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插座组件的罩和连接器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14189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4 18:14
用于包括插座连接器(34)的插座组件(14)的罩(36)包括导电主体(82),其具有上壁(74),下壁(76)和从上壁延伸到下壁的侧壁(78,80)。该主体具有开口到内腔(42)的前端(38)。该内腔构造为将插座连接器保持在其中并被构造为穿过主体的前端将可插接模块(12)收纳在其中。连接器盖壳(90)与下壁(76)一体成型并在主体的内腔(42)中延伸。该连接器盖壳限定一内室(122),其构造为将插座连接器保持在其中从而使得连接器盖壳在插座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连接器组件的罩和电磁干扰(EMI)盖壳。
技术介绍
已知允许在主设备和外围装置之间通信的各种光纤和铜基收发器组件。这些收发器组件典型地包括收纳在插座组件中的可插接模块,该插座组件包括用于插入地连接到可插接模块的插座连接器。可插接模块根据尺寸及兼容性的各种标准,例如四通道小型可插接(QSFP)模块标准和XFP标准,来制造。插座组件典型地包括金属罩,该金属罩具有将可插接模块收纳其中的端口。插座 连接器保持在该罩中,用于当可插接模块插入该罩中时与该可插接模块连接。该插座连接器典型地设置在一盖壳中,该盖壳在插座连接器上延伸以减少和/或抑制电磁干扰(EMI)的发射。但是,已知的盖壳并非没有缺点。例如,为插座连接器提供已知的盖壳会增加元件的数量、制造的步骤,和/或组装步骤,这会增加插座组件的制造成本。需要一种既简单又低成本的结构来降低从插座组件发射出的电磁干扰(EMI)。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用于包括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组件的罩包括导电主体,其具有上壁,下壁和从上壁延伸到下壁的侧壁。该主体具有朝向内腔开口的前端。该内腔构造为将插座连接器保持在其中并被构造为穿过主体的前端将可插接模块收纳在其中。连接器盖壳与下壁一体成型并在主体的内腔中延伸。该连接器盖壳限定一内室,其构造为将插座连接器保持在其中从而使得连接器盖壳在插座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附图说明图I是收发器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I所示的收发器组件的剖视图,其示出了与插座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相配合的可插接模块的示例性实施例;图3是图I和2所示的收发器组件的罩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罩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从与图4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罩的另一个分解透视图;图6是图3-5所示的罩的下壁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7是图I和2所示的收发器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是收发器组件1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收发器组件10适于尤其是以高速率传输数据信号,例如数据传输速率至少每秒10千兆位(Gbps),其是SFP+标准要求的。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收发器组件10适于以至少28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来传输数据信号。此外,并且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收发器组件10适于以大约20Gbps到大约30Gbps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来传输数据信号。然而,要认识到,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内容的好处和优点可同样地产生于其它数据传输速率和覆盖各种系统和标准。换句话说,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内容不限于IOGbps或者更大的数据传输速率,不限于任何标准,或这里所图示和描述的收发器组件的示例性类型。收发器组件10包括一个或多个可插接模块12,其构造为可插接地插入安装在主电路板上(未示出)的插座组件14。主电路板可安装在主系统(未示出)中,例如但不限于,路由器,服务器,计算机和/或类似系统。主系统典型地包括具有面板(未示出)的导电底盘,该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与插座组件14对准并穿过其延伸的开口(未示出)。插座组件14可选择地电连接至面板。为清楚起见,图I只示出一个可插接模块12。可插接模块12构造为插入插座组件14中。特别地,可插接模块12穿过面板开口插入到插座组件14中以便可插接模块12的前端22从插座组件14向外延伸。