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10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切削加工中作为切断被切削材料(工件)的工具的例如带锯、弓锯、圆盘锯等的锯齿。提供一种将具有由多个锯齿构成的第1齿群A和第2齿群B组合而成的结构反复进行的锯齿,其特征在于,满足将所述第2齿群B的齿高设置成低于所述第1齿群A的齿高,和将所述第2齿群的锯齿修整量设置成比所述第1齿群A要小这两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所述第1齿群A具有至少一个直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切削加工中作为切断被切削材料(工件)的工具的例如带锯、弓锯、圆盘锯等的锯齿。此外,为了满足市场需要,还开发出了将各锯齿的齿顶角度构成为各种角度的锯齿,或者将锯齿的背面加工成波状,并且将连接锯齿各齿前端等的曲线呈波状结构的锯齿等。另外,例如切断金属工件的带锯机还开发出了与切断用途相适合的各种带锯机。例如,带锯机中切削的切进方法主要区分为以下2种,(1)切进速度与工件的切断长度无关成为定值的情况,(2)切进速度根据工件的切断长度为可变的情况。将上述(2)的切进速度根据工件的切断长度变化的切削方法进一步分类的话,一般使用如下的方法(2-1)使用液压缸并控制缸内背压的方法,(2-2)使用液压缸并控制随切削阻力变化的流量的方法,(2-3)预先输入工件的形状,随时计算工件的切削长度以使切进速度变化的CNC控制方法,(2-4)检测出切削阻力,根据切削阻力使切进速度变化的CNC控制方法,(2-5)机械调整和控制装有锯齿的机架的自重,靠自由下落进行切削的方法,等等。以往,大多使用小型且低成本的便携带锯机等的带锯机,这种便携带锯机或卧式带锯机通常是锯齿机架画圆弧方式上下摆动的铰链型,大多采用上述的(2-5)的方法。以下,在本说明书中,对这样的带锯机称作“轻负载锯机”。可是,通常市场中轻负载锯机的用途是适用于例如钢结构构造物的建设现场的切断作业中,切断较小工件的现场切断作业。这样的工件形状虽限于小件物品,但,确是千差万别的,可进行异型钢和管件或者小径实心材料等工件的切断。在上述的轻负载锯机中,使用例如附图说明图1A、图1B所示的、由一个直齿S和朝向左右方向的锯齿修整量为一定的一对左右锯路齿L、R这3个齿构成一个锯路结构,将这种锯路结构重复构成,并且齿距构成采用例如为4mm的锯齿101,在切削例如图3所示的直径为50mm的实心材料W时,可进行正常的切削。可是,使用与上述同样的锯齿101,切削例如图4所示的、直径为50mm、壁厚例如为3mm的管材W时,会有锯齿101容易发生崩齿的问题。其原因是,由于锯齿101的齿距为4mm而管材W的壁厚为3mm,同时,锯齿101的切进速度接近于机架负载G的自由下落的速度,在该切削条件下,锯齿101的切削到达管材W的中心附近时,工件W就会进入锯齿101的齿顶与齿顶之间,而发生急剧的自由下落,因产生过度的切进量,容易发生崩齿现象。作为解决该问题的现有方法如图2A、图2B所示,通常使用齿距比管材W的壁厚小的锯齿103来进行切削。在图5中示出的使用齿距构成为2mm的锯齿103(图2A、图2B所示的锯齿)切削壁厚为3mm、直径为50mm的管材W的状态。在该条件下,由于锯齿103的齿距为2mm,小于管材W为3mm的壁厚,因此,即使锯齿103到达管材的中心附近,工件W也不会进入锯齿103的齿顶与齿顶之间,因此也不会发生急剧的自由下落,所以可进行正常的切削。然而,在使用上述同一的锯齿103也就是齿距为2mm的锯齿103(图2A、图2B所示的锯齿)切削直径为50mm的实心材料W(图3所示的被切削材料)时,由于锯齿103的齿距与工件W的直径相比,非常小,因不会发生急剧的自由下落,所以不会发生过度的切进。可是,相对工件W的切削长度,起作用的锯齿103的齿数越多,则各齿对工件W的切进量就越少。为此,与采用如图1A、图1B所示的齿距构成为4mm的锯齿101切削实心材W的场合相比,存在着切削时间长的问题。根据上述,在切断实心材料或管材等被切削材料时,必须根据工件W的形状、尺寸更换具有合适齿距的锯齿,存在着增加锯齿更换的时间和工夫的问题。因此,例如在建设现场等,切断上述那样的千差万别的工件时,不能忽视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来更换不同齿距的锯齿所耗费的时间和工夫,另外,即使为预防崩齿为的目的采用预先安装上较小齿距的锯齿的方法,此时,也不能无视切断切削长度较大的工件时存在的切削时间变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论是切削长度较大还是切削长度较小的工件,均能不发生崩齿的高效切断的锯齿。