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子镇流器,它涉及镇流器技术领域。它包含EMI滤波器电路(1)、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半桥逆变和输出电路(3)、微机控制电路(4)、微机供电电源电路(5),EMI滤波器电路(1)分别与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微机控制电路(4)连接,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与半桥逆变和输出电路(3)连接,半桥逆变和输出电路(3)与微机控制电路(4)连接,微机控制电路(4)与微机供电电源电路(5)连接。它能广泛使用,其应用范围广,且功能多样,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镇流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子镇流器。
技术介绍
镇流器是日光灯上起限流作用和产生瞬间高压的设备,它是在硅钢制做的铁芯上缠漆包线制作而成,这样的带铁芯的线圈,在瞬间开/关上电时,就会自感产生高压,加在日光灯管的两端的电极(灯丝)上。这个动作是交替进行的,当启辉器(跳泡)闭合时,灯管的灯丝通过镇流器限流导通发热;当启辉器开路时,镇流器就会自感产生高压加在灯管的两端灯丝上,灯丝发射电子轰击管壁的萤光粉发光,启辉器反复几次通断,就会反复几次这样的动作,从而打通灯管。当灯管正常发光时,内阻变小,启辉器就始终保持开路状态,这样电流就稳定的通过灯管、镇流器工作了,使灯管正常发光。由于镇流器在日光灯工作时,始终有电流通过,所以容易产生振动,并且会发热,所以有镇流器的日光灯,特别是镇流器质 量不好时,会产生很大的声音,用的时间长了,还容易烧毁。目前现有的镇流器其应用范围小,不能广泛使用,且功能单一,容易烧坏,使用不方便,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电子镇流器,它能广泛使用,其应用范围广,且功能多样,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降低成本。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EMI滤波器电路I、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半桥逆变和输出电路3、微机控制电路4、微机供电电源电路5,EMI滤波器电路I分别与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微机控制电路4连接,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与半桥逆变和输出电路3连接,半桥逆变和输出电路3与微机控制电路4连接,微机控制电路4与微机供电电源电路5连接。所述的EMI滤波器电路I包含保险丝FUl、热敏电阻VRl、电桥BI、第一电感-第五电感L1-L5、第一电容-第四电容C1-C4,保险丝FUl的一端与热敏电阻VRl的一端连接,热敏电阻VRl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一电感LI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五电感L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感L5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第四电感L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与电桥BI的3脚连接,电桥BI的2脚与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桥BI的4脚、第一电容Cl的一端连接,电桥BI的I脚与第三电感L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感LI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三电容C3为X类电容器,它对差模干扰信号起衰减作用;第一电感LI与第五电感L5共用一个磁芯,第二电感L2和第三电感L3也是共用一个磁芯,它们线圈匝数相同,都对共模干扰信号呈现高阻抗,对差模干扰信号和电源电流呈现低阻抗,再加第四电感L4的滤波调整,使整个EMI电路很好的抑制电磁波、谢频、电磁脉冲的干扰。所述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主要是基于功率因数校正集成电路芯片ICl作主控制电路、第四十一电容C41输入电容、第一变压器Tl升压变压器、作为开关使用的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101、第三二极管D3升压二极管和第i^一电容Cll输出储能电容等组成,其它元件是L6562的辅助调节元件。