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透镜结构的LED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510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内置透镜结构的LED灯管,包括封装于灯壳(1)内的LED芯片(2)以及基板(3),所述的LED芯片(2)设置于基板(3)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包括内设有发光粉(4)的发光膜(5),所述的发光膜(5)封装于灯壳(1)内,并沿LED芯片(2)发光面的外围而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能有效的避免筒灯出现光圈和光斑的问题,还具有极好的出光效果,所述的发光膜、支撑透镜等结构均可更换组装,使用十分方便,以便于维护,有效的降低了其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LED照明领域,具体的说,是内置透镜结构的LED灯管
技术介绍
LED (发光二极管)器件作为一种新型固体光源,不仅具有耗电低、体积小、响应速度快、工作寿命长、易于调光调色、节能环保等优点,而且在生产、制造、应用性方面也大大超越白炽灯、荧光灯等传统光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路灯照明、景观照明、大屏幕显示、交通信号灯、室内照明等多种照明领域中。主流的LED灯管主要是用蓝色光激发黄色发光粉而得,传统工艺是将黄色发光粉和硅胶混合后涂覆到蓝色芯片上,经过加热使硅胶固化,即可制成LED灯管。在其应用过程中,由于发热现象、制作工艺限制等因素,往往还会对LED灯管的发光效率、发光颜色和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如发光粉因芯片发光产生的热量而老化, 致使其发光效率下降,此外,发光粉的色坐标也会因工作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发生偏移,最终影响。为了解决传统LED灯管中发光粉易老化的问题,人们已尝试在LED灯管制作过程中使发光粉与芯片分开设置。现有工艺中的LED灯管,虽然将发光粉与芯片分离开来,减缓了发光粉老化的速度,但是,由于LED芯片出光角度的局限性,由此制得的LED灯管的出光角度较小,且光强分布不均匀,即在离芯片同一高度的情况下,以芯片正前方为中心,距离中心近处光强最强,随着距离的增大光强逐渐变弱,而在已有技术中,均没有出现能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产品面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内置透镜结构的LED灯管,发光膜位于LED芯片的外围,能有效的避免温度对发光膜的影响,提高灯管的发光亮度,在发光膜的结构中,还设有发光粉,能解决灯管出现的光圈和光斑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等优势。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内置透镜结构的LED灯管,包括封装于灯壳内的LED芯片以及基板,所述的LED芯片设置于基板上,本技术还包括内设有发光粉的发光膜,所述的发光膜封装于灯壳内,并沿LED芯片发光面的外围而设置,不仅能提高灯管的光效,还能解决灯管出现的光圈和光斑等问题,可应用于任何利用LED芯片发光的照明器件中,使用范围广。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所述的灯壳内还封装有支撑透镜,支撑透镜呈半球状结构,而所述的发光膜则为沿支撑透镜的外表面而设置的相同形状,所述的支撑透镜固定于基板的一侧,所述的LED芯片则位于支撑透镜与基板形成的空腔内,在其结构中,支撑透镜还具有很好的隔热效果,进一步降低了发光膜的温度,提高了发光粉的亮度,进而提高了灯管的发光亮度。本技术具有四种情况(I)所述发光膜与支撑透镜的数量分别为一个。(2)由于发光膜的数量仅为一个,因此,为加强灯管的光效,在(I)的基础上,还可在所述的基板上还设有反光层,所述的反光层位于支撑透镜与基板形成的空腔内。(3)所述发光膜与支撑透镜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的每个发光膜与支撑透镜均形成半球状结构,并由内而外依次设置,在两半球状结构之间设有空腔,所述的LED芯片则设于位于内层的半球状结构与基板形成的空腔内。为进一步减少灯管的光圈和光斑问题,在所述的基板上还设有外层支撑透镜,所述的两半球状结构均位于外层支撑透镜与基板形成的空腔内。为更好的实现上述结构,所述的外层支撑透镜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每相邻两外层支撑透镜之间、外层支撑透镜与位于外层的半球状结构之间均设有空腔。本技术在所述的灯壳内还封装有外层发光膜,所述的外层发光膜沿外层支撑透镜的外表面而设置。