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1690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5 0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粒装置,能够防止秸秆屑等被夹入沿脱粒筒的旋转轴心方向被分割的承接网的间隙中。沿脱粒筒下方配置的承接网由沿脱粒筒的旋转轴心方向被分割的多个承接网结构体(17A、17B)构成,所述承接网装卸自如地支承于装置框体,在多个承接网结构体(17A、17B)中的位于旋转轴心方向一端侧的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17A)与位于旋转轴心方向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17B)之间,设置有填充所述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17A)和所述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17B)之间的间隙的间隙填充部件(63),该间隙填充部件(63)固定于装置框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脱粒装置,沿脱粒筒下方配置的承接网由沿脱粒筒的旋转轴心方向被分割的多个承接网结构体构成,所述承接网装卸自如地支承于装置框体。
技术介绍
在上述脱粒装置中,目前,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I公开的技术,即,在脱粒室的横向一侧部位形成有检修用开口,能够通过该开口对承接网结构体进行装卸,并且,沿脱粒筒的旋转轴心方向被分割的承接网结构体,在相互抵接并固定的状态下,装卸自如地支承于作为装置框体的脱粒架,以使承接网结构体彼此之间不产生间隙。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6 - 311820号公报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脱粒装置中,由于将承接网沿脱粒筒的旋转轴心方向分割成多 个承接网结构体,因此能够使一个承接网结构体小型化、轻量化,从而有利于装卸作业,但是,在上述现有结构中,由于使沿所述旋转轴心方向被分割的承接网结构体在相互抵接的状态下支承于装置框体,因此存在以下不利因素。由于被分割的各承接网结构体独立地支承于装置框体,并且,在分割的承接网结构体彼此之间不存在任何部件,因此,例如,在先安装沿旋转轴心方向被分割的承接网结构体中的任一承接网结构体后,再安装其他的承接网结构体时,由于各承接网结构体相对于装置框体的安装误差存在差异,如果这些承接网结构体在沿旋转轴心方向彼此分离的方向上出现位置偏差,则会因上述位置偏差而导致各承接网结构体之间沿轴心方向产生能够使秸杆屑等进入这种程度的间隙。如果在产生间隙的这种状态下进行脱粒作业,则秸杆屑等会进入上述间隙中。而且,在沿旋转轴心方向分割的承接网结构体相互抵接的位置,脱粒处理物中仍然存在许多未脱粒的谷杆,由于该未脱粒的谷杆可能挂在突起部分等上而容易发生堆积,因此,如果秸杆屑等进入所述间隙,则未脱粒的谷杆会挂在秸杆屑上而导致处理物滞留,有可能导致短时间的使用便会使脱粒室内部产生堵塞,并且,如果进入所述间隙的秸杆屑从承接网突出至下方,则可能挂住设置在承接网下方的分选装置的分选处理物而妨碍分选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粒装置,能够防止秸杆屑等进入沿脱粒筒的旋转轴心方向被分割的承接网的间隙中。在本技术的脱粒装置中,沿脱粒筒下方配置的承接网由沿脱粒筒的旋转轴心方向被分割的多个承接网结构体构成,该承接网装卸自如地支承于装置框体,所述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承接网结构体中的位于所述旋转轴心方向一端侧的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位于所述旋转轴心方向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之间,设置有填充所述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所述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之间的间隙的间隙填充部件,所述间隙填充部件固定在所述装置框体上。由于在沿脱粒筒的旋转轴心方向被分割的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之间,设置有填充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之间的间隙的间隙填充部件,因此能够通过间隙填充部件,填充各承接网结构体彼此之间的沿旋转轴心方向形成的间隙,从而能够防止因秸杆屑等进入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之间的间隙而导致脱粒处理物滞留,防止进入所述间隙中的秸杆屑从承接网突出到下方而挂住设置在承接网下方的 分选装置的分选处理物而妨碍分选处理等。并且,由于间隙填充部件以固定在装置框体上的状态设置,因此在独立地安装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的情况下,也能够以固定在装置框体上的间隙填充部件为基准,将各承接网结构体分别安装在正确的安装位置,从而能够抑制因安装误差而产生间隙。另外,虽然也可以考虑将间隙填充部件配置在任一承接网结构体上,并从上方侧覆盖间隙,但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因间隙填充部件以从承接网的内周面朝径向内侧突出的状态被设置,因此有可能导致间隙填充部件挂住脱粒处理物而使脱粒处理物堆积。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间隙填充部件固定在装置框体上,因此,能够将间隙填充部件设置成使其径向内侧端部与承接网的内周侧端部边缘大致共面,从而能够减小秸杆屑进入的可能性。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可以提供一种脱粒装置,能够防止秸杆屑等进入沿脱粒筒的旋转轴心方向被分割的承接网的间隙中。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为,所述间隙填充部件在所述承接网的圆周方向上的整个区域或大致整个区域设置。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间隙填充部件在承接网的圆周方向上的整个区域或大致整个区域设置,因此,在承接网的圆周方向上的整个区域或大致整个区域,能够有效防止秸杆屑等进入沿脱粒筒的旋转轴心方向被分割的承接网的间隙中。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为,在脱粒室的横向一侧部位形成有检修用开口,所述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所述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沿圆周方向被分割为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的承接网结构体和另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的承接网结构体以及一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的承接网结构体和另一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的承接网结构体,所述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所述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能够通过所述开口进行装卸。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沿圆周方向被分割,因此能够使分割后的承接网结构体小型化、轻量化,能够通过检修用开口容易地进行装卸作业。而且,由于检修用开口形成于脱粒室的横向一侧部位,与例如使脱粒装置的顶部开闭的结构相比,处于装置横向侧的较低位置,因此易于进行作业。