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体的驱动电路,包含功率转换器和发光二极体单元,功率转换器包含:第一电容;线圈;第一开关;二极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耦接于该线圈的第二端,该第二端用以输出该输出电压;及控制电路产生控制讯号、调光讯号;另外发光二极体单元,耦接于该功率转换器的输出电压;结构简单,便于控制发光二极体单元的每一个发光元件,且电路减少了不必要的电路元件,具有减少电能损耗、达到节能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体的驱动电路,尤指一种利用串联方式连接发光二极体单元的若干个发光二极体灯条,使得流经发光二极体单元的若干个发光二极体灯条的电流相同的发光二极体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液晶电视或是液晶监视器的背光模组通常具有若干个发光二极体灯条。因此,液晶电视或是液晶监视器的背光模组即可根据若干个发光二极体灯条的开启与关闭,控制液晶电视或是液晶监视器的背光。因为液晶电视或是液晶监视器的背光模组具有若干个发光二极体灯条,所以发光二极体的驱动电路必须有耦接于若干个发光二极体灯条的相对应的若干个开关,以控制每一发光二极体灯条的开启与关闭。如此,现有技术将有下列缺点第一、因为每一发光二极体灯条都有一相对应的开关,所以发光二极体的驱动 电路具有高成本且制造耗时;第二、因为每一发光二极体灯条都有一相对应的开关,所以流经若干个发光二极体灯条的电流之间可能具有误差,导致液晶电视或是液晶监视器的背光不易控制;第三、因为每一发光二极体灯条都有一相对应的开关,所以发光二极体的驱动电路较耗能。因此,对于液晶电视或是液晶监视器的背光模组而言,现有技术的发光二极体的驱动电路并不是一个好的发光二极体的驱动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体的驱动电路,其电路简单、节能、便于控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体的驱动电路,包含,功率转换器,用以接收直流电压,并升压该直流电压为输出电压,该功率转换器包含第一电容,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用以接收该直流电压,第二端用以耦接于地端;线圈,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稱接于该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其中第一端耦接于该线圈的第二端;二极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耦接于该线圈的第二端,该第二端用以输出该输出电压;及控制电路,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其中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用以根据流经该第一开关的电流,产生控制讯号,以控制该第一开关的开启与关闭,该第二端用以侦测该电流,该第四端,用以输出一调光讯号 '及发光二极体单元,耦接于该功率转换器的输出电压。较佳的,该发光二极体单元是由若干个发光二极体灯条串联而成。其中,该若干个发光二极体灯条是通过转板或印刷电路板以串联方式连接。较佳的,该功率转换器另包含,感测电阻,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开关的第三端,其第二端耦接于该地端,该感测电阻系用以感测流经该第一开关的该电流;及第二电容,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于该二极体的第二端,第二端奉禹接于该地端。较佳的,该功率转换器还包含整流器,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其中第一端耦接于交流电源的正端,用以接收交流电压,第二端耦接于该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用以输出该直流电压,第三端耦接于该交流电源的负端,第四端耦接于一该地端。较佳的,当该第一开关根据该控制讯号开启时,该线圈用以储存电能。较佳的,该控制讯号是为脉冲宽度调变讯号。较佳的,当该电流大于预设电流值时,该控制电路根据该电流,产生过电流保护,此时控制讯号CS关闭,第一开关无电流通过。较佳的,该功率转换器另包含分压电路,具有,第一端,耦接于该二极体的第二端; 第二端,用以输出第一电压至该控制电路的第三端;第三端,耦接耦接;其中当第一电压大于预定电压值时,该控制电路根据该第一电压,产生过电压保护,此时控制讯号CS开启。较佳的,该功率转换器还包含第二开关,其具有,第一端,耦接于该发光二极体单元的第二端;第二端,耦接于该控制电路的第四端,用以接收该调光讯号;第三端,耦接于该地端。较佳的,当该第一开关根据该控制讯号关闭时,该线圈用以释放所储存的电能。 较佳的,该发光二极体单元是为直下式发光二极体单元。