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赤小豆10~40份、泽泻1~16份、云苓5~25份、防己1~16份、黄芪2~22份、丹参5~25份、当归1~20份、白术1~20份、地龙5~25份、仙灵脾1~20份、桂枝1~20份、鸡血藤8~28份和甘草1~13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药性平和、疗效好、不用激光光凝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还涉及此种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中心性视网膜炎,又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失常、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剥脱所引起的眼底病变。急性中浆、慢性中浆和大泡性视网膜脱离。此病多发于青壮年,发病时单眼发病,视物变形、变小、变色,眼前正中有一圆形灰色或棕黄色暗影,眼底中心凹反射弥散。 基于中浆属于自限性疾病这一认识,很多眼科医生奉行的中浆治疗策略是采用保守疗法。一种情况是不给予任何治疗,对疾病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另外一种情况是给予患者维生素C、维生素BI、路丁、地巴唑、肌酐等“安慰剂”治疗。由于中浆的自限性,这些治疗似乎也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保守治疗,多数患者于患病4-6个月后自行好转,但仍有5%的患者迁延不愈或病情加重导致视力严重受损。此外,中浆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是激光光凝治疗。既往对中浆发病机制的认识主要来源于FFA检查结果。由于FFA检查可发现明确的RPE渗漏点,故认为中浆原发病变位于RPE层。但导致RPE屏障功能受损以及浆液性RPE和(或)神经视网膜脱离的深层次原因并不清楚。而中浆激光光凝治疗的理论依据是建立在FFA检查发现的RPE渗漏点基础之上,采用激光光凝治疗是通过激光的热效应凝固RPE渗漏点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临床实践表明,激光光凝治疗可以封闭RPE渗漏点,加快浆液性RPE脱离的吸收,缩短病程,有利于视力恢复;但长期观察发现,激光光凝治疗并未显示可以提高患者远期疗效或减少复发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药性平和、疗效好、不用激光光凝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还涉及此种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用于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赤小豆10 40份、泽湾I 16份、云茶5 25份、防己I 16份、黄苗2 22份、丹参5 25份、当归I 20份、白术I 20份、地龙5 25份、仙灵脾I 20份、桂枝I 20份、鸡血藤8 28份和甘草I 13份。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用于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赤小 15 35份、泽湾5 10份、云茶10 20份、防己5 10份、黄苗8 15份、丹参12 20份、当归5 15份、白术5 15份、地龙10 20份、仙灵脾5 15份、桂枝5 15份、鸡血藤15 20份和甘草3 5份。作为一种最佳的技术方案,用于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赤小豆30份、泽泻6份、云苓15份、防己6份、黄芪12份、丹参15份、当归10份、白术10份、地龙15份、仙灵脾10份、桂枝10份、鸡血藤18份和甘草3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按配比将重量份的原料药放入砂锅里,然后加入水浸泡20 30分钟;(2)再加水没过所述原料药,煎煮40-50分钟,然后把药液倒出150 200毫升;(3)再加温水500-800毫升,进行煎煮得药液。还提供另外一种用于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按配比将重量份的原料药放入砂锅里,然后加入水浸泡20 30分钟得到浸泡药;(2)再加水没过所述浸泡药1-5厘米,煎煮45分钟,然后把药液倒出150 200毫升,得到药渣;(3)将步骤(2)的所述药渣冷却,然后再加入凉水500-800毫升,进行煎煮得药液。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可以将煎煮得到的药液每日饮用,以10日为一疗程。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中的各种原料药中,各自的药性药理如下赤小豆又名猪肝赤(《本经逢原》)、杜赤豆(《本草便读》)、米赤豆、茅柴赤、米赤。性味归经甘酸,平。入心、小肠经。功效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泽泻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云苓俗称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功效利水药;渗湿利尿药。防己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或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干燥根。性味归经苦,寒。入膀胱、脾、肾经。功效利水消肿,祛风止痛。黄芪又称北芪或北蓍,亦作黄耆或黄蓍,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功效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干燥根及根茎。性味归经苦,微寒。入心、肝经。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当归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白术多年生草本,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地龙为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的干燥体。性味归经性寒,味咸。功效通络、平喘,利尿。仙灵脾又名淫羊藿,淫羊藿一般指的是植物的地上部分,而仙灵脾指的是植物的地下干燥根茎。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桂枝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味归经辛;甘;性温。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血,活血,通络。甘草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肺经。功效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禁忌事宜孕妇慎用。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产生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以当归、丹参和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调经为主旨,辅以白术、桂枝、仙灵脾,从补气健脾、补肾阳、温经通脉入手,佐以赤小豆、泽泻、云苓、防己、黄苗、地龙、甘草实现益气补中、和血排脓、消肿解毒,利水消肿、祛风止痛、明目清肝等功效。本专利技术依据传统中医理论,合理配伍,相得益彰,实现补气补血、温经通脉、和血排脓、平肝明目之功效。本专利技术组方配伍科学,符合中医学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综合考虑中心性视网膜炎的致病因素,充分发挥组方药物的功效。疗效好,无复发,后遗症少,视力可以恢复正常水平。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并且不用激光光凝治疗,减小了对眼睛的伤害。以下病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病例I张某,男,34岁,患者轻度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变小并伴色觉改变;中心或旁中心暗点;对比敏感度降低。服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后一个疗程显效,继续服用巩固效果,又服用四个疗程后康复。病例2刘某,男,35岁,患者轻度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变小并伴色觉改变;中心或旁中心暗点。服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后一个疗程显效,继续服用巩固效果,又服用三个疗程后康复。病例3刘某,女,41岁,患者轻度视力下降,中心或旁中心暗点;对比敏感度降低。服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后一个疗程显效,继续服用巩固效果,又服用三个疗程后康复。病例4冀某,男,39岁,患者轻度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变小并伴色觉改变;在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赤小豆10~40份、泽泻1~16份、云苓5~25份、防己1~16份、黄芪2~22份、丹参5~25份、当归1~20份、白术1~20份、地龙5~25份、仙灵脾1~20份、桂枝1~20份、鸡血藤8~28份和甘草1~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赤小豆10 40份、泽湾I 16份、云茶5 25份、防己I 16份、黄苗2 22份、丹参5 25份、当归I 20份、白术I 20份、地龙5 25份、仙灵脾I 20份、桂枝I 20份、鸡血藤8 28份和甘草I 13份。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赤小豆15 35份、泽湾5 10份、云茶10 20份、防己5 10份、黄苗8 15份、 丹参12 20份、当归5 15份、白术5 15份、地龙10 20份、仙灵脾5 15份、桂枝 5 15份、鸡血藤15 20份和甘草3 5份。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治疗中心性视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赤小豆30份、泽泻6份、云苓15份、防己6份、黄芪12份、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强强,李风英,
申请(专利权)人:邢强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