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线槽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138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母线槽壳体,包括“工”形体及“C”形体,“工”形体的横断面呈“工”形,其包括第一上板、第二上板、第一下板、第二下板及第一侧连接板,第一上板、第二上板与第一侧连接板的上部连接,第一下板、第二下板与第一侧连接板的下部连接,“C”形体的横断面呈“C”形,其包括第三上板、第三下板及第二侧连接板,第三上板、第三下板分别与第二侧连接板的上部、下部连接,“C”形体卡入“工”形体内,在第二上板与第三上板相对,第二下板与第三下板相对;在第二上板的下表面及第二下板的上表面设有密封槽,或者,在第三上板的上表面及第三下板的下表面设有密封槽,在密封槽内设有密封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密封效果好,适应性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母线槽壳体
技术介绍
现有的母线槽壳体一般包括“工”形体及“C”形体两部分,在安装时,“C”形体卡入“工”形体内并在“工”形体及“C”形体的侧连接板之间形成母线放置位用于放置母线,为保证母线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密封及防水效果,在“工”形体及“C”形体之间需要设置密封槽。现有的母线槽壳体存在如下缺陷在“C”形体上设有卡槽,在“工”形体上板及下 板的端部设有密封胶,通过密封胶与卡槽配合而达到密封效果,该结构无法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调整,如果“工”形体与“C”形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必然对母线槽壳体的密封效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母线槽壳体,本技术的密封效果更好,适应性好。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母线槽壳体,包括“工”形体及“C”形体,“工”形体的横断面呈“工”形,其包括第一上板、第二上板、第一下板、第二下板及第一侧连接板,第一上板、第二上板与第一侧连接板的上部连接,第一下板、第二下板与第一侧连接板的下部连接,“C”形体的横断面呈“C”形,其包括第三上板、第三下板及第二侧连接板,第三上板、第三下板分别与第二侧连接板的上部、下部连接,“C”形体卡入“工”形体内,在第二上板与第三上板相对,第二下板与第三下板相对;在第二上板的下表面及第二下板的上表面设有密封槽,或者,在第三上板的上表面及第三下板的下表面设有密封槽,在密封槽内设有密封条。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所述密封槽设于所述第二上板的下表面及所述第二下板的下表面,并分别朝向所述第三上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三下板的下表面。所述密封槽靠近所述第二侧连接板一侧。在所述第二侧连接板与所述第三上板、第三下板相连接处均设有加强角。所述密封槽设于该加强角上。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I、由于密封槽设于第二上板与第三上板相对的表面、以及第二下板与第三下板相对的表面,“工”形体与“C”形体发生相对移动时仍能达到密封效果,不会因为“工”形体与“C”形体之间的相对位移而发生漏水,密封效果好,适应性好;2、所述密封槽设于所述第二上板的下表面及所述第二下板的下表面,在安装时,先将密封条置于密封槽内,再将“C”形体放入“工”形体内,安装更方便;3、所述密封槽靠近所述第二侧连接板一侧,避免“C”形体、“工”形体由于变形而对其密封效果造成影响;4、在所述第二侧连接板与所述第三上板、第三下板相连接处均设有加强角,可以提闻“C”形体的刚性;5、所述密封槽设于该加强角上,方便加工,并且也减少了密封槽对于“C”形体刚性及强度的影响。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母线槽壳体的结构图;图2是“工”形体的结构图;图3是“ C ”形体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0、“工”形体,11、第一上板,12、第二上板,13、第一下板,14、第二下板,15、第一侧连接板,20、“C”形体,21、第三上板,22、第三下板,23、第二侧连接板,24、加强角,30、密封槽,40、密封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I至图3所示,一种母线槽壳体,包括”工”形体10及”C”形体20,”工”形体10的横断面呈“工”形,其包括第一上板11、第二上板12、第一下板13、第二下板14及第一侧连接板15,第一上板11、第二上板12与第一侧连接板15的上部连接,第一下板13、第二下板14与第一侧连接板15的下部连接,” C”形体20的横断面呈“C”形,其包括第三上板21、第三下板22及第二侧连接板23,第三上板21、第三下板22分别与第二侧连接板23的上部、下部连接,” C”形体20卡入”工”形体10内,在第二上板12与第三上板21相对,第二下板14与第三下板22相对;在第二上板12的下表面及第二下板14的上表面设有密封槽30,或者,在第三上板21的上表面及第三下板22的下表面设有密封槽30,在密封槽30内设有密封条40。