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玻璃纤维丝的冷却器散热鳍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2949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玻璃纤维丝的冷却器散热鳍片结构,特别是指一种降低玻璃纤维丝温度的散热结构,其主要由冷却器及多片散热鳍片组成,各散热鳍片彼此间间隔相同,各散热鳍片包含铜体、喷砂层、镍金属层及铁氟龙镍层,先在铜体外壁喷涂喷砂层,于喷砂层外表面则披覆有镍金属层,再于镍金属层外表面披覆铁氟龙镍层;运用散热鳍片最外表面的铁氟龙镍层,可有效达到散热效果,同时预防散热鳍片因长期使用而造成的剥落的事情发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制玻璃纤维丝的冷却器散热鳍片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玻璃纤维丝的制造过程,将玻璃以高温熔化后,将玻璃液流穿过冷却器,使其冷却成形细丝状的玻璃纤维丝,前述该冷却器具有一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具有多片散热鳍片,相邻散热鳍片间的间隙即供玻璃液流过,借以迅速将玻璃液冷却成为丝状;而传统的冷却器散热鳍片均以红铜制成后,表面再作染黑等涂覆处理,红铜虽具有一定的散热效果,然熔化后的玻璃液温度相当高,玻璃液流经散热鳍片后,极容易造成红铜表面产生化学变化,例如产生氧化铜、凸起的颗粒物,或因为酸性气体催化而形成蚀洞,不仅破坏散热鳍片表面,影响散热效果,且形成的杂质掺杂于玻璃纤维丝中,造成玻璃纤维丝成型的不良率。故,为了改善前述问题,以及如何提供一种可降低玻璃纤维丝成型的不良率则为很重要的课题。因此要如何改善上述问题与缺失,即成为业界所极欲研究发展改善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玻璃纤维丝的冷却器散热鳍片结构,其可提高制造玻璃纤维丝的冷却器散热鳍片的使用寿命,且可降低玻璃纤维丝成型的不良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玻璃纤维丝的冷却器散热鳍片结构,其可有效强化散热鳍片外表面减少受损程度,预防因长期使用而造成的脱离剥落的事情发生。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玻璃纤维丝的冷却器散热鳍片结构,其可增加散热效果,以提升对玻璃纤维丝的降温效果。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玻璃纤维丝的冷却器散热鳍片结构,冷却器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及耐酸碱性,可避免高温的玻璃液通过时造成不良化学变化,改善了传统以喷涂方式的铁氟龙层易脱落的缺失。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制玻璃纤维丝的冷却器散热鳍片结构,其包括一冷却器;多片分别装设于该冷却器、且彼此间形成一供将烧熔的玻璃液分离成丝的路径的散热鳍片,各该散热鳍片包含一铜体;一喷涂于该铜体外壁的喷砂层;一披覆于该喷砂层的镍金属层;及一披覆于该镍金属层,且提升整体表面强度的铁氟龙镍层。上述冷却器内部设有一冷却水道。上述冷却器设有一与该冷却水道相通的进水孔与出水孔。上述冷却器形成多个供各该散热鳍片组装固定的槽道。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制玻璃纤维丝的冷却器散热鳍片结构通过在冷却器上组装多片散热鳍片,且该散热鳍片包含铜体、喷砂层、镍金属层及铁氟龙镍层,该镍金属层可提高耐热性,可增加散热效果,以提升对玻璃纤维丝的降温效果;又由于玻璃纤维丝于成型时会产生微量酸性气体,可借由该铁氟龙镍层加强耐酸碱的功效,可避免高温的玻璃液通过时造成不良化学变化,改善了传统以喷涂方式的铁氟龙层易脱落的缺失;当高温的玻璃液通过散热鳍片时,该散热鳍片表面不易遭受腐蚀,可有效强化散热鳍片外表面减少受损程度,预防因长期使用而造成的脱离剥落的事情发生;而又能配合铁氟龙镍层的耐酸碱、低摩擦作用,提高制造玻璃纤维丝的冷却器的散热鳍片使用寿命,且可降低玻璃纤维丝成型的不良率的散热结构。