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2248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5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成型装置,包括下半模具、与下半模具相配合构成三通管主管模腔的上半模具和设置在上半模具上且与三通管主管模腔相连通构成基体三通管坯模腔的三通管支管模腔,以及设置在基体三通管坯模腔内的基体三通管坯;三通管主管模腔的一端端部设有第一成型封头和第一挤压杆,第一挤压杆装在三通挤压设备上的第一挤压缸缸体内,三通管主管模腔的另一端端部设有第二成型封头和第二挤压杆,第二挤压杆装在三通挤压设备上的第二挤压缸缸体内,三通管支管模腔内设有成型速度控制顶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加工制作方便,使用操作便捷,成型质量高、性能稳定、性价比高,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三通管制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成型装置。技术背景 双金属复合三通管件是在双金属复合管主管线上接出一个双金属复合支管线的双金属复合管道相互联通的管件,是各种高低压双金属复合管路中不可缺少的管件之一,也是管道连接中广泛应用的基本原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外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件联接技术存在一定难度,因此,现有三通管件基本采用耐腐蚀合金管,如钛合金钢管、镍合金钢管等,这些三通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价格高,强度比碳钢管低,而采用碳钢三通管件耐腐蚀性能又难以满足要求。有的采用冶金结合的双金属复合三通管件,其制备工艺复杂,产品合格率低,且价格高昂。虽然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件具有制造成本低、性能稳定,性价比高的特点,但由于其制造难度大,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相关产品试验成功或投入应用,因此如何简单、方便地制备出满足技术要求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件,对于双金属复合管的进一步应用、防止油气田管道腐蚀、降低使用成本显得极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成型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作方便,使用操作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成型装置,所述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由预先已挤压成型的基体三通管坯(6)和置于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内的衬层管坯(5)挤压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半模具(1)、与下半模具(1)相配合构成三通管主管模腔的上半模具(7)和设置在上半模具(7)上的中间位置处且与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相连通构成基体三通管坯模腔的的三通管支管模腔(9),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体三通管坯模腔内的基体三通管坯(6);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用于塞入所述衬层管坯(5)内的第一成型封头(2)和用于塞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内且抵住所述衬层管坯(5)和第一成型封头(2)的第一挤压杆(3),所述第一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成型装置,所述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由预先已挤压成型的基体三通管坯(6 )和置于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 )内的衬层管坯(5 )挤压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半模具(I)、与下半模具(I)相配合构成三通管主管模腔的上半模具(7)和设置在上半模具(7)上的中间位置处且与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相连通构成基体三通管坯模腔的的三通管支管模腔(9),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体三通管坯模腔内的基体三通管坯(6);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用于塞入所述衬层管坯(5)内的第一成型封头(2)和用于塞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内且抵住所述衬层管坯(5)和第一成型封头(2)的第一挤压杆(3),所述第一挤压杆(3)装在三通挤压设备上的第一挤压缸缸体(4)内,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用于塞入所述衬层管坯(5)内的第二成型封头(10)和用于塞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 )内且抵住所述衬层管坯(5 )和第二成型封头(10 )的第二挤压杆(11 ),所述第二挤压杆(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崇晓张燕飞李华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