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隔相接线盒,包括主接线盒、主接线盒侧边的电缆密封盒及主接线盒内的三个独立接线座,接线座的底部和侧边分别开有电缆接入口和电缆接出口,在主接线盒与电缆密封盒之间开有电缆通孔,电缆三相线分别经主接线盒底部接入孔进入到三个接线座当中,通过电缆接线头及所述电缆通孔,被引接到电缆密封盒内,经过电缆支架被牢牢锁住,电缆线经电缆密封盒底板的接出孔接到外部控制柜处,在整个接线过程中,电缆经电缆密封管、衬套、电缆接线头、索环和电缆支架的多处固定,保证电缆稳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主接线座内的三个接线座将三相引线分隔开,使接线盒无电磁干扰,且电缆经多次固定,保证了操作稳定性,提高了接线盒的电气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隔相接线盒
本技术涉及电机辅助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接线盒,尤其涉及一种高压隔相接线盒。
技术介绍
电机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各种机械设备或电器的动力源,在实际应用中,三相交流电机的主电缆通常通过接线盒与外部控制柜相连。现有技术中的高压接线盒,采用三相接线柱在同一接线座的方式,此种接线盒没有将三相电线接头相互隔离开,电机接线盒的电气安全主要是依靠接线柱之间的距离来保证,该距离需要满足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以保证电缆三相线之间不会连通,但是电压变化时或者电缆排列不好时,仍存在一定的放电或爬电的安全隐患,且电缆引出线处缺乏定位件,可能在电流通过时会引起电缆的蹿动,导致引出线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进行改进,提供一种高压隔相接线盒,其能使三相电线相互分隔接线,操作稳定,具有很高的电气安全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高压隔相接线盒,包括主接线盒及电缆密封盒,电缆密封盒连接在主接线盒一侧, 还包括主接线盒内的三个接线座,三个接线座内均设有电缆接线头,三个接线座的底部和侧边分别开有电缆接入口和电缆接出口,三个接线座的开口处盖有盖板一,主接线盒的开口处盖有盖板二,所述电缆接入口、电缆接出口与接线座之间均设置有电缆密封管,电缆密封管一端伸入接线座内,电缆密封管与所述电缆接入口及电缆接出口配合的通孔内均套有衬套;在主接线盒与电缆密封盒之间开有电缆通孔,且二者之间连接有分隔栏,分隔栏与电缆的配合处设有索环;电缆密封盒内设有电缆支架,电缆密封盒前侧面开有通孔,观察窗盖板与电缆密封盒前侧面连接,并覆盖住所述通孔;电缆密封盒的侧边固接有底板,底板上开有电缆接出孔;主接线盒的底部开有电缆接入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还配合电缆引出线装有固定件,固定件套接于垫板的通孔内,垫板与主接线盒底部固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主接线盒与电缆密封盒空间相通。主接线盒与分隔栏之间、分隔栏与电缆密封盒之间、电缆密封盒与底板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层。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主接线座内的三个接线座使电缆三相电线相互分隔接线,使接线盒无电磁干扰,保证了操作稳定性;电缆引出线处被牢牢固定住,能抵挡电流通过所引起的蹿动,防止引出线脱落,起到安全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见图I、图2,本技术包括主接线盒I及电缆密封盒2,电缆密封盒2连接在主接线盒I 一侧,还包括主接线盒I内的三个接线座3,三个接线座3内均设有电缆接线头6, 三个接线座3的底部和侧边分别开有电缆接入口和电缆接出口,三个接线座3的开口处盖有盖板一 11,主接线盒I的开口处盖有盖板二 14,所述电缆接入口、电缆接出口与接线座3 之间均设置有电缆密封管4,电缆密封管4 一端伸入接线座3内,电缆密封管4与所述电缆接入口及电缆接出口配合的通孔内均套有衬套5 ;在主接线盒I与电缆密封盒2之间开有电缆通孔,且二者之间连接有分隔栏7,分隔栏7与电缆15的配合处设有索环8 ;电缆密封盒2内设有电缆支架9,电缆密封盒2前侧面开有通孔,观察窗盖板10与电缆密封盒2前侧面连接,并覆盖住所述通孔;电缆密封盒2的侧边固接有底板16,底板16上开有电缆接出孔;主接线盒I的底部开有电缆接入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还配合电缆引出线15装有固定件12,固定件12套接于垫板13的通孔内,垫板13与主接线盒I底部固接。本技术的接线过程首先,盖板一 11并不固接到接线座3上,观察窗盖板10 并不固接到电缆密封盒2上;电机电缆15三相线中的每一相分别穿过所述主接线盒I的底部通孔及三个接线座3的所述底部电缆接入口,被引接到电缆接线头6,电缆15在所述主接线盒I的底部通孔处通过固定件12固定,在接线座3的所述底部电缆接入口处通过电缆密封管4及衬套5密封固定;通过电缆接线头6,电缆15的每一相被分别引接到三个接线座3 侧边的所述电缆接出口,在所述电缆接出口处电缆15由电缆密封管4及衬套5密封固定; 电机电缆15穿过主接线盒I与电缆密封盒2之间的电缆通孔,进入·到电缆密封盒2内,在所述电缆通孔处电缆15的每一相经由索环8固定,再经过电缆支架9被牢牢锁住,最后从底板16上的所述电缆接出孔接出,并接到外部的控制柜处,在三个接线座3的开口处固接盖板一 11,在电缆密封盒2前侧面固接观察窗盖板10,如此,完成接线。