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应力冲击剪切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481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属于金属加工领域的低应力冲击剪切法,在金属精密剪切时,对棒材、管材和多数异型材人工诱发裂纹,使之成为带裂纹体,然后在专用模具内进行冲击剪切,以强制被剪材料准确移位,并使裂纹快速、规则扩展,最终实现金属材料在低应力水平下的精密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金属下料工艺提供了一种高效率、低消耗,适用面广且便于应用的新型精密剪切方法。(*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加工领域,并具体涉及一种剪切下料方法。所谓下料工艺是将金属棒材、管材和异型材等分离成定长的原毛坯,以便进行零件的后续成形加工,或直接做为成品件供使用,它是金属加工领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常用的下料方法是套筒刀冲模剪切法,这种方法因剪切区材料的塑性变形无法避免以及剪裂纹的扩展难以控制,使得剪切件几何畸变大,切面倾斜不平,无法满足各种精密成形工艺对原毛坯的精度要求,从而阻碍了精密成形工艺的应用和发展,若采用车、铣、锯、片砂轮切割等方法来生产原毛坯,则又造成原材料的严重浪费,生产率也很低。故此,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在提高金属下料精度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有关的论文比较集中地发表在历届的“国际冷锻会议”(Internationalcoldforgingcongress)和“国际机床设计与研究会议”(InternationalmachinetooldesignandresearchConference)上。所涉及的下料方法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方法-高速剪切法此方法是将金属材料置于专用模具内,用高速锤(一般大于10米/秒)进行剪切。其实质是通过提高加载速度来促使材料的脆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属于金属加工领域的低应力冲击剪切法,其特征在于对金属材料切出规定深度和角度的V型槽,使之成为带裂纹体,然后置于专用模具内进行冲击剪切,完成金属材料在低应力水平下的精密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德王朝明于德弘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