所述外层发光膜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在所述的外层发光膜内还设有发光粉。(4)同样的,为加强光效,本技术在(3)的基础上,还可在所述基板上设有反光层,所述的反光层设于位于内层饿半球状结构与基板形成的空腔内。为适应灯管的结构,所述的LED芯片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并形成横向设置于灯壳内的条状发光结构。本技术所述的灯壳为筒状结构,在对应LED芯片发光面一侧的灯壳上设有出光透镜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在每个LED芯片的外围均设有发光膜、支撑透镜等结构。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所述的发光膜为由硅橡胶制作而成的软质透光结构,所述的支撑透镜则为由玻璃、PMMA或/和PC材料制作而成的硬质透光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技术在发光膜中设有发光粉,发光粉散布均匀,能有效的避免筒灯出现光圈和光斑的问题。(2)本技术所述的支撑透镜具有散热均匀的特点,能使发光膜中发光粉处的温度场分布均匀,避免长期使用后筒灯出现光圈和光斑的问题。(3)本技术使用支撑透镜还具有隔热的作用,能降低发光粉处的温度,提高了发光粉的亮度,进而提高了灯管的发光亮度。(4)本技术设计合理,利用隔热、散热等方式有效的减缓了发光粉的老化衰减周期,进而延长了整个灯管的使用寿命。(5)本技术的结构简单,组装、拆卸均十分方便,无论是发光膜、支撑透镜、LED芯片还是外层发光膜等结构均可更换,以便于维护,发光粉也可回收,降低了生产成本。(6)本技术主要应用于灯管结构,封装于灯管内的LED芯片组成条状发光条,能使整个灯管的光效分布更加均匀,制作过程简单,可将支撑透镜、发光膜等结构分批制作呈条状结构,封装前再对应设置于LED芯片上即可。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透镜数量为一个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在图2基础上设有反光层的结构不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透镜数量为两个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多层支撑透镜的数量为一个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在图6基础上设有反光层的结构不意图。图7为本技术多层支撑透镜的数量为两个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一灯壳,2—LED芯片,3一基板,4一发光粉,5—发光膜,6—支撑透镜,7—发光层,8—外层支撑透镜,9一外层发光膜,10—出光透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 限于此。实施例I :为了解决传统LED灯管中发光粉易老化的问题,人们经过多种尝试,如将发光粉与芯片分离开来,以减缓发光粉的老化速度,但是,由于芯片出光角度的局限性,由此制得的LED灯管往往还存在出光角度较小、光强分布不均匀等缺陷,本实施例提出内置透镜结构的LED灯管,如图I所示,它包括封装于灯壳I内的LED芯片2以及基板3,LED芯片2设置于基板3上,如图2所示,还包括内设有发光粉4的发光膜5,发光膜5同样封装于灯壳I内,并沿LED芯片2发光面的外围而设置,发光粉4均匀设置于发光膜5内,不仅能提高灯管的光效,还能解决灯管出现的光圈和光斑等问题,可应用于任何利用LED芯片2发光的照明器件中,使用范围广。为更好的固定发光膜5的位置,在灯壳I内还封装有支撑透镜6,如图I所示,支撑透镜6呈半球状结构,发光膜5则为沿支撑透镜6的外表面而设置的相同形状,支撑透镜6固定于基板3的一侧,LED芯片2则位于支撑透镜6与基板3形成的空腔内,通过上述结构,不仅能解决LED芯片2的出光角度,还能解决灯管出现光圈和光斑等现象。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发光膜5为软质透光结构,可采用硅橡胶制作而成,支撑透镜6为硬质透光结构,它能很好的固定发光膜5的结构,可采用玻璃、PMMA或/和PC材料制作而成,在其结构中,支撑透镜6还具有很好的隔热效果,进一步降低了发光膜5的温度,提高了发光粉4的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内置透镜结构的LED灯管,包括封装于灯壳(1)内的LED芯片(2)以及基板(3),所述的LED芯片(2)设置于基板(3)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设有发光粉(4)的发光膜(5),所述的发光膜(5)封装于灯壳(1)内,并沿LED芯片(2)发光面的外围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森赵昆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