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发光元件的微波谐振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4079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光元件的微波谐振腔装置,包括本体、底座,所述本体为内部是谐振腔的圆筒体,所述本体由前段圆筒体和后段圆筒体构成,且前段圆筒体直径小于后段圆筒体直径,后段圆筒体后端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上设有固定发光元件的端口;前段圆筒体前端设有与所述谐振腔连通的前端口,前端口与端口位置相对;底座上设有微波传导线连接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谐振腔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发光元件微波谐振腔容易造成微波外泄的问题,节约了大量能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谐振腔,特别是一种用于发光元件的微波谐振腔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发光元件的微波谐振腔装置内装有电机,用于带动发光元件旋转,谐振腔本体上端设有若干开口,微波通过开口传播给发光元件,这种开口设计使得微波容易外泄,浪费大量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发光元件的微波谐振腔装置,避免微波外泄,节约能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发光元件的微波谐振腔装置,包括本体、底座,所述本体为内部是谐振腔的圆筒体,所述本体由前段圆筒体和后段圆筒体构成,且前段圆筒体直径小于后段圆筒体直径,后段圆筒体后端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上设有固定发光元件的端口 ;前段圆筒体前端设有与所述谐振腔连通的前端口,前端口与端口位置相对;底座上设有微波传导线连接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谐振腔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发光元件微波谐振腔容易造成微波外泄的问题,节约了大量能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包括本体5、底座I,所述本体5为内部是谐振腔的圆筒体,所述本体5由前段圆筒体和后段圆筒体构成,且前段圆筒体直径小于后段圆筒体直径,后段圆筒体后端固定在底座I上,底座I上设有固定发光元件的端口 8 ;前段圆筒体前端设有与所述谐振腔连通的前端口 4,前端口 4与端口 8位置相对;底座I上设有微波传导线连接座6。所述底座I为圆形或矩形。本体5、底座I均由铝、镍、锰等合金材料制成。发光元件穿过端口 8和前端口 4,安装了发光元件之后,由于谐振腔是密封的,微波集中在谐振腔内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微波外泄,节约了能量。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发光元件的微波谐振腔装置,包括本体(5)、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5)为内部是谐振腔的圆筒体,所述本体(5)由前段圆筒体和后段圆筒体构成,且前段圆筒体直径小于后段圆筒体直径,后段圆筒体后端固定在底座(I)上,底座(I)上设有固定发光元件的端口(8);前段圆筒体前端设有与所述谐振腔连通的前端口(4),前端口(4)与端口(8)位置相对;底座(I)上设有微波传导线连接座(6)。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发光元件的微波谐振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为圆形或矩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光元件的微波谐振腔装置,包括本体、底座,所述本体为内部是谐振腔的圆筒体,所述本体由前段圆筒体和后段圆筒体构成,且前段圆筒体直径小于后段圆筒体直径,后段圆筒体后端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上设有固定发光元件的端口;前段圆筒体前端设有与所述谐振腔连通的前端口,前端口与端口位置相对;底座上设有微波传导线连接座,本技术的谐振腔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发光元件微波谐振腔容易造成微波外泄的问题,节约了大量能量。文档编号H01P7/06GK202797237SQ20122046313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2日专利技术者黄来, 罗志坤, 邓汉钧, 廉国海, 李光, 何军民 申请人:湖南省电力公司科学研究院, 湖南清源电力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发光元件的微波谐振腔装置,包括本体(5)、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5)为内部是谐振腔的圆筒体,所述本体(5)由前段圆筒体和后段圆筒体构成,且前段圆筒体直径小于后段圆筒体直径,后段圆筒体后端固定在底座(1)上,底座(1)上设有固定发光元件的端口(8);前段圆筒体前端设有与所述谐振腔连通的前端口(4),前端口(4)与端口(8)位置相对;底座(1)上设有微波传导线连接座(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来罗志坤邓汉钧廉国海李光何军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电力公司科学研究院湖南清源电力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