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学贵专利>正文

建筑模板成型结构及紧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147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成型结构及紧固件,属于建筑行业混凝土浇注用模板技术。其建筑模板成型结构包括模板、对拉螺杆、加强筋和卡具,模板平行设置在混凝土填充腔两侧,模板上有一一相对设置的对拉螺栓孔,每一对对拉螺栓孔与一根对拉螺栓配合,对拉螺栓两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一对圆台形的紧固件;圆台状紧固件内的连接杆伸出朝向外侧的大端面后可穿过模板上的对拉螺栓孔;连接杆穿过位于模板外侧的立柱后由常规的卡具拉紧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减少了传统结构中对对拉螺栓端部进行切割而造成的浪费,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而且拆卸简单方便,简化了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模板成型结构及紧固件,属于建筑行业混凝土浇注用模板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建筑工程模板的固定结构及施工方法很多,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两种,一是用螺栓直接固定,拆模后再用气割或电焊割掉露出混凝土表面的螺杆,此种方法会增加气割或电焊在使用过程中的成本和两端割掉的螺杆成本;二是螺栓加塑料套管固定,拆模后将螺栓抽出,然后再填堵砂浆或注密封剂,采用注密封剂填堵空隙时由于密封剂的成本较高远大于用螺栓的成本,因此还是会造成施工成本的浪费,采用填堵砂浆填堵空隙虽然能够有效解决施工成本高这一问题,但是此种由于砂浆的自身缺陷使空隙填堵不实,仅·靠粉刷层来掩盖套管孔,从而造成节能、隔音不达标和渗漏等一系列的问题,施工质量无法保证。申请人:曾申请过一种凸台结构的紧固件的技术专利,施工时可以在凸台结构的紧固件上外加加长螺杆实现紧固件的拆卸,但是这种紧固件由于其拆卸端位于紧固件本体内部,拆卸不是很方便,施工效率依然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但能够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而且拆卸简单方便能够有效提供施工效率的建筑模板成型结构及紧固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建筑模板成型结构,包括模板、对拉螺栓、立柱和卡具,模板平行设置在混凝土填充腔两侧,模板上有相对设置的多对对拉螺栓孔;每一对对拉螺栓孔与一根对拉螺栓配合,对拉螺栓两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一对圆台状的紧固件;圆台状的紧固件设置在两模板内侧,圆台状紧固件内的连接杆伸出朝向外侧的大端面后可穿过模板上的对拉螺栓孔;连接杆穿过位于模板外侧的立柱后由常规的卡具拉紧固定。卡具内侧与立柱之间还压有水平向的钢管,钢管与立柱纵横交叉并通过多个卡具连接固定,形成网格状的外部加强结构。—种建筑模板用紧固件,它包括具有大端面和小端面的圆台状的本体;圆台状的本体的中心处设置有连接杆安装孔,所述连接杆通过连接杆安装孔固定安装在圆台状的本体内后使连接杆的上端位于大端面的一侧,连接杆的下端位于小端面的一侧,连接杆的上端伸出圆台状的本体外,连接杆下端的底面中心设置有用来与对拉螺栓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连接杆分为三段,上段为一段可方便拆装的第一六棱柱体,中间段为一段与螺母配合的螺纹段,下段为一段光杆段。所述连接杆分为四段,上段为一段可方便拆装的第一六棱柱体,中间段为一段与螺母配合的螺纹段,下段分为设置在圆台状的本体外的光杆段和设置为圆台状的本体内的第二六棱柱体。所述圆台状的本体为塑件材料制成。本技术的优点在于I、对拉螺栓通过连接在其两端的坚固件与外部的卡具连接固定,对拉螺栓本身不需穿出模板,混凝土浇注成型后坚固件可拆除并重复使用,因而减少了传统结构中对对拉螺栓端部进行切割而造成的浪费,同时也简化了施工、提高了效率;2、墙体上坚固件拆除后形成的空腔可以方便地用砂浆抹平,使墙体填堵密实、隔音和防渗漏性能好;3、将连接杆直接固定安装在圆台状的本体的内部,连接杆上端在圆台状的本体并 且直接设置有方便拆卸的六棱柱结构,因此拆卸简单方便,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4、将圆台状的本体设置为塑件材料,避免使用金属件而造成的成本浪费,有利于节约成本;5、将位于圆台状的本体的一段连接杆设置为六棱柱结构可使连接杆与圆台状的本体连接可靠牢固,不易脱落,满足多次使用的要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建筑模板成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紧固件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紧固件的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建筑模板成型结构,包括模板I、对拉螺栓2、立柱3和卡具4,模板平行设置在混凝土填充腔两侧,模板上有相对设置的多对对拉螺栓孔9 ;每一对对拉螺栓孔与一根对拉螺栓配合,对拉螺栓两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一对圆台状的紧固件5;圆台状的紧固件5设置在两模板内侧,圆台状紧固件5内的连接杆6伸出朝向外侧的大端面后可穿过模板上的对拉螺栓孔9 ;连接杆6穿过位于模板外侧的立柱3后由常规的卡具4拉紧固定,卡具4内侧与立柱3之间还压有水平向的钢管8,钢管与立柱纵横交叉并通过多个卡具连接固定,形成网格状的外部加强结构。