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成型装置,包括下半模具、与下半模具相配合构成三通管主管模腔的上半模具和设置在上半模具上且与三通管主管模腔相连通构成基体三通管坯模腔的三通管支管模腔,以及设置在基体三通管坯模腔内的基体三通管坯;三通管主管模腔的一端端部设有第一成型封头和第一挤压杆,第一挤压杆装在三通挤压设备上的第一挤压缸缸体内,三通管主管模腔的另一端端部设有第二成型封头和第二挤压杆,第二挤压杆装在三通挤压设备上的第二挤压缸缸体内,三通管支管模腔内设有成型速度控制顶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加工制作方便,使用操作便捷,成型质量高、性能稳定、性价比高,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三通管制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成型装置。技术背景 双金属复合三通管件是在双金属复合管主管线上接出一个双金属复合支管线的双金属复合管道相互联通的管件,是各种高低压双金属复合管路中不可缺少的管件之一,也是管道连接中广泛应用的基本原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外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件联接技术存在一定难度,因此,现有三通管件基本采用耐腐蚀合金管,如钛合金钢管、镍合金钢管等,这些三通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价格高,强度比碳钢管低,而采用碳钢三通管件耐腐蚀性能又难以满足要求。有的采用冶金结合的双金属复合三通管件,其制备工艺复杂,产品合格率低,且价格高昂。虽然机械式双金属复合管件具有制造成本低、性能稳定,性价比高的特点,但由于其制造难度大,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相关产品试验成功或投入应用,因此如何简单、方便地制备出满足技术要求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件,对于双金属复合管的进一步应用、防止油气田管道腐蚀、降低使用成本显得极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成型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作方便,使用操作便捷,所成型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的质量高、性能稳定、性价比高,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成型装置,所述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由预先已挤压成型的基体三通管坯和置于所述基体三通管坯内的衬层管坯挤压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半模具、与下半模具相配合构成三通管主管模腔的上半模具和设置在上半模具上的中间位置处且与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相连通构成基体三通管坯模腔的的三通管支管模腔,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体三通管坯模腔内的基体三通管坯;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用于塞入所述衬层管坯内的第一成型封头和用于塞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内且抵住所述衬层管坯和第一成型封头的第一挤压杆,所述第一挤压杆装在三通挤压设备上的第一挤压缸缸体内,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用于塞入所述衬层管坯内的第二成型封头和用于塞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内且抵住所述衬层管坯和第二成型封头的第二挤压杆,所述第二挤压杆装在三通挤压设备上的第二挤压缸缸体内,位于所述第一成型封头与第二成型封头之间的衬层管坯内部空间为塑性介质容腔,所述三通管支管模腔内设置有卡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内且用于抵住所述衬层管坯的成型速度控制顶杆。上述的一种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支管模腔垂直于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上述的一种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速度控制顶杆纵截面的形状为倒T型。上述的一种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支管模腔与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之间呈30° 60°的夹角。上述的一种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速度控制顶杆平行于所述三通管支管模腔卡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内,且所述成型速度控制顶杆的底面为与所述衬层管坯全部接触的水平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作方便。 2、本技术的使用操作便捷,采用现行三通挤压设备配合本技术即可完成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的挤压成型与复合,在设备方面无特殊要求,节省了配套新的三通挤压设备的投资,解决了制造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的制造技术难题。3、本技术通过三通挤压设备调节第一挤压杆和第二挤压杆的挤压速度,并通过三通挤压设备调节三通挤压设备施加给成型速度控制顶杆的压力,能够控制衬层管坯的成型速度,确保衬层厚度变化均匀,不起皱。4、采用本技术制成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各项参数均能够满足使用需求,性能稳定,性价比高。