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维防盗锁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1743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锁头技术领域,涉及八维防盗锁头,包括有锁体、设置在锁体通孔内的锁芯、钥匙、弹簧及弹子,所述的锁芯上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垂直于锁芯轴线的叶片滑道孔,锁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叶片上的爪可进出的卡槽,在垂直于叶片滑道孔的锁芯上轴向设置有条形孔,锁体上与条形孔的对应处设置有条形槽,条形孔内设置有插片及复位弹簧,每个叶片滑道孔内设有两片相互叠放且头尾反向的三爪式的叶片及弹簧,钥匙相对的两侧边上设置有拨动叶片进而控制叶片及插片全部缩入锁芯内的开锁牙,锁芯的内端卡接有拨动拨块转动的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布局紧凑,八方位防拨动开锁,适用于做各种门窗的防盗锁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锁头
,特指一种八维防盗锁头。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存在有各种各样的锁具,例如电子锁具、指纹锁具等最常见和常用的锁具还是机械式锁具,它主要由锁体、设置在锁体通孔内的锁芯、可插入锁芯的锁孔内用于开锁的钥匙、弹簧及弹子组成,将钥匙插入锁芯的钥匙孔后,钥匙上的齿槽控制弹子使锁体与锁芯分离,进而转动钥匙开锁,其不足之处在于,该结构的锁非常容易用异物拨动弹子使锁体与锁芯分离,进而开锁,防盗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很难用异物拨开、防盗效果好的八维防盗锁头。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八维防盗锁头,包括有锁体、设置在锁体通孔内的锁芯、可插入锁芯的锁孔内用于开锁的钥匙,锁芯轴线一侧的锁体与锁芯的一排弹子滑道内分别设置有插入钥匙后钥匙的一面控制锁体与锁芯离合的弹簧及弹子,所述的锁芯上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垂直于锁芯轴线的叶片滑道孔,与叶片滑道孔相对应的锁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叶片上的爪可进出的卡槽,在垂直于叶片滑道孔的锁芯上轴向设置有与所有的叶片滑道孔连通的条形孔,锁体上与条形孔的对应处设置有条形槽,条形孔内设置有插片,插片与锁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每个叶片滑道孔内设置有两片相互叠放且头尾反向的三爪式的叶片及将叶片上的爪弹入锁体的卡槽内的弹簧,所述的插片及其复位弹簧、叶片及弹簧、钥匙、锁芯及锁体配合形成七维防盗机构,钥匙相对的两侧边上设置有拨动叶片进而控制叶片及插片全部缩入锁芯内的开锁牙,锁芯的内端卡接有拨动拨块转动的滑块。上述叶片的具体结构是在U型片的一个立臂的端部的外边上向外延伸有弹簧座、另一个立臂外侧边的中部向内设置有插片可卡入的凹槽,在U型片的底臂的下边上居中向下设置有卡块,U型片的两个立臂的外端部与卡块形成叶片的三个防盗爪,叶片的外径小于或等于锁芯的外径。上述七维防盗机构的具体结构是相互叠放且头尾反向的两叶片的弹簧座位于同一侧、卡槽位于同一侧,所述的弹簧设置在叶片的弹簧座与锁芯之间或弹簧座与弹簧座之间;钥匙未插入锁芯的锁孔内时,叶片之两立臂的外端部分别在弹簧的作用下伸入锁体的卡槽内上锁,同时,插片脱离叶片上的凹槽被向外推之卡入锁体上的条形槽内上锁,叶片卡块滑入锁体的卡槽内上锁,形成七维防盗机构。上述插片在与叶片结合的一侧的横截面为圆滑过渡的锥形面,对应的叶片上的凹槽为圆滑过渡的三角形槽。上述拨块设置在锁体中部的凹槽内,锁芯及与其配套的七维防盗机构、一排弹子滑道内的弹簧及弹子分设在拨块的两侧,形成内开锁机构和外开锁机构。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I、本技术用弹子、插片、叶片组成的八维防盗锁头,很难从八个方向同时拨动成排的径向移动距离不同的弹子、插片、叶片,而且,若叶片向相反方向拨动过量又会使叶片的卡块滑入锁体另一方向上的卡槽内上锁,放撬、防盗性能好,安全性高。2、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布局紧凑,八方位防拨动开锁,适用于做各种门窗的防盗锁具。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锁体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A— A向剖视图。图5是图4的B— B向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锁芯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C一C向剖视图。图8是图6的俯视图。图9是图8的D— D向剖视图。图10是图6的仰视图。