如图2、图3、图4所示,用于上述建筑模板成型结构中的紧固件,它包括具有大端面和小端面的圆台状的本体10,圆台状的本体10为塑件材料制成;圆台状的本体10的中心处设置有连接杆安装孔7,连接杆6通过连接杆安装孔7固定安装在圆台状的本体10内后使连接杆6的上端位于大端面的一侧,连接杆6的下端位于小端面的一侧,连接杆6的上端伸出圆台状的本体10外,连接杆6下端的底面中心设置有用来与对拉螺栓配合的螺纹孔11。其中,上述用于上述建筑模板成型结构中的紧固件的连接杆6可以分为三段,上段为一段可方便拆装的第一六棱柱体14,中间段为一段与螺母配合的螺纹段12,下段为一段光杆段13。上述用于上述建筑模板成型结构中的紧固件的连接杆6还可以分为四段,上段为一段可方便拆装的第一六棱柱体14,中间段为一段与螺母配合的螺纹段12,下段分为设置在圆台状的本体10外的光杆段和设置为圆台状的本体10内的第二六棱柱体15,由于将连接杆6下段位于圆台状的本体10内的一段设置为第二六棱柱体15,由此可使连接杆与圆台状的本体连接可靠牢固,不易脱落,满足多次使用的要求。本技术的建筑模板施工步骤过程如下a.根据施工要求选择合适长度的对拉螺栓2并在对拉螺栓的两端分别安装圆台状的紧固件5;b.将紧固件伸出朝向外侧大端面的连接杆6穿过位于两侧的模板I和位于模板外侧的立柱3,然后通过卡具4将其拉紧固定,在卡具安装过程中将水平向的钢管8压在卡具与立柱之间,使钢管与立柱形成网格结构;c.将混凝土注入模板之间的空腔完成浇注。d.混凝土凝结完成后拆除卡具和模板,使紧固件暴露,旋转坚固件将其从对拉螺栓的端部拆除;e.紧固件拆除后留在墙体上的空腔用砂浆抹平。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的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并不是对本技术所作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能想到的各种变换都在本技术所要保护的范围之内,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本专利技术所有的具体实施方式予以穷举。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模板成型结构,包括模板(I)、对拉螺栓(2)、立柱(3)和卡具(4),模板平行设置在混凝土填充腔两侧,模板上有相对设置的多对对拉螺栓孔(9 );每一对对拉螺栓孔与一根对拉螺栓配合,其特征在于对拉螺栓两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一对圆台状的紧固件(5);圆台状的紧固件(5)设置在两模板内侧,圆台状紧固件(5)内的连接杆(6)伸出朝向外侧的大端面后可穿过模板上的对拉螺栓孔(9);连接杆(6)穿过位于模板外侧的立柱(3)后由卡具(4)拉紧固定。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建筑模板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卡具(4)内侧与立柱(3)之间还压有水平向的钢管(8),钢管与立柱纵横交叉并通过多个卡具连接固定,形成网格状的外部加强结构。3.一种建筑模板用紧固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具有大端面和小端面的圆台状的本体(10);圆台状的本体(10)的中心处设置有连接杆安装孔(7),所述连接杆(6)通过连接杆安装孔(7)固定安装在圆台状的本体(10)内后使连接杆(6)的上端位于大端面的一侧,连接杆(6)的下端位于小端面的一侧,连接杆(6)的上端伸出圆台状的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模板成型结构,包括模板(1)、对拉螺栓(2)、立柱(3)和卡具(4),模板平行设置在混凝土填充腔两侧,模板上有相对设置的多对对拉螺栓孔(9);每一对对拉螺栓孔与一根对拉螺栓配合,其特征在于:对拉螺栓两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一对圆台状的紧固件(5);圆台状的紧固件(5)设置在两模板内侧,圆台状紧固件(5)内的连接杆(6)伸出朝向外侧的大端面后可穿过模板上的对拉螺栓孔(9);连接杆(6)穿过位于模板外侧的立柱(3)后由卡具(4)拉紧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学贵朱坚
申请(专利权)人:黄学贵朱坚镇江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