能症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4904 阅读:208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3-20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咽喉部神经官能症的药物,属中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甘草45~65份、苏梗45~60份、茯苓40~60份、法半夏35~55份、白芍35~50份、射干30~50份、佛手25~45份、厚朴25~40份、陈皮20~35份、制附子15~35份、郁金15~30份、远志15~25份、山药10~25份、木香10~20份、乌药5~15份、绿萼梅5~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引致咽喉部神经官能症的痰湿中阻、痰气上逆、七情郁结、气滞痰凝等致病因,合理选用中药材,经科学配伍炮制而成,具有行气化瘀、清咽利膈、理气开郁、降逆化痰之功效,吸收效果好,无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经临床验证,对咽喉部神经官能症具有很好的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咽喉部神经官能症的药物
技术介绍
咽喉神经官能症亦称癔性咽喉异感症,是除疼痛以外的多种咽喉异常感觉或幻觉,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其原因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癔病、疑病症、恐癌症、神经衰弱、焦虑、 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外伤精神创伤等。咽喉部神经官能症症状复杂多样,患者咽部可感到似有异物、蚁行、灼热、紧束、闷塞、狭窄等感觉,有的病人感到咽部有树叶、发丝、线头、 肿物及痰粘着感,也有的感到颈部紧压感而不敢扣领扣,以上感觉在病人在空咽动作时明显,而进食时则减轻或消失,一般无疼痛或仅有轻度咽痛,症状常随病人情绪起伏波动,异常感觉也可随时改变。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咽喉部神经官能症有两类致病因一类是非器质性病变,由于癔病、疑癌症、焦虑状态、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所致发;另外一类是器质性病因,如颈突过长症、颈椎病、颈动脉炎、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神经肌肉痉挛、返流性食管炎及胃病、扁桃体结石、角化症、悬壅垂过长、舌扁桃体肥大、慢性鼻窦炎、环杓关节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症、甲状腺机能减退、重症肌无力、皮肌炎等都可能诱发咽喉部神经官能症。现代医学可以通过食道钡透、胸透、间接喉镜等诊疗手段,对咽喉部神经官能症的确诊提供医学证据,但在对咽喉部神经官能症的治疗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能采用维生素等安慰剂,或以心理学方式进行暗示治疗。传统中医理论将此病称为梅核气,以如有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而得名,致病基理则是肝郁脾滞,痰气互结于咽喉、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情志所伤,肝失条达、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由肝郁乘脾,脾失运化,津液不得输布而积聚成痰而发病。 应广泛运用多种中医心理疗法,同时采用行气化瘀、清咽利膈、理气开郁、降逆化痰的中药材合理组方进行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咽喉部神经官能症的药物,具有行气化瘀、清咽利膈、 理气开郁、降逆化痰之功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咽喉部神经官能症具有很好的疗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一种用于治疗咽喉部神经官能症的药物,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甘草45 65份苏梗45 60份获茶40 60份法半夏35 55份白芍35 50份射干30 50份佛手25 45份厚朴25 40份陈皮20 35份制附子15 35份郁金15 30份远志15 25份山药10 25份木香10 20份乌药5 15份绿粤梅5 10份。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甘草48 62份苏梗47 57份获茶43 58份法半夏38 52份白芍37 47份射干32 46份佛手28 42份厚朴27 37份陈皮23 33份制附子18 32份郁金17 28份远志16 22份山药13 22份木香12 18份乌药8 12份绿萼梅6 9份。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甘草55份苏梗52份茯苓50份法半夏45份白芍42份射干38份佛手35份厚朴32份陈皮28份制附子25份郁金22份远志19份山药17份木香15份乌药10份绿萼梅8份。一种用于治疗咽喉部神经官能症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I)将制附子、法半夏粉碎后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2)将厚朴用武火烤至焦黄酥脆后,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3)将远志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金黄色后,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4)将郁金用文火翻炒数次,均匀喷洒米醋后继续炒干,取出放凉后研末,过120 目细粉,备用。(5)将射干、山药捣烂为泥,滤去残渣,备用。(6)将甘草、苏梗、佛手、陈皮、木香、乌药、绿萼梅放入容器中,加入六倍量的水,浸泡7 10小时后,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四倍量的水,浸泡3 5小时后,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60°C环境下相对密度I. 10 I. 15的稠膏,备用。(7)将茯苓、白芍放入容器中,加入四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继续浸泡4 6小时,取浸液;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三倍量的绍兴黄酒,煮沸后继续浸泡2 3小时,取浸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液,加热蒸发,浓缩为室温环境下相对密度I. 15 I. 20的稠膏,备用。 (8)将步骤(I)、步骤(2)、步骤(3)、步骤(4)所得的细粉,与步骤(5)制得的药泥, 以及步骤(6)、步骤(7)制得的稠膏混合,加入五分之一份量的复合维生素后搅拌均匀,速冻成粉,以现代科学工艺制备为片剂产品。