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手电筒,该多功能手电筒包括电源模块、开关、电流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LED模块,电源模块储蓄电能并对所述电流控制模块和LED模块供电;开关与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相连,操作所述开关可输出相应的命令信号;电流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相连,依据所述命令信号对所述驱动模块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驱动模块与所述LED模块相连并依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LED模块的发光亮度和频率,从而控制所述LED模块的发光模式;LED模块由至少一个LED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流控制模块控制LED模块的发光亮度和频率,使其具有多种发光模式:强光模式、弱光模式、亮度循环自选模式、闪烁模式和求救模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电筒,尤其涉及一种可控制发光亮度和发光频率的手电筒。
技术介绍
现在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种高效照明已经不断的走进我们的生活。随着前几年的LED 二极管手电的出现到现在LED手电筒的发展,LED手电筒的样式、种类越来越多,相对于传统光源制成的手电筒,LED手电筒不但外形美观、价格实惠,而且节能、环保、发光效率高,LED手电筒采用直流驱动,超低功耗(单管O. 03-0. 06瓦),电光功率转换接近100%,相同照明效果比传统光源节能80%以上,且使用寿命长。然而现有的LED手电筒往往发光模式单一,一般最多具有100%亮度发光模式、50%亮度发光模式这两种,甚至仅具有一种发光模式,发光模式单一在仅需要微弱光的场所,这类LED手电筒不但不能满足要求,而且格外耗电;在需要发出求救信息时,必须不断的开关手电筒,不但容易损坏手电筒,而且在人们需要发出求救信息时,往往处于特殊状态,无法通过LED手电筒求救。因此,急需一种LED手电筒,该手电筒可控制发光亮度和发光频率,具有多种发光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手电筒,该多功能手电筒可控制发光亮度和发光频率,具有多种发光模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手电筒,该多功能手电筒包括电源模块、开关、电流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LED模块,电源模块储蓄电能并对所述电流控制模块和LED模块供电;开关与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相连,操作所述开关可输出相应的命令信号;电流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相连,依据所述命令信号对所述驱动模块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驱动模块与所述LED模块相连,并依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LED模块的发光亮度和频率,从而控制所述LED模块的发光模式,所述发光模式包括强光模式、弱光模式、亮度循环模式、闪烁模式、求救模式中的至少三种发光模式山ED模块由至少一个LED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所述LED模块按照多种发光模式发光的电流控制模块,使得所述多功能手电筒功能多样,可依据普通开关的不同操作控制LED以不同亮度、频率或者以不同规律的模式发光,尤其可以通过设置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程序,不但可控制所述多功能手电筒发出持续的光、不断闪烁的光、亮度循环的光,而且使得所述发光模式具有求救模式。较佳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恒流驱动单元和电流检测单元,所述恒流驱动单元一端与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相连,另一端与所述LED模块相连,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检测所述LED模块负极的电流并将相应的电流反馈信号输送至所述恒流驱动单元,所述恒流驱动单元依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LED模块以相应发光模式发光,依据所述电流反馈信号控制所述LED模块的电流稳定。具体地,所述恒流驱动模块包括恒流驱动器、电阻R1、电阻R2、电阻R 3、开关管Ql和开关管Q2,所述恒流驱动器的引脚3通过电阻R2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引脚4通过电阻R3接所述开关管Ql的门极,开关管Ql的源极接所述LED模块的负极,所述开关管Q2的门极通过电阻Rl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源极接所述开关管Ql的漏极,漏极接地,所述电流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开关管Q2控制所述LED模块的发光亮度和频率;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检测LED模块接所述恒流驱动器的引脚1,所述恒流驱动器比较引脚I和引脚3输入的信号并通过引脚4控制LED模块的电流稳定。