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槽30设于所述第二上板12的下表面及所述第二下板14的下表面,并分别朝向所述第三上板21的上表面、所述第三下板22的下表面。所述密封槽30靠近所述第二侧连接板23 —侧。在所述第二侧连接板23与所述第三上板21、第三下板22相连接处均设有加强角24,所述密封槽30设于该加强角24上。本实施例的优点是I、由于密封槽30设于第二上板12与第三上板21相对的表面、以及第二下板14与第三下板22相对的表面,”工”形体10与” C”形体20发生相对移动时仍能达到密封效果,不会因为”工”形体10与” C”形体20之间的相对位移而发生漏水,密封效果好,适应性好;2、所述密封槽30设于所述第二上板12的下表面及所述第二下板14的下表面,在安装时,先将密封条40置于密封槽30内,再将” C”形体20放入”工”形体10内,安装更方便;3、所述密封槽30靠近所述第二侧连接板23 —侧,避免”C”形体20、”工”形体10由于变形而对其密封效果造成影响;4、在所述第二侧连接板23与所述第三上板21、第三下板22相连接处均设有加强角24,可以提高”C”形体20的刚性;5、所述密封槽30设于该加强角24上,方便加工,并且也减少了密封槽30对于”C”形体20刚性及强度的影响。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母线槽壳体,包括“工”形体及“C”形体,“工”形体的横断面呈“工”形,其包括第一上板、第二上板、第一下板、第二下板及第一侧连接板,第一上板、第二上板与第一侧连接板的上部连接,第一下板、第二下板与第一侧连接板的下部连接,“C”形体的横断面呈“C”形,其包括第三上板、第三下板及第二侧连接板,第三上板、第三下板分别与第二侧连接板的上部、下部连接,“C”形体卡入“工”形体内,在第二上板与第三上板相对,第二下板与第三下板相对;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上板的下表面及第二下板的上表面设有密封槽,或者,在第三上板的上表面及第三下板的下表面设有密封槽,在密封槽内设有密封条。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母线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设于所述第二上板的下表面及所述第二下板的下表面,并分别朝向所述第三上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三下板的下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母线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靠近所述第二侧连接板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母线槽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侧连接板与所述第三上板、第三下板相连接处均设有加强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母线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设于该加强角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母线槽壳体,包括“工”形体及“C”形体,“工”形体的横断面呈“工”形,其包括第一上板、第二上板、第一下板、第二下板及第一侧连接板,第一上板、第二上板与第一侧连接板的上部连接,第一下板、第二下板与第一侧连接板的下部连接,“C”形体的横断面呈“C”形,其包括第三上板、第三下板及第二侧连接板,第三上板、第三下板分别与第二侧连接板的上部、下部连接,“C”形体卡入“工”形体内,在第二上板与第三上板相对,第二下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母线槽壳体,包括“工”形体及“C”形体,“工”形体的横断面呈“工”形,其包括第一上板、第二上板、第一下板、第二下板及第一侧连接板,第一上板、第二上板与第一侧连接板的上部连接,第一下板、第二下板与第一侧连接板的下部连接,“C”形体的横断面呈“C”形,其包括第三上板、第三下板及第二侧连接板,第三上板、第三下板分别与第二侧连接板的上部、下部连接,“C”形体卡入“工”形体内,在第二上板与第三上板相对,第二下板与第三下板相对;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上板的下表面及第二下板的上表面设有密封槽,或者,在第三上板的上表面及第三下板的下表面设有密封槽,在密封槽内设有密封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旭飞陈庆周夏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半径电力铜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