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子组培外植体获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43204 阅读:4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子组培外植体的获取方法,包括选择经过测定的优良竹丛分蔸种植于容器中,8~10月把当年生的母竹于距离地面1.3~1.8m处截断,定期施肥、修剪,视情况断根控制生长,每年5~11月多次从母竹上剪取半木质化枝条,剪去叶子,修剪成茎段,使用洗洁精、自来水、酒精、升汞和无菌水清洗、消毒茎段,最后再次修剪茎段,获得用于竹子组织培养的无菌外植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获取数量多、质量好、污染率低、丛芽萌发能力强的外植体,而且操作简单、方便,生产成本低,适用于青皮竹、粉担竹和花吊丝竹的工厂化育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无性繁殖
,涉及一种竹子栽培外植体的获取方法。
技术介绍
竹类植物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佳的植物。竹类植物很少开花,不易结实,所以基本不用种子育苗,而是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繁殖小苗。种子育苗主要有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等方法。但是,扦插繁殖由于母竹利用率低,对原有竹林资源破坏较大,繁殖率低等缺陷,很难大批量生产育苗;而组培繁育对繁殖材料利用率高,对母竹成长影响极小,繁殖系数高,苗木整齐,可实现工厂化育苗,能满足种子生产的需要。 目前,几种主要竹子已成功利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进行育苗和造林,所使用的外植体种类有种胚、节芽、枝条茎段等,其中枝条茎段是利用最多的外植体材料。获取优良的外植体,是竹子组织培养成功的基础。但是,直接从现有的老竹丛中采集枝条,存在操作不便、枝条质量参差不齐、枝条利用率低、灭菌困难和诱导成功率低,阻碍了竹子工厂化育苗的步伐。而在苗圃里营建采穗圃,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管理母竹,不但操作方便,还能很好地控制母竹生长,所得枝条质量好,灭菌容易,丛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竹子组培外植体获取方法,通过在苗圃营建采穗圃,目标化、精细化管理采穗母竹,控制枝条选择范围,以获取优良的竹子组培外植体,其获取方法包括母竹种植、母竹管理、枝条选择和修剪、茎段消毒和修剪等工序,其具体步骤如下:(1)母竹种植:于2~3月选择经过测定的优良竹丛分蔸种植于装有基质的容器中;(2)母竹管理:定期施肥、修剪,视情况断根控;(3)枝条选择和修剪:从母竹上剪取半木质化枝条,剪去叶子,修剪成茎段;(4)茎段消毒和修剪:先后使用洗洁精、自来水、酒精、升汞和无菌水清洗、消毒茎段,最后再次修剪茎段,获取组培外植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海坤黄大勇黄开勇陈琴黄志玲李立杰徐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