电机电缆15三相线中的每一相都分别引入至三个独立的接线座3内,使三相引线分隔开,且主接线盒I与分隔栏7之间、分隔栏7与电缆密封盒2之间、电缆密封盒2与底板16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层,如此,增加了电缆15各相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保证了操作稳定性。电机电缆15从接入到主接线盒I内到从电缆密封盒2接出的过程中经过多处固定,能抵挡电流通过所引起的蹿动,防止电缆15引出线脱落,保证了电缆15的稳定性,提高了接线盒的电气安全性。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权利要求1.高压隔相接线盒,包括主接线盒(I)及电缆密封盒(2),电缆密封盒(2)连接在主接线盒(I) 一侧,还包括主接线盒(I)内的三个接线座(3 ),三个接线座(3 )内均设有电缆接线头(6),三个接线座(3)的底部和侧边分别开有电缆接入口和电缆接出口,三个接线座(3) 的开口处盖有盖板一(11),主接线盒(I)的开口处盖有盖板二(1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接入口、电缆接出口与接线座(3)之间均设置有电缆密封管(4),电缆密封管(4) 一端伸入接线座(3)内,电缆密封管(4)与所述电缆接入口及电缆接出口配合的通孔内均套有衬套 (5 );在主接线盒(I)与电缆密封盒(2 )之间开有电缆通孔,且二者之间连接有分隔栏(7 ), 分隔栏(7)与电缆(15)的配合处设有索环(8);电缆密封盒(2)内设有电缆支架(9),电缆密封盒(2)前侧面开有通孔,观察窗盖板(10)与电缆密封盒(2)前侧面连接,并覆盖住所述通孔;电缆密封盒(2)的侧边固接有底板(16),底板(16)上开有电缆接出孔;主接线盒(I) 的底部开有电缆接入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还配合电缆(15)装有固定件(12),固定件(12) 套接于垫板(13)的通孔内,垫板(13)与主接线盒(I)底部固接。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压隔相接线盒,其特征在于主接线盒(I)与电缆密封盒(2) 空间相通。3.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压隔相接线盒,其特征在于主接线盒(I)与分隔栏(7)之间、分隔栏(7 )与电缆密封盒(2 )之间、电缆密封盒(2 )与底板(16 )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层。专利摘要高压隔相接线盒,包括主接线盒、主接线盒侧边的电缆密封盒及主接线盒内的三个独立接线座,接线座的底部和侧边分别开有电缆接入口和电缆接出口,在主接线盒与电缆密封盒之间开有电缆通孔,电缆三相线分别经主接线盒底部接入孔进入到三个接线座当中,通过电缆接线头及所述电缆通孔,被引接到电缆密封盒内,经过电缆支架被牢牢锁住,电缆线经电缆密封盒底板的接出孔接到外部控制柜处,在整个接线过程中,电缆经电缆密封管、衬套、电缆接线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压隔相接线盒,包括主接线盒(1)及电缆密封盒(2),电缆密封盒(2)连接在主接线盒(1)一侧,还包括主接线盒(1)内的三个接线座(3),三个接线座(3)内均设有电缆接线头(6),三个接线座(3)的底部和侧边分别开有电缆接入口和电缆接出口,三个接线座(3)的开口处盖有盖板一(11),主接线盒(1)的开口处盖有盖板二(1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接入口、电缆接出口与接线座(3)之间均设置有电缆密封管(4),电缆密封管(4)一端伸入接线座(3)内,电缆密封管(4)与所述电缆接入口及电缆接出口配合的通孔内均套有衬套(5);在主接线盒(1)与电缆密封盒(2)之间开有电缆通孔,且二者之间连接有分隔栏(7),分隔栏(7)与电缆(15)的配合处设有索环(8);电缆密封盒(2)内设有电缆支架(9),电缆密封盒(2)前侧面开有通孔,观察窗盖板(10)与电缆密封盒(2)前侧面连接,并覆盖住所述通孔;电缆密封盒(2)的侧边固接有底板(16),底板(16)上开有电缆接出孔;主接线盒(1)的底部开有电缆接入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还配合电缆(15)装有固定件(12),固定件(12)套接于垫板(13)的通孔内,垫板(13)与主接线盒(1)底部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强,王翼翔,杜雄辉,王铜成,邹昀海,华智俭,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达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