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散热鳍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图4是为冷却水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成型玻璃纤维丝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散热结构I冷却器10槽道100冷却水道101 进水孔102出水孔103散热鳍片12铜体120喷砂层121镍金属层122 铁氟龙镍层123 玻璃纤维丝2。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艺的人士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一”、“两”、“上”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I、图2、图3及图4所示,为本技术制玻璃纤维丝的冷却器散热鳍片的散热结构,此散热结构I主要由冷却器10及多片散热鳍片12组成,冷却器10上所形成的槽道100,则供以各散热鳍片12组装固定,由于各散热鳍片12彼此间形成有间隔距离相同的路径,借由该些路径可将烧熔的玻璃液分离成丝,此外各散热鳍片12包含铜体120、喷砂层121、镍金属层122及铁氟龙镍层123,其中铜体120外壁是喷涂喷砂层121,于喷砂层121外表面则披覆有镍金属层122,而镍金属层122外表面则披覆铁氟龙镍层123。其中,该镍金属层122具有耐热性,该镍金属层122以无电式镀浴法镀设于具有喷砂层121的铜体120外表面,其最大特色在于此法为不需要外接电源的自我催化式的镀镍方式,如此,解决以往电流分布不均的现象而得到非常均匀的镀镍层,对于本技术的用于制造玻璃纤维丝的散热鳍片12而言,其镀镍效果佳且无须再作任何加工处理;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化学镍中因含有磷成分,镍约占百分之九十二,磷约占百分之八,其熔点约为设置890度,换言之,因磷的成分高而导致化学镍熔点降低,因此,在高熔点的考虑下,本技术所采用的镍金属层122的镍含量必须高于百分之九十九,可使镍金属层122的熔点提高至摄氏1455度。其次,该铁氟龙镍层123具有耐酸碱特性,并能降低玻璃液(参阅图5位于散热鳍片12上方处)与散热鳍片12的摩擦阻力。传统铁氟龙是喷涂烤漆方式披覆,易造成附着度不足或不稳定,而污染玻璃丝制程,本技术将铁氟龙元素融入化学镍EN-428D药水PH4. 6,比重I. 51,再以镀浴法披覆于原有的镍金属层,强化铁氟龙的附着度,使表层同时保有铁氟龙及镍的并存,且不脱落,随之再加温一段时间,其加热温度以摄氏300°C 380°C之间为佳,加温时间为3 4小时,加温时,可去除内部含的水份,亦增强附其着度,再于常温中冷却。借由上述方法所构成的本技术三层材质结构的散热片,该镍金属层122可提高耐热性,又由于玻璃纤维丝2于成型时会产生微量酸性气体,可借由该铁氟龙镍层123加 强耐酸碱的功效,因此,当高温的玻璃液通过散热鳍片12时,该散热鳍片12表面不易遭受腐蚀,而又能配合铁氟龙镍层123的耐酸碱、低摩擦作用,使玻璃纤维丝2的形成质量更佳。另外,请参阅图I及图4所示,为能提升冷却器10的散热效果,于冷却器10内部设有一冷却水道101,而冷却水道101另与进水孔102及出水孔103相通,因此当高温玻璃液流经各散热鳍片12之间的路径,其热能会被各散热鳍片12快速带走,由于散热鳍片12组装于冷却器10上,此时透过进水孔102将冷却液注入冷却水道101,而冷却液则有效地将前述的热能带走,因此可维持散热鳍片12处于低温状态,进而有效提升整体对玻璃液的散热效果,而吸收热能的冷却液则再由出水孔103排出处理,借由前述的冷却循环使本技术不仅透过散热鳍片12达到散热效果,更透过冷却水道101中的冷却液维持散热鳍片12维持低温状态。本技术确实带来了一种相较于以往不同的散热结构,其能达到有效强化散热鳍片外表面受损程度,亦同时预防因长期使用而造成的脱离剥落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玻璃纤维丝的冷却器散热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片分别装设于冷却器、且彼此间形成一供将烧熔的玻璃液分离成丝的路径的散热鳍片,各该散热鳍片包含:一铜体;一喷涂于该铜体外壁的喷砂层;一披覆于该喷砂层的镍金属层;及一披覆于该镍金属层,且提升整体表面强度的铁氟龙镍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耀元
申请(专利权)人:翊群精机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