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百叶窗叶片,属于百叶窗领域,解决了现有百叶窗不能兼顾打开时增加室内照明效果、避免太阳光直射至室内升温导致建筑节能效果较差和能源浪费的问题。该一种节能型百叶窗叶片,包括依次连接固为一体且其截面呈“W”形的第一叶面、第二叶面、第三叶面和第四叶面,其中,所述第一叶面和第三叶面为平直叶面,第二叶面和第四叶面为弧形叶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百叶窗叶片形状的设计,使百叶窗在打开的时候将大部分太阳光反射到室外,降低了室内热负荷,同时将小部分太阳光反射至室内以辅助照明,由此减少了室内照明灯具的使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百叶窗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节能型百叶窗叶片。
技术介绍
百叶窗是窗子的一种式样,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建筑中,有直棂窗,从战国至汉代各朝代都有运用,其中,直条的叫直棂窗,横条的叫卧棂窗。卧棂窗即百叶窗的一种原始式样,也可以说它是百叶窗原来的状态。古时候人们做的木制棂窗,主要是用它来达到通风和空气流通的目的,而现代的百叶窗正在向多功能化发展,以适用于各种建筑。现有的百叶窗受其叶片形状和造型的影响,在其关闭的时候,由于光通量较小导致进入室内的光线较少,需要打开室内照明,而在其打开的时候光通量又太大导致进入室 内的光线较多,并且由于太阳光直射引起大量的热量进入室内,增加室内热负荷。由此导致现有的百叶窗设计,尤其是其叶片设计,未从节能角度考虑,不能兼顾打开百叶窗增加室内照明效果和避免太阳光直射至室内升温。目前,建筑节能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如何降低建筑的综合能耗,最大化地减小能源浪费,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面临的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百叶窗叶片,解决现有百叶窗不能兼顾打开时增加室内照明效果、避免太阳光直射至室内升温导致建筑节能效果较差和能源浪费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节能型百叶窗叶片,包括依次连接固为一体且其截面呈“W”形的第一叶面、第二叶面、第三叶面和第四叶面。其中,所述第一叶面和第三叶面为平直叶面,第二叶面和第四叶面为弧形叶面;第一叶面位于第二叶面的弧形内侧,第三叶面位于第四叶面的弧形内侧。具体地讲,所述第二叶面的弧度为π /12rad,所述第四叶面的弧度为O. 15 Ji rad。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叶面与第一叶面之间的夹角α I为94° ±5°,第二叶面与第三叶面之间的夹角α 2为83° ±5°,第三叶面与第四叶面之间的夹角α 3为130° ±5°。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四个叶面的截面长度关系为LI L2 L3 L4=l I. 09 O. 57 I. 14,其中,LI、L2、L3、L4 依次分别为第一叶面、第二叶面、第三叶面、第四叶面的截面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通过“W”形的设计巧妙,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效果明显,同时兼具外形美观,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2)本技术通过对百叶窗叶片形状的设计,使百叶窗在打开的时候将大部分太阳光反射到室外,同时将小部分太阳光反射至室内以辅助照明,由此减少了室内照明灯具的使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3)本技术中平直的两个叶面主要起连接固定及造型的作用,弧形的两个叶面主要起反射作用,太阳光照射时,只能直射至叶片上,完全避免了太阳光直射至室内所带来的大量热量,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室内热负荷,提高了室内舒适度,而阳光在弧形叶面上形成漫反射,将一部分太阳光反射至屋顶,增加了室内的亮度,从而减少了室内照明使用量,实现了节能目的。 (4)本技术巧妙地结合光线反射原理设计出四个叶面的截面长度关系、固连的角度关系和弧形弧度,通过各项参数有效配合,实现了最优的光线反射路径,从而达到最好的反射效果,由此达到最佳的热量控制效果、照明效果和节能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截面角度组成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对于太阳光反射的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叶片对于太阳光反射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如图I 图3所示,该节能型百叶窗叶片,包括横向首尾依次连接并固为一体且其截面呈“W”形的第一叶面、第二叶面、第三叶面和第四叶面,其中,第一叶面和第三叶面为平直叶面,其方向与太阳光照射方向基本相同,用于连接固定、提供支撑力以及整体造型,而第二叶面和第四叶面为弧形叶面,第一叶面位于第二叶面的弧形内侧,第三叶面位于第四叶面的弧形内侧,并与太阳光照射方向相对,主要用于反射太阳光。第二叶面能够将直射的太阳光基本完全反射至室外,而第四叶面将太阳光一部分反射至室外,一部分反射到室内,从而在百叶窗打开时既避免了太阳光直射到室内导致室内升温降低舒适度,又增加了室内的照明效果减少室内照明灯具使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根据光线反射原理优化设计的四个叶面的截面长度关系为LI L2 L3 L4=l I. 09 O. 57 I. 14,其中 LI、L2、L3、L4 依次分别为第一叶面、第二叶面、第三叶面、第四叶面的截面长度,而叶面的具体大小则根据具体应用选取合适的尺寸即可,例如,在对某建筑的窗户进行百叶窗制作时,第一叶面的截面长度选用10_,相应地,第二叶面的截面长度为10. 9mm,第三叶面的截面长度为5. 7mm,第四叶面的截面长度为11. 4_,由于在实际生产制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误差,故其截面长度关系比值中存在的合理误差也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具体地讲,本技术中的各项参数分别为如下第二叶面的弧度为/12rad,第四叶面的弧度为O. 15 rad ;第一叶面与第二叶面之间的夹角α 为94° ±5°,优选al=94°,第二叶面与第三叶面之间的夹角α2为83° ±5°,优选α2=83°,第三叶面与第四叶面之间的夹角α3为130° ±5°,优选α 3=130°。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叶片安装的位置如下,第一叶面与水平线的锐角夹角β 为71。±5°,优选β 1=71°,第三叶面与水平线之间的锐角夹角β2为47° ±5°,优选β2=47°。当本技术所提供的叶片具体应用于百叶窗时,通常是将多个相同的叶片以一定的间隙层叠组成,由此相邻的叶片相互配合阻挡、反射太阳光。如图4所示的太阳光以通常角度(40°左右)照射至百叶窗叶片之间的间隙,以相邻两个叶片的间隙为基准来讲,上方叶片的第一叶面阻挡上部太阳光照射入室内,中部的太阳光通过上方叶片的第一叶面与下方叶片的第三叶面之间的间隙照射在下方叶片的第四叶面再反射至室内屋顶,将太阳光的直射变为漫反射,增加了室内亮度,减少室内照明使用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下部的太阳光则直接照射在下方叶片的第二叶面,由于第二叶面的角度设置,能够将直射在其上的 太阳光全部反射至室外,各个叶面以及叶片利用角度和长度关系相互配合,避免了太阳光直射至室内所带来的大量热量,从而降低室内热负荷,提高室内舒适度。当太阳光以高点射入时,绝大部分太阳光照射在下方叶片的第二叶面上进行反射,其中有大部分太阳光被第二叶面反射至室外,小部分太阳光被反射至上方叶片背部,再反射入室内提供辅助照明。当太阳光以低点射入时,部分太阳光通过间隙照射在下方叶片的第四叶面上进行反射,反射后的太阳光也只有一部分直接进入室内提供照明,一部分则再经过上方叶片的背部反射至室内,经过多次反射后的太阳光所携带的热能大大减少,由此保证室内的舒适度。另外,本技术还在制造时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来提高各项性能以及应用方式,例如,可采用木材、塑料、铝合金、玻璃等等。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型百叶窗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固为一体且其截面呈“W”形的第一叶面、第二叶面、第三叶面和第四叶面。2.根据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型百叶窗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固为一体且其截面呈“W”形的第一叶面、第二叶面、第三叶面和第四叶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洋,李银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颐泰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