可插接模块12包括外壳24,其形成为设置在外壳24内的电路板26的保护壳。电路板26承载有电路, 迹线,路径,设备和/或类似部件,这些部件以已知的方式执行收发器的功能。电路板26的边缘28在外壳24的后端30处暴露。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跨立式连接器32(图2)安装至电路板26并且在外壳24的后端30处暴露以用于插入到插座组件14的插座连接器34中。连接器32在图I中未示出。作为连接器32的替代,可插接模块12的电路板26可直接与插座连接器34配合。换句话说,在某些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可插接模块12的电路板26的边缘28被收纳在插座连接器34的插孔54中用以将可插接模块12电连接至插座连接器34。一般地,可插接模块12和插座组件14可用于主系统与电和/或光信号之间所要求的接口的任何应用中。可插接模块12通过插座组件14的相应插座连接器34来穿过插座组件14连接到主系统,该插座组件14设置于导电罩36 (有时称为“插座引导架”或“引导架”)内。如图I所示,罩36包括前端38,该前端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口到对应的罩36的内腔42前端开口,或端口 40。罩36的前端38构造为被安装或收纳在面板的开口中。插座连接器34在罩36的后端44处设置在每个内腔42中。罩36包括一个或多个延伸穿过罩36的下壁76的开口 140 (图7)以能够使每个插座连接器34电连接至相应内腔42中的主电路板。罩36的每个内腔42构造为收纳与相应插座连接器34电连接的相应的可插接模块12。罩36可选择地包括凸缘45,其提供有能使主电路板的衬垫(未示出)密封至罩36的表面。在模块12的前端22处,每个可插接模块12通过连接器接口 50连接一个或多个光缆(未示出)和/或一个或多个电缆(未示出)。可选择地,连接器接口 50包括一机构,该机构与光纤或电缆组件(未示出)配合以便将光纤或电缆组件固定至可插接模块12。合适的连接器接口 50是公知的并且包括用于由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arrisburg,Pa)提供的LC型光纤连接器和MTP/MP0型光纤连接器的适配器。尽管所示的罩36包括多个内腔42和多个端口 40用于将多个可插接模块12电连接至主电路板上,但是罩36可包括任何数量的内腔42和端口 40,其可设置为任何型式、构造、配置和/或类似物(例如但不限于,任何数量的排和/或列),以将任何数量的可插接模块12电连接至主电路板。图2是收发器组件10的剖视图,其示出了收纳在插座组件14内并与相应插座连接器34配合的可插接模块12。插座连接器34安装在主电路板上。插座连接器34包括具有插孔54的绝缘连接器主体52。可选择地,跨立式连接器32安装到电路板26的边缘28并与其电连接。插座连接器34的插孔54将收纳跨立式连接器32的插头56在其中。插座连接器34包括电触头(未示出),其在插孔54内延伸并且接合位于跨立式连接器32插头56的相对侧62和64上的相应的电触头(未示出)。跨立式连接器32的电触头电连接至电路板26的相对侧66和68上的相应导电接触垫片(未示出)以建立起电路板26和主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图3是罩36的透视图。图4是罩36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从与图4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罩36的分解透视图。罩36包括导电主体82。罩36的主体82从前端38到后端44延伸一定长度。罩主体82包括上壁74,下壁76和从上壁74延伸到下壁76的侧壁78和80。罩36的主体82还包括在后端44处从上壁74延伸到下壁76的后壁84。可选择地,罩 主体82包括一个或多个分隔壁86,其将主体82分隔成多个内腔42。罩主体82可包括任何数量的分隔壁86以便将主体82分隔成任何数量的内腔42。在某些替代实施例中,罩36的主体82不包括任何分隔壁86以使得主体82只包括单个内腔4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罩36通常包括由壁74,7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0/201210420937.html" title="用于插座组件的罩和连接器盖壳原文来自X技术">用于插座组件的罩和连接器盖壳</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插座组件(14)的罩(36),该插座组件包括插座连接器(34),所述罩包括导电主体(82),该导电主体具有上壁(74)、下壁(76)以及从所述上壁延伸到所述下壁的侧壁(78,80),所述主体具有开口到内腔(42)的前端(38),所述内腔被构造为将所述插座连接器保持在其中并构造为穿过所述主体的前端将可插接模块(12)收纳其中,其特征在于:连接器盖壳(90)与下壁(76)一体成型并且在所述主体的内腔(42)中延伸,所述连接器盖壳限定内室(122),该内室构造为将所述插座连接器保持在其中以使得所述连接器盖壳在所述插座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J·菲利普斯R·R·亨利R·C·特雷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