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技术中发光二极体单元共用一组功率转换器,只用一个开关便实现对整个发光二极体单元的控制,可以实现发光二极体单元内的器件的同时通电和同时断开,如此结构简单,便于控制发光二极体单元的每一个发光元件,且电路减少了不必要的电路元件,具有减少电能损耗、达到节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种发光二极体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驱动电路 102 功率转换器 104 发光二极体单元1022第一电容 1024线圈1026第一开关1028感测电阻 1030控制电路 1032 二极体1034第二电容 1036整流器1038分压电路1039第二开关 1042转板CS 控制讯号 DS 调光讯号GND地端ID、ILED 电流 IL1-IL5发光二极体灯条 SAC交流电源Vl第一电压VAC交流电压VDC直流电压VOUT输出电压 VS感测电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请参照图I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发光二极体的驱动电路100的示意图。驱动电路100包含功率转换器102与发光二极体单元104,其中功率转换器102是用以接收直流电压VDC,并升压直流电压VDC为输出电压VOUT。如图I所示,功率转换器102包含第一电容1022、线圈1024、第一开关1026、感测电阻1028、控制电路1030、二极体1032及第二电容1034。第一电容1022具有第一端,用以接收直流电压VDC,及第二端,用以耦接于地端GND,其中第一电容1022是用以稳定直流电压VDC。线圈1024具有第一端,耦接于第一电容1022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开关1026具有第一端,耦接于线圈1024的第二端,第二端,及第三端。感测电阻1028具有第一端,耦接于第一开关1026的第三端,及第二端,耦接于地端GND,其中感测电阻208是用以感测流经第一开关1026的一电流ID。控制电路1030具有第一端,耦接于第一开关1026的第二端,用以根据流经第一开关206的电流ID所产生的感测电压VS,产生一控制讯号CS,以控制第一开关1026的开启与关闭,第二端,用以侦测电流ID,第三端,及第四端,用以输出一调光讯号DS,其中控制电路1030的型号系可为LD7889,且控制讯号CS为包含导通时间与截止时间的脉冲宽度调变讯号。二极体1032具有第一端,耦接于线圈1024的第二端,及第二端,用以输出输出电压VOUT至发光二极体单元104的第一端。第二电容1034具有第一端,耦接于二极体1032的第二端,及第二端,耦接于地端GND。此结构,实现对发光二极体单元104的统一供电和断电,便于控制。 还请参照图I所示,其中功率转换器102另包含整流器1036、分压电路1038和第二开关1039。整流器1036具有第一端,耦接于交流电源SAC的正端,用以接收交流电压VAC,第二端,I禹接于第一电容1022的第一端,用以输出直流电压VDC,第三端,I禹接于交流电源SAC的负端,及第四端,耦接于地端GND。分压电路1038具有第一端,耦接于二极体1032的第二端,第二端,用以根据输出电压V0UT,输出第一电压Vl至控制电路1030的第三端,及第三端,耦接于地端GND。第二开关1039具有第一端,耦接于发光二极体单元104的第二端,第二端,耦接于控制电路1030的第四端,用以接收调光讯号DS,及第三端,耦接于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体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功率转换器,用以接收直流电压,并升压该直流电压为输出电压,该功率转换器包含:第一电容,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用以接收该直流电压,第二端用以耦接于地端;线圈,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其中第一端耦接于该线圈的第二端;二极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一端耦接于该线圈的第二端,该第二端用以输出该输出电压;及控制电路,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其中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用以根据流经该第一开关的电流,产生控制讯号,以控制该第一开关的开启与关闭,该第二端用以侦测该电流,该第四端,用以输出一调光讯号;及发光二极体单元,耦接于该功率转换器的输出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泽峻,郑祺祥,徐梓桓,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