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40-80W紫外线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290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19:03
一种新型40-80W紫外线灯管,它涉及电器领域,当镇流器接通电源经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组成的滤波器抗干扰,再由桥堆整流第八电容滤波后得到较稳定的直流电源。通过集成电路控制驱动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形成半桥电路,再经第六电容、第三电感、第七电容等输出驱动点亮灯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启动取电电阻。第四电容、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三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阻组成电荷泵电路给集成电路工作供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紫外线灯管,具体涉及一种新型40-80W紫外线灯管
技术介绍
紫外线灯管是利用紫外线的特殊作用制成的灯管。广泛用于竹木地板、家具、装饰材料、印刷、印铁制罐、塑胶涂装、标牌、电路板、光盘等行业;紫外线灯管也是半导体、电子元件、液晶等粘接固化的理想光源。现有的40-80W紫外线灯管存在耗能高、噪音大、失真闻等诸多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40-80W紫外线灯管,它能在输出端短路或电·流异常时自动切断输出,在输出端开路或紫外线灯损坏时自动切断输出,具有浪涌保护功能,防止浪涌冲击,电压适应性强,低内耗、低噪音、低失真、低波峰系数、低EMI,带软启动和低温启动功能。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第一电感-第三电感L1-L3、熔断器F、桥堆D、第一电容-第十电容C1-C10、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D1-D3、第一电阻-第七电阻R1-R7、第一场效应管Ql、第二场效应管Q2、集成电路1C、紫外线灯LAMP、工作指示灯LED,熔断器F与第一电感LI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I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电容ClO的一端以及桥堆D的3脚连接,桥堆D的I脚分别与第十电容ClO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感L2连接,桥堆D的4脚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八电容CS的负极、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第三电容C3的负极、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集成电路IC的2脚、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电容Cl的一端以及第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桥堆D的2脚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S的正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六电阻R6的一端、工作指示灯LED的正极连接,集成电路IC的I脚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三电容C3的正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集成电路IC的3脚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集成电路IC的4脚与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连接,集成电路IC的5脚与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l的栅极连接,集成电路IC的6脚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第一场效应管Ql的漏极连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集成电路IC的7脚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集成电路IC的8脚与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工作指示灯LED的负极、紫外线灯LAMP的2脚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容C7的一端、紫外线灯LAMP的I脚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与紫外线灯LAMP的3脚连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感L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与紫外线灯LAMP的4脚连接。本技术当镇流器接通电源经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组成的EMI滤波器抗干扰,再由桥堆D整流第八电容CS滤波后得到较稳定的直流电源。通过集成电路IC (IR2153)控制驱动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形成半桥电路,再经第六电容C6、第三电感L3、第七电容C7等输出驱动点亮灯管。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启动取电电阻。第四电容C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容C3、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组成电荷泵电路给集成电路IC工作供电。本技术具有短路/过流保护功能,在输出端短路或电流异常时自动切断输出;具有开路/坏灯保护功能,在输出端开路或紫外线灯损坏时自动切断输出;具有浪涌保护,防止浪涌冲击;高压启动,启辉电压值为1000V左右(视灯管功率而定),故不宜频繁启动;电压适应性强,电子镇流器可在180V 260V电压范围内正常使用;低内耗,本产品效率高达90%;低噪音,运行时噪音达ANSI CLSS A标准;低失真,总谐波失真小于20%,对电网污染极低;低波峰系数,波峰系数小于I. 7,可延长灯管的寿命;低EMI,对射频的干扰减至最低;带软启动,可减少对灯丝的冲击,并延长灯管的寿命;可低温启动,即使环境温度低至-2°C,仍可正常启动。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第一电感-第三电感L1-L3、熔断器F、桥堆D、第一电容-第十电容C1-C10、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D1-D3、第一电阻-第七电阻R1-R7、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集成电路1C、紫外线灯LAMP、工作指不灯LED,熔断器F与第一电感LI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I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电容ClO的一端以及桥堆D的3脚连接,桥堆D的I脚分别与第十电容ClO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感L2连接,桥堆D的4脚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负极、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第三电容C3的负极、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集成电路IC的2脚、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电容Cl的一端以及第一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桥堆D的2脚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S的正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六电阻R6的一端、工作指示灯LED的正极连接,集成电路IC的I脚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三电容C3的正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集成电路IC的3脚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集成电路IC的4脚与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连接,集成电路IC的5脚与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l的栅极连接,集成电路IC的6脚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第一场效应管Ql的漏极连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集成电路IC的7脚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集成电路IC的8脚与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工作指示灯LED的负极、紫外线灯LAMP的2脚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容C7的一端、紫外线灯LAMP的I脚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与紫外线灯LAMP的3脚连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感L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与紫外线灯LAMP的4脚连接。本具体实施方式当镇流器接通电源经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组成的EMI滤波器抗干扰,再由桥堆D整流第八电容CS滤波后得到较稳定的直流电源。通过集成电路IC (IR2153)控制驱动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形成半桥电路,再经第六电容C6、第三电感L3、第七电容C7等输出驱动点亮灯管。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启动取电电阻。第四电容C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电容C3、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组成电荷泵电路给集成电路IC工作供电。 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短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40?80W紫外线灯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电感?第三电感(L1?L3)、熔断器(F)、桥堆(D)、第一电容?第十电容(C1?C10)、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D1?D3)、第一电阻?第七电阻(R1?R7)、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集成电路(IC)、紫外线灯(LAMP)、工作指示灯(LED),熔断器(F)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一端以及桥堆(D)的3脚连接,桥堆(D)的1脚分别与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感(L2)连接,桥堆(D)的4脚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负极、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三电容(C3)的负极、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集成电路(IC)的2脚、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以及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桥堆(D)的2脚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正极、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六电阻(R6)的一端、工作指示灯(LED)的正极连接,集成电路(IC)的1脚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三电容(C3)的正极、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集成电路(IC)的3脚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集成电路(IC)的4脚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集成电路(IC)的5脚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集成电路(IC)的6脚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集成电路(IC)的7脚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集成电路(IC)的8脚与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工作指示灯(LED)的负极、紫外线灯(LAMP)的2脚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容(C7)的一端、紫外线灯(LAMP)的1脚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与紫外线灯(LAMP)的3脚连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感(L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与紫外线灯(LAMP)的4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向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汉华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