其工作原理为由功率因数校正集成电路芯片ICl驱动Q2导通和截止,当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lOl导通,第三二极管D3截止,第十一电容Cll单独为负载供应能量,通过第一变压器Tl的电流线性增加,而且全部通过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lOl返回到电源。一旦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lOl由导通变为截止,第一变压器Tl中的储能释放,第三二极管D3导通,对第十一电容Cll充电,第一变压器Tl从其峰值线性下降。这样升压变换器工作在不连续导通模式,在第一场效应晶体管QlOl截止期间,电感电流直至降到零为止。电感电流为高频三角波或锯齿波,高频成分被第四i^一电容C41滤除之后,变为工频电流波形。 所述的半桥逆变和输出电路3主要通过集成电路Ul作为电路的主控制,第二场效应晶体管D102、第三场效应晶体管D103开关实现电路由DC — AC逆变,再由第六电抗L6和第十八电容C18组成LC串联网络作输出点亮紫外灯LAl。所述的半桥逆变和输出电路3包含一、半桥逆变开关和输出级电路a :通过集成电路Ul发出高频(28-36kHz )的开关信号,来驱动第二场效应晶体管D102、第三场效应晶体管D103工率管,再经第六电感L6输出驱动灯管。二、空载保护电路b :通过第三十七电阻R37、第三十二电阻R32、低十九电阻C19、等进行电压采样,后经第九电容D9、第五稳压二极管D105、第五二极管D5进行整流,再给一些电阻电容进行抗干扰滤波后,给集成电路Ul的8脚一个高电平或低平。高电平时集成电路Ul被关断停止工作,低电平时正常工作。当空载没接灯管时,8脚会接收到高平信号。三、镇流器正常工作指示灯和报警灯电路c :其中第一发光二极管D201为报警灯,第二发光二极管D202为正常工作指示灯。当镇流器正常工作时,第二三极管Q2导通短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201,同时也给第二发光二极管D202供电。这时第一发光二极管D201灭,第二发光二极管D202亮。当灯管没点亮时,第一发光二极管D201就会亮,第二发光二极管D202就会灭。所述的微机控制电路4是以单片机U2为核心控制1C,以实现镇流器的智能化控制,能实现调光、预热电流调整、预热时间调整、灯管寿命计算、降低灯丝电流、RS485通信等功能。所述的微机控制电路4包含一、调光、预热电流调整、预热时间调整电路e,其工作原理为由单片机U2读取拨码SI的信号来输出控制第二光耦-第七光耦Q22-Q27,从而实现隔离控制第一光耦D21、第八光耦D28的开关情况,实现调整单片机U2的1、2、4引脚的电阻和电容值,从而使镇流器进行调光、调整预热电流、调整预热时间。二、RS485通信接口电路f :利用运算放大器U4 (MAX4805)为收发控制1C。第一双向击穿二极管-第三双向击穿二极管D21-D23为抗干扰防静电二极管,第三十三电容C33、第三十四电容C34为电路滤光电容。三、降低灯丝电流控制电路g :通过单片机U2控制第一光耦Q21,从而隔离控制第二继电器K2,实现降低灯丝电流。集成芯片U3为稳压1C,第四三极管Q4为开关三极管。所述的微机供电电源电路5包含第二变压器T2、第十一二极管-第十四二极管D11-D14、第三十九电容C39、第四十电容C40、稳压管U5,稳压管U5的I脚分别与第三十九电容C39的负极、第四十电容C40的负极、第^ 二极管Dll的正极、第十四二极管D14的正极连接,第三十九电容C39的正极与稳压管U5的3脚连接且接电源VCC,第四十电容C40的正极分别与稳压管U5的2脚、第十三二极管D13的负极、第十二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第十三二极管D13的正极分别与第十四二极管D14的负极、第二变压器T2的2脚连接,第十二电容C12的正极分别与第i^一电容Cll的负极、第二变压器T2的I脚连接。其工作原理为由第二变压器T2进行降压,接着通过第十一二极管-第十四二极管D11-D14进行全桥整流,第四十电容C40进行滤波,再接着到稳压管U5进行降压、稳压和第三十九电容C39的滤波就得到很稳定的5V,进行对微机供电。本技术具有灯丝预热起动,预热时间、电流调节,灯管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电子镇流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EMI滤波器电路(1)、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半桥逆变和输出电路(3)、微机控制电路(4)、微机供电电源电路(5),EMI滤波器电路(1)分别与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微机控制电路(4)连接,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2)与半桥逆变和输出电路(3)连接,半桥逆变和输出电路(3)与微机控制电路(4)连接,微机控制电路(4)与微机供电电源电路(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向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汉华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