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充电站用的充电转换接头装置,用于手机充电站接口与手机电源接口之间的转换连接,关键是:所述的转换接头包括连接手机电源接口的第一接头与连接手机充电站接口的第二接头,第二接头包括一组方形接口和一组圆形接口,以上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内部正极与负极分别并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原理也十分清楚,根据电源线的并联,实现所有接口之间相通,进而实现任意两个接头之间都可以进行转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源适配器
,涉及到一种手机用的电源适配器,特别是在手机与充电站连接充电时用的万能充电转换接头。
技术介绍
手机在当下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为了保持通信联系,人们一般都会随身携带手机。而当手机电量不足或者外出不方便用电源进行充电时,就要考虑去手机充电站进行充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在汽车站、火车站、商场里等公共场所均设置有手机充电站。但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手机型号问世,许多手机型号的充电接头不能很好地适应充电站的充电接头,导致无法实现充电,进而影响通讯交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万能转换接头,可以实现手机与充电站接口之间的匹配。本技术为实现专利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手机充电站用的充电转换接头装置,用于手机充电站接口与手机电源接口之间的转换连接,关键是所述的转换接头包括连接手机电源接口的第一接头与连接手机充电站接口的第二接头,第二接头包括一组方形接口和一组圆形接口,以上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内部正极与负极分别并联连接。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原理也十分清楚,根据电源线的并联,实现所有接口之间相通,进而实现任意两个接头之间都可以进行转换。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设计原理图。附图中,I代表USB接头,2代表方形插头,3代表圆形插头,Al、A2……An代表方形接口,BI、B2……Bn代表圆形接口。波浪线代表USB信号线。具体实施方式手机充电站用的充电转换接头装置,用于手机充电站接口与手机电源接口之间的转换连接,关键是所述的转换接头包括连接手机电源接口的第一接头与连接手机充电站接口的第二接头,第二接头包括一组方形接口 A1、A2……An和一组圆形接口 B1、B2……Bn,以上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内部正极与负极分别并联连接。所述的转换接头还包括有USB接头1,USB接头I与第一接头之间通过正、负极电源线和信号线连通。所述的第一接头包括方形插头2和圆形插头3,方形插头2和圆形插头3内部正极与负极分别并联连接。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转换接头装置中设计为一排与手机进行连接的第一接头,以及与充电站连接的第二接头,其中与充电站连接的第二接头又分为一组方形接口和一组圆形接口,方形接口和圆形接口各设置有多种不同形状的接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充电站进行匹配。虽然一般 情况下人们只会携带一部手机,但也不排除携带多部手机的可能,因此与手机连接的第一接头也设置有多种结构的插头,可以为方形的,也可以为圆形的。手机可以通过USB接头I连接电脑进行读取文件,也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充电。权利要求1.手机充电站用的充电转换接头装置,用于手机充电站接口与手机电源接口之间的转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换接头包括连接手机电源接口的第一接头与连接手机充电站接口的第二接头,第二接头包括一组方形接口(Al、A2……An)和一组圆形接口(BI、B2……Bn),以上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内部正极与负极分别并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手机充电站用的充电转换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换接头还包括有USB接头(I ),USB接头(I)与第一接头之间通过正、负极电源线和信号线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手机充电站用的充电转换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接头包括方形插头(2)和圆形插头(3),方形插头(2)和圆形插头(3)内部正极与负极分别并联连接。专利摘要手机充电站用的充电转换接头装置,用于手机充电站接口与手机电源接口之间的转换连接,关键是所述的转换接头包括连接手机电源接口的第一接头与连接手机充电站接口的第二接头,第二接头包括一组方形接口和一组圆形接口,以上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内部正极与负极分别并联连接。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原理也十分清楚,根据电源线的并联,实现所有接口之间相通,进而实现任意两个接头之间都可以进行转换。文档编号H01R27/00GK202797556SQ20122051699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0日专利技术者程彦刚 申请人:程彦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手机充电站用的充电转换接头装置,用于手机充电站接口与手机电源接口之间的转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换接头包括连接手机电源接口的第一接头与连接手机充电站接口的第二接头,第二接头包括一组方形接口(A1、A2……An)和一组圆形接口(B1、B2……Bn),以上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内部正极与负极分别并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彦刚,
申请(专利权)人:程彦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