本专利技术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脚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本草纲目》载“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从药有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甘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还有抗溃疡、抗炎症、 镇痉镇咳、降血压、降血脂、抗癌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咽喉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 咳嗽、咳血等疾病,此外还具有抗胃溃疡、抗胃炎作用。苏梗味辛;性温。归肺;脾经。顺气消食;止痛;安胎。主治食滞不化;脘腹胀痛; 感冒;胎动不安。《四川中药志》载“下气宽胸,行里化痰,消食,治胸闷,噎膈反胃及心绞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苏梗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机体发汗解热,此外还有利尿、祛痰等作用。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渲;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别录》载“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浙,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 益气力,保神守中。”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茯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能杀死钩端螺旋体等细菌,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外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可抗肿瘤活性。法半夏味辛;性温;微寒。入脾;胃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哎;消痞散结;外消痈肿。《别录》载“消痈肿,疗萎黄,悦泽面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半夏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能抑制腺体的分泌,抑制胰蛋白酶的水解,此外还有降压、凝血、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白芍味苦;性平。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主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别录》载“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 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白芍能调节免疫,增强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调节T淋巴细胞和体液的免疫功能,有保肝、解痉、 镇痛、镇静、抗凉、降温作用,此外还对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增强耐缺氧、抗氧化和抗疲劳的作用。射干味苦;性寒;有毒。入肺;肝经。降火;解毒;散血;消痰。主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痰涎壅盛;瘰疬结核龙母;妇女经闭;痈肿疮毒。《滇南本草》载“治咽喉肿痛,咽闭喉风,乳蛾,痄肋红肿,牙根肿烂,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射干对外感及咽喉疾患中的某些病毒有抑制和延缓作用,抗病原微生物,对抗透明质酸酶,抑制芽囊的炎性渗出和炎性增生。佛手味辛;苦;性温。入肝;胃;脾;肺经。舒肝理气;和胃化痰。主治肝气郁结之胁痛;胸闷;肝胃不和;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恶心;久咳痰多。《本草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咽喉部神经官能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甘草45~65份??苏梗45~60份??茯苓40~60份??法半夏35~55份白芍35~50份??射干30~50份??佛手25~45份??厚朴25~40份陈皮20~35份??制附子15~35份??郁金15~30份??远志15~25份山药10~25份??木香10~20份??乌药5~15份??绿萼梅5~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咽喉部神经官能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甘草45 65份苏梗45 60份获茶40 60份法半夏35 55份 白芍35 50份射干30 50份佛手25 45份厚朴25 40份 陈皮20 35份制附子15 35份郁金15 30份远志15 25份 山药10 25份木香10 20份乌药5 15份绿粤梅5 10份。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咽喉部神经官能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甘草48 62份苏梗47 57份茯苓43 58份法半夏38 52份 白芍37 47份射干32 46份佛手28 42份厚朴27 37份 陈皮23 33份制附子18 32份郁金17 28份远志16 22份 山药13 22份木香12 18份乌药8 12份绿萼梅6 9份。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咽喉部神经官能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甘草55份苏梗52份茯苓50份法半夏45份 白芍42份射干38份佛手35份厚朴32份 陈皮28份制附子25份郁金22份远志19份 山药17份木香15份乌药10份绿萼梅8份。4.一种用于治疗咽喉部神经官能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袁素萍袁磊
申请(专利权)人: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 2015年03月09日 21:00
    喉咙,泛指喉腔。与“喉”同义,《灵枢·忧恚无言篇》说:“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说明它在喉腔内、气管上的部位,是呼吸的要道。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