更具体地,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电阻R4串接在所述开关管Ql的漏极和地之间,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并联后串接在所述开关管Ql的漏极和开关管Q2的源极之间。 较佳地,所述电流控制模块包括电流控制器。较佳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蓄电单元和软启动单元,所述软启动单元包括二极管Dl和软启动电容Cl,所述二极管Dl和软启动电容Cl串联后串接在所述蓄电单元输出端和地之间,并在所述二极管Dl和软启动电容Cl的连接点处形成电压输出端,该电压输出端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以对所述电流控制模块供电。较佳地,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和地之间还串接有滤波电容C2。较佳地,所述开关为按压开关,操作简单,成本低。较佳地,所述发光模式包括100%亮度发光模式、30%亮度发光模式、100%至15%亮度循环自选模式。较佳地,所述发光模式包括100%亮度发光模式、10%亮度发光模式、100%至5%亮度循环自选模式、闪烁发光模式和求救模式。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所述多功能手电筒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多功能手电筒的另一结构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多功能手电筒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手电筒100,该多功能手电筒100包括电源模块11、开关12、电流控制模块13、驱动模块14和LED模块15,电源模块11储蓄电能并对所述电流控制模块13和LED模块15供电;开关12与所述电流控制模块13相连,操作所述开关12可输出相应的命令信号;电流控制模块13与所述驱动模块14相连,依据所述开关12输入的命令信号对所述驱动模块14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驱动模块14与所述LED模块15相连,并依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LED模块15的发光亮度和频率,从而控制所述LED模块15的发光模式,所述发光模式包括强光模式、弱光模式、亮度循环模式、闪烁模式、求救模式中的至少三种发光模式;LED模块15由至少一个LED组成。其中,所述电流控制模块13包括电流控制器Ul。较佳者,参考图2,所述驱动模块14包括恒流驱动单元22和电流检测单元21,所述恒流驱动单元22 —端与所述电流控制模块13相连,另一端与所述LED模块15相连,所述电流检测单元21检测所述LED模块15负极的电流并将相应的电流反馈信号输送至所述恒流驱动单元22,所述恒流驱动单元22依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LED模块15以相应发光模式发光,依据所述电流反馈信号控制所述LED模块15的 电流稳定。参考图3,所述恒流驱动单元22包括恒流驱动器U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开关管Ql和开关管Q2,所述恒流驱动器的引脚3通过电阻R2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13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引脚4通过电阻R 3接所述开关管Ql的门极,开关管Ql的源极接所述LED模块的负极,所述开关管Q2的门极通过电阻Rl接所述电流控制模块13,源极接所述开关管Ql的漏极,漏极接地,所述电流控制模块13通过所述开关管Q2控制所述LED模块的发光亮度和频率;所述电流检测单元21检测LED模块15负极的电流并将相应的电流反馈信号输送至所述恒流驱动器U2的引脚1,所述恒流驱动器U2比较引脚I和引脚3输入的信号并通过引脚4和开关管Ql控制LED模块15的电流稳定。具体地,继续参考图3,所述电流检测单元21包括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电阻R4串接在所述开关管Ql的漏极和地之间,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并联后串接在所述开关管Ql的漏极和开关管Q2的源极之间。较佳者,参考图3,所述电源模块11包括蓄电单元和软启动单元31,所述软启动单元31包括二极管Dl和软启动电容Cl,所述二极管Dl和软启动电容Cl串联后串接在所述蓄电单元输出端VDD和地之间,并在所述二极管Dl和软启动电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用于储蓄电能并对后述电流控制模块和LED模块供电;开关,与后述电流控制模块相连,操作所述开关可输出相应的命令信号;电流控制模块,与后述驱动模块相连,并依据所述命令信号对所述驱动模块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驱动模块,与后述LED模块相连,并依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LED模块的发光亮度和频率,从而控制所述LED模块的发光模式,所述发光模式包括强光模式、弱光模式、亮度循环自选模式、闪烁模式、求救模式中的至少三种发光模式;LED模块,由至少一个LED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金唐五金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