根据本专利技术第2方面的锯齿为,将具有直齿和进行左右的锯齿修整的左右锯路齿的第1齿群与具有进行左右的锯齿修整的左右锯路齿的第2齿群加以组合而成的锯路结构适当地反复构成,其中,将所述第2齿群的齿高设置成低于所述第1齿群的齿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第3方面的锯齿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2方面的锯齿中,将所述第2齿群中的左右锯路齿的锯齿修整量设置成比所述第1齿群中的左右锯路齿的锯齿修整量要小或相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第4方面的锯齿为,将具有至少直齿和进行左右的锯齿修整的左右一对锯路齿的第1齿群和第2齿群加以组合而成的锯路结构适当地反复构成,其中,将所述第2齿群中锯齿的齿高设置成低于所述第1齿群中锯齿的齿高,包含所述第2齿群中锯齿沟槽的齿顶齿距要比包含所述第1齿群中锯齿沟槽的齿顶齿距小,并且,将所述第2齿群中的左右锯路齿的锯齿修整量设置成与所述第1齿群中的左右锯路齿的锯齿修整量相等或要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第5方面的锯齿为,将具有至少直齿和进行左右的锯齿修整的左右一对锯路齿的第1齿群和具有至少左右一对锯路齿的第2齿群加以组合而成的锯路结构适当地反复构成,其中,将所述第2齿群中锯齿的齿高设置成低于所述第1齿群中锯齿的齿高,包含所述第2齿群中锯齿沟槽的齿顶齿距要比包含所述第1齿群中锯齿沟槽的齿顶齿距小,并且,将所述第2齿群中的左右锯路齿的锯齿修整量设置成与所述第1齿群中的左右锯路齿的锯齿修整量相等或要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第6方面的锯齿为,根据上述第1~第5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锯齿,其中,所述第2齿群具有直齿,并且将所述第1齿群的齿数与所述第2齿群的齿数设置成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第7方面的锯齿为,根据上述第1~第6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锯齿,其中,将所述第1齿群的左右锯路齿的齿数与所述第2齿群的左右锯路齿的齿数设置成相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第8方面的锯齿为,根据上述第1~第7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锯齿,其中,所述第1齿群与第2齿群交替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第9方面的锯齿为,根据上述第1~第8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锯齿,其中,第2齿群的齿数要比第1齿群的齿数多。根据本专利技术第10方面的锯齿为,根据上述第1~第9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锯齿,其中,第1齿群的齿数要比第2齿群的齿数要多。根据本专利技术第11方面的锯齿为,根据上述第1~第10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锯齿,其中,所述第1齿群和所述第2齿群中左右锯路齿内同方向进行锯齿修整的锯路齿是连续配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第12方面的锯齿为,根据上述第1~第10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锯齿,其中,所述第1齿群和所述第2齿群中左右锯路齿内同方向进行锯齿修整的锯路齿是不连续配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第13方面的锯齿为,根据上述第1~第12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锯齿,其中,所述各齿间的齿距是不等齿距。根据本专利技术第14方面的锯齿为,根据上述第1~第13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锯齿,其中,所述不等齿距为2种齿距。根据本专利技术第15方面的锯齿为,根据上述第1~第14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锯齿,其中,所述第1齿群的齿与所述第2齿群的齿的高低差为0.2mm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第16方面的锯齿为,根据上述第1~第15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锯齿,其中,所述第2齿群中的锯齿沟槽的底部与所述第1齿群中的锯齿沟槽的底部相比,位于齿顶侧。根据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锯齿,将具有直齿和进行左右的锯齿修整的左右锯路齿的第1齿群与具有进行左右的锯齿修整的左右锯路齿的第2齿群加以组合而成的锯路结构适当地反复构成,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2齿群中的左右锯路齿的锯齿修整量设置成比所述第1齿群中的左右锯路齿的锯齿修整量要小或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辻本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阿玛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