5、本技术的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作方便,使用操作便捷,所成型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的质量高、性能稳定、性价比高,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I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I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采用本技术实施例I制成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的左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0为采用本技术实施例2制成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一下半模具;2—第一成型封头; 3—第一挤压杆;4一第一挤压缸缸体;5—衬层管坯;6—基体三通管坯;7—上半模具;8—成型速度控制顶杆;9一三通管支管模腔;10—第二成型封头;11 一第二挤压杆; 12—第二挤压缸缸体;13—塑性介质容腔;14 一塑性介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成型装置,所述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由预先已挤压成型的基体三通管坯6和置于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内的衬层管坯5挤压复合而成,本技术包括下半模具I、与下半模具I相配合构成三通管主管模腔的上半模具7和设置在上半模具7上的中间位置处且与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相连通构成基体三通管坯模腔的的三通管支管模腔9,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体三通管坯模腔内的基体三通管坯6 ;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用于塞入所述衬层管坯5内的第一成型封头2和用于塞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内且抵住所述衬层管坯5和第一成型封头2 的第一挤压杆3,所述第一挤压杆3装在三通挤压设备上的第一挤压缸缸体4内,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用于塞入所述衬层管坯5内的第二成型封头10和用于塞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内且抵住所述衬层管坯5和第二成型封头10的第二挤压杆11,所述第二挤压杆11装在三通挤压设备上的第二挤压缸缸体12内,位于所述第一成型封头2与第二成型封头10之间的衬层管坯5内部空间为塑性介质容腔13,所述三通管支管模腔9内设置有卡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内且用于抵住所述衬层管坯5的成型速度控制顶杆8。本实施例中,所述三通管支管模腔9垂直于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所述成型速度控制顶杆8纵截面的形状为倒T型。结合图3、图4和图5,本技术使用时,首先,将预先已挤压成型的基体三通管坯6置入基体三通管坯模腔内并用三通挤压设备将下半模具I与上半模具7固定好;接着,将衬层管坯5放入基体三通管坯6内,将塑性介质14装入衬层管坯5内,并将第一成型封头2从三通管主管模腔的一端端部塞入所述衬层管坯5内,将第二成型封头10从三通管主管模腔的另一端端部塞入所述衬层管坯5内;然后,将装在三通挤压设备上的第一挤压缸缸体4内的第一挤压杆3塞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内且抵住所述衬层管坯5和第一成型封头2,将装在三通挤压设备上的第二挤压缸缸体12内的第二挤压杆11塞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内且抵住所述衬层管坯5和第二成型封头10,最后,将成型速度控制顶杆8从三通管支管模腔9的端部卡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内并抵住所述衬层管坯5,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成型装置,所述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由预先已挤压成型的基体三通管坯(6)和置于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内的衬层管坯(5)挤压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半模具(1)、与下半模具(1)相配合构成三通管主管模腔的上半模具(7)和设置在上半模具(7)上的中间位置处且与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相连通构成基体三通管坯模腔的的三通管支管模腔(9),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体三通管坯模腔内的基体三通管坯(6);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用于塞入所述衬层管坯(5)内的第一成型封头(2)和用于塞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内且抵住所述衬层管坯(5)和第一成型封头(2)的第一挤压杆(3),所述第一挤压杆(3)装在三通挤压设备上的第一挤压缸缸体(4)内,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用于塞入所述衬层管坯(5)内的第二成型封头(10)和用于塞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内且抵住所述衬层管坯(5)和第二成型封头(10)的第二挤压杆(11),所述第二挤压杆(11)装在三通挤压设备上的第二挤压缸缸体(12)内,位于所述第一成型封头(2)与第二成型封头(10)之间的衬层管坯(5)内部空间为塑性介质容腔(13),所述三通管支管模腔(9)内设置有卡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内且用于抵住所述衬层管坯(5)的成型速度控制顶杆(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成型装置,所述机械式双金属复合三通管由预先已挤压成型的基体三通管坯(6 )和置于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 )内的衬层管坯(5 )挤压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半模具(I)、与下半模具(I)相配合构成三通管主管模腔的上半模具(7)和设置在上半模具(7)上的中间位置处且与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相连通构成基体三通管坯模腔的的三通管支管模腔(9),以及设置在所述基体三通管坯模腔内的基体三通管坯(6);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的一端端部设置有用于塞入所述衬层管坯(5)内的第一成型封头(2)和用于塞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内且抵住所述衬层管坯(5)和第一成型封头(2)的第一挤压杆(3),所述第一挤压杆(3)装在三通挤压设备上的第一挤压缸缸体(4)内,所述三通管主管模腔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用于塞入所述衬层管坯(5)内的第二成型封头(10)和用于塞入所述基体三通管坯(6 )内且抵住所述衬层管坯(5 )和第二成型封头(10 )的第二挤压杆(11 ),所述第二挤压杆(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崇晓,张燕飞,李华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向阳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