图11是图10的E— E向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的叶片的主视图。图13是图12的F— F向剖视图。图14是本技术的插片的主视图。图15是图14的右视图。图16是图14的俯视放大图。图17是本技术的钥匙的主视图。图18是图17的俯视图。图19是图18的右视放大图。图20是本技术的叶片及插片将锁体与锁芯锁合后的剖视图。图21是本技术的钥匙插入锁孔后的剖视图。图22是本技术的钥匙插入锁孔后并旋转一定角度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I一22 八维防盗锁头,包括有锁体10、设置在锁体10通孔102内的锁芯11、可插入锁芯11的锁孔113内用于开锁的钥匙60,锁芯轴线一侧的锁体10与锁芯11的一排弹子滑道101及110内分别设置有插入钥匙60后钥匙60的一面上不同深度的凹槽601控制锁体10与锁芯11离合的弹簧20及弹子21,所述的锁芯11上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垂直于锁芯轴线的叶片滑道孔114,与叶片滑道孔114相对应的锁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叶片50上的爪503、504、505可进出的卡槽104,在垂直于叶片滑道孔114的锁芯11上轴向设置有与所有的叶片滑道孔114连通的条形孔115,锁体10上与条形孔115的对应处设置有条形槽105,条形孔115内设置有插片40,插片40与锁芯1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41,每个叶片滑道孔114内设置有两片相互叠放且头尾反向的三爪式的叶片50及将叶片50上的爪503、504、505弹入锁体10的卡槽104内的弹簧12,所述的插片40及其复位弹簧41、叶片50及弹簧12、钥匙60、锁芯11及锁体10配合形成七维防盗机构,钥匙60相对的两侧边上设置有拨动叶片50进而控制叶片50及插片40全部缩入锁芯11内的开锁牙602,锁芯11的内端卡接有拨动拨块31转动的滑块30。上述叶片50的具体结构是在U型片的一个立臂的端部的外边上向外延伸有弹簧座501、另一个立臂外侧边的中部向内设置有插片40可卡入的凹槽502,在U型片的底臂的下边上居中向下设置有卡块505,U型片的两个立臂的外端部503、504与卡块505形成叶片50的三个防盗爪,叶片50的外径小于或等于锁芯11的外径。上述七维防盗机构的具体结构是相互叠放且头尾反向的两叶片50的弹簧座501位于同一侧、卡槽502位于同一侧,所述的弹簧12设置在叶片50的弹簧座501与锁芯11之间或弹簧座501与弹簧座501之间;钥匙60未插入锁芯11的锁孔113内时,叶片501之两立臂的外端部503、504分别在弹簧12的作用下伸入锁体10的卡槽104内上锁,同时,插片40脱离叶片50上的凹槽502被向外推之卡入锁体10上的条形槽105内上锁;若拨动叶片50的移动距离过量,使叶片卡块505滑入锁体10的卡槽104内上锁,形成七维防盗机构;将钥匙60插入锁芯11的锁孔113内后,钥匙60两侧的开锁牙602同时拨动一排间隔设置、两片相互叠放且头尾反向的叶片50,使每组叶片50之两立臂的外端部503、504的四个卡爪均缩入锁芯,同时,钥匙60正面上不同深度的凹槽601将弹子使锁芯与锁体不再锁合,才能转动锁芯开锁,若将叶片50向相反方向拨动过量又会使叶片50的卡块505滑入锁体10另一方向上的卡槽104内上锁,同样不能开锁,放撬、防盗性能好,安全性高。上述插片40在与叶片50结合的一侧的横截面为圆滑过渡的锥形面401,对应的叶片50上的凹槽502为圆滑过渡的三角形槽,插片40的两侧设置有复位弹簧41卡入的卡槽402。上述拨块31设置在锁体10中部的凹槽103内,锁芯11及与其配套的七维防盗机构、一排弹子滑道101内的弹簧20及弹子21分设在拨块31的两侧,形成内开锁机构81和外开锁机构82。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八维防盗锁头,包括有锁体、设置在锁体通孔内的锁芯、可插入锁芯的锁孔内用于开锁的钥匙,锁芯轴线一侧的锁体与锁芯的一排弹子滑道内分别设置有插入钥匙后钥匙的一面控制锁体与锁芯离合的弹簧及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芯上轴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垂直于锁芯轴线的叶片滑道孔,与叶片滑道孔相对应的锁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叶片上的爪可进出的卡槽,在垂直于叶片滑道孔的锁芯上轴向设置有与所有的叶片滑道孔连通的条形孔,锁体上与条形孔的对应处设置有条形槽,条形孔内设置有插片,插片与锁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每个叶片滑道孔内设置有两片相互叠放且头尾反向的三爪式的叶片及将叶片上的爪弹入锁体的卡槽内的弹簧,所述的插片及其复位弹簧、叶片及弹簧、钥匙、锁芯及锁体配合形成七维防盗机构,钥匙相对的两侧边上设置有拨动叶片进而控制叶片及插片全部缩入锁芯内的开锁牙,锁芯的内端卡接有拨动拨块转动的滑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玲
申请(专利权)人:保德安保安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