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为,所述装置框体具有位于所述脱粒筒的形成有所述开口的一侧并沿所述旋转轴心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承架、位于所述脱粒筒的形成有所述开口的一侧的相反侧并沿所述旋转轴心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承架,所述脱粒装置具有在所述旋转轴心方向一端侧跨接所述第一支承架和所述第二支承架的一端部侧隔板;在所述旋转轴心方向另一端侧跨接所述第一支承架和所述第二支承架的另一端部侧隔板;跨接所述一端部侧隔板和所述另一端部侧隔板的中间连结用支承体;跨接所述第二支承架和所述中间连结用支承体而被支承的圆弧状导轨,所述一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的承接网结构体和所述另一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的承接网结构体被所述导轨支承,所述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的承接网结构体和所述另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的承接网结构体的一端部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中间连结用支承体,并且所述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的承接网结构体和所述另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承接网结构体的另一端部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第一支承架,所述间隙填充部件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承架及所述第二支承架上。根据上述结构,一端部侧隔板及另一端部侧隔板分别跨接第一支承架和第二支承架,中间连结用支承体跨接一端部侧隔板和另一端部侧隔板。并且,导轨跨接第二支承架和中间连结用支承体而被支承。并且,间隙填充部件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承架及第二支承架上。因此,能够利用分开配置在脱粒筒两侧的第一支承架及第二支承架稳定地支承用于支承承接网的各部件,而且,能够稳定地支承间隙填充部件,能够较好地填充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之间的间隙。 由于里侧承接网结构体被导轨支承,跟前侧承接网结构体的一端部装卸自如地连结于中间连结用支承体,另一端部装卸自如地连结于第一支承架,因此,跟前侧承接网结构体能够利用中间连结用支承体与第二支承架固定。即,导轨仅设置在承接网的圆周方向上的位于第二支承架侧的局部区域,而在第一支承架侧区域不存在导轨。而且,如果解除跟前侧承接网结构体与中间连结用支承体及第二支承架的连结,则能够通过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粒装置,沿脱粒筒(16)下方配置的承接网(17)由沿脱粒筒(16)的旋转轴心方向被分割的多个承接网结构体构成,该承接网(17)装卸自如地支承于装置框体(62),所述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多个所述承接网结构体中的位于所述旋转轴心方向一端侧的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位于所述旋转轴心方向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之间,设置有填充所述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所述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之间的间隙的间隙填充部件(63),所述间隙填充部件(63)固定在所述装置框体(62)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30 JP 2011-0749051.一种脱粒装置,沿脱粒筒(16)下方配置的承接网(17)由沿脱粒筒(16)的旋转轴心方向被分割的多个承接网结构体构成,该承接网(17)装卸自如地支承于装置框体(62),所述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承接网结构体中的位于所述旋转轴心方向一端侧的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位于所述旋转轴心方向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之间,设置有填充所述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所述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之间的间隙的间隙填充部件(63 ),所述间隙填充部件(63)固定在所述装置框体(62)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填充部件(63)在所述承接网(17)的圆周方向上的整个区域或大致整个区域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脱粒室(14)的横向一侧部位形成有检修用开口(K), 所述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所述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沿圆周方向被分割为一端侧 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C)和另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D)以及一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A)和另一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B),所述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所述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能够通过所述开口(K)进行装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框体(62)具有位于所述脱粒筒(16)的形成有所述开口(K)的一侧并沿所述旋转轴心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承架(51)、位于所述脱粒筒(16)的形成有所述开口(K)的一侧的相反侧并沿所述旋转轴心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承架(54), 所述脱粒装置具有在所述旋转轴心方向一端侧跨接所述第一支承架(51)和所述第二支承架(54)的一端部侧隔板(56);在所述旋转轴心方向另一端侧跨接所述第一支承架(51)和所述第二支承架(54)的另一端部侧隔板(57);跨接所述一端部侧隔板(56)和所述另一端部侧隔板(57)的中间连结用支承体(58);跨接所述第二支承架(54)和所述中间连结用支承体(58)而被支承的圆弧状导轨(52), 所述一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A)和所述另一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B)被所述导轨(52)支承, 所述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C)和所述另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D)的一端部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中间连结用支承体(58),并且所述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C)和所述另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D)的另一端部装卸自如地连结于所述第一支承架(51), 所述间隙填充部件(63)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承架(51)及所述第二支承架(54)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C)和所述另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D)、所述一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A)和所述另一端侧的远离所述开口(K)的承接网结构体(17B)以及所述中间连结用支承体(58)通过能够拆卸的连结机构(Bo)紧固连结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封闭所述开口(K)的侧部壳体(50)支承于所述装置框体(62)且绕所述旋转轴心方向一端侧的纵轴心开闭自如地摆动。7.一种脱粒装置,沿脱粒筒(16)下方配置的承接网(17)由沿脱粒筒(16)的旋转轴心方向被分割的多个承接网结构体构成,该承接网(17)装卸自如地支承于装置框体(62),所述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脱粒室(14)的横向一侧部位形成有检修用开口(K), 所述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与所述另一端侧承接网结构体沿圆周方向被分割为一端侧的靠近所述开口(K)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博幸米田丰松本健太乙宗拓也西田和彦长野文男滨砂大吾小林宜泰阿瀬勇丸山纯一村山贤多坂井孝次日田定范熊谷雅行内孝广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