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综合切削中心机的组合式刀库盘体,尤其是指一种设置于综合切削中心机的刀库上的组合式刀库盘体,包括一固定设置的环状外盘,其内侧以适当间隔距离设一环状内盘,环状外盘与环状内盘不接触,环状内盘上以适当间隔距离设置多数刀套固定片,于刀套固定片上可供设置刀套,相邻的两刀套固定片之间也设置刀套,该刀套固定片可通过模具冲压成型,其上只需要冲出数个固定孔与组装孔,可达到体积小与重量轻,尺寸公差稳定容易掌握,可降低噪音、延长刀库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综合切削中心机的组合式刀库盘体,尤其是指一种设置于综合切削中心机的刀库上的组合式刀库盘体构造。
技术介绍
综合切削中心机是一种可作切削、钻孔、镗孔、刮面...等多种切削工作的机械,它是将各加工的工具置放于如附图说明图12,13所示的圆形刀库60周缘的刀套61内部,要更换刀套61内部设置的刀具时,可通过程序控制使刀库60转动,将所需的刀具连同刀套61旋转至圆形刀库60的最底部,以供换刀器将刀具以及位于加工区域的刀具更换。现有设置于刀库60与刀套61内侧的刀库盘体62,该刀库盘体62是经铸造一体成型的构造,该刀库盘体62由中央朝周缘呈放射状设置,两呈弧状的圆弧轨道70为相对设置,各圆弧轨道70是分别固定设置于机架上,两圆弧轨道70之间的下部设一开口71,该开口71可供刀套61转动至最底部,以供更换刀套61内部的刀具,当刀库盘体62被马达(图中未示)驱动而带动刀套61转动时,刀套61外侧与圆弧轨道70内侧之间即会产生摩擦,并发出噪音。因此,在图12,13中所示的刀库盘体62构造的缺点在于一、刀库盘体62驱动架构的形体较大且重量重,于刀库盘体62上相对于刀套61的组装片63处,并需要设置多数个对应的孔,以供对应的螺丝64锁固,因需要在铸造出的刀库盘体62进行加工并与螺丝64对正的位置相当多,具有不易加工且精度要求高,生产作业成本高的缺点。二、两相对圆弧轨道70的体积过于庞大,组装作业繁杂,生产作业的成本高。三、刀套61相对于圆弧轨道70是以相对滑动的方式回转,其间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因而,马达的负荷高且噪音较大与机件摩擦容易引发震动的问题。四、由于刀库的形体庞大、重量也重,由于刀套61与圆弧轨道70间的摩擦大,且马达的负荷高与震动的相关问题,故其使用寿命短。因此,上述现有构造的实用性并不足够,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切削中心机的组合式刀库盘体,以改善上述存在的问题,主要将环状外盘、环状内盘与刀套固定片通过组合式组成,简化的零件可以模具成型的加工制作,尺寸公差稳定且容易掌握,可采用较轻薄的刀套固定片,以降低整体机器的成本与重量。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取以下的技术手段予以达成,本专利技术包括有包括一固定的环状外盘,其内侧以间隔距离设一环状内盘,环状外盘与环状内盘之间并不接触,环状内盘上以适当间隔距离设置多数片刀套固定片,其上可供设置刀套,并于相邻两刀套固定片之间也设置刀套,刀套固定片是可通过模具冲压成型,其上只需要冲出多数个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创新设计,可以获得的具体功效增进包括有一、不需要使用加工困难,庞大且构造复杂的零件,可简化库存组装搬运等生产作业,降低生产及制造成本。二、简化的刀套固定片零件可以模具成型的加工制作,尺寸公差稳定且容易掌握。三、可降低噪音,延长刀库寿命刀套固定片不与环状外盘直接产生摩擦,是以滚轮与环状外盘接触,以降低噪音,并可延长刀库的使用寿命。四、形体小,重量轻,可采用较轻薄的刀套固定片,可降低整体机器的成本与重量由于本专利技术整体的形体小、重量轻,可达到降低整体机器的成本与重量。附图简述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平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平面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平面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正视平面图图9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俯视平面图。图10是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正视平面图。图11是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俯视平面图。图12是现有刀库的正面平面示意图。图13是现有刀库的背面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3,4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综合切削中心机的组合式刀库盘体;主要是以可当作轨道使用的环状外盘10、环状内盘20与刀套固定片30组成一固定设置的环状外盘10,其外侧与内侧分别形成环状的环凹槽11,12;一可被马达驱动而转动的环状内盘20,其设于环状外盘10内侧,环状内盘20与环状外盘10并不接触,于环状内盘20上以适当间隔距离设有数个孔21;从前面看呈U形,从上面向下面看呈Z形的刀套固定片30,它是通过模具冲压成型,在刀套固定片30上冲出数个固定孔31,311与数排对应的组装孔32;于对应的孔21与固定孔31处可通过螺丝33与螺帽34将刀套固定片30锁固于环状内盘20上,螺丝33端部设置滚子331,于一固定孔311处以一螺丝35与螺帽36锁固,于螺丝35端部设置一滚轮37,滚轮37对应设于环状外盘10的内侧环凹槽12处,该滚轮37可相对环凹槽12转动; 如图1,2所示,刀套40,其一端设一滚轮41,滚轮41是位于环状外盘10外侧的环凹槽11内部并可相对其转动,刀套40上设数个固定座42,于固定座42上设有数个孔43,螺丝44穿过孔43锁固于刀套固定片30的组装孔32上固定。如图3,4所示,可供驱使环状内盘20、刀套固定片30与刀套40转动的动力来源为一固定设置的马达50,其下端设置复数导沟52及螺杆51,前述的滚子331位于相对的导沟52内部,当马达50驱使螺杆51的导沟52转动,即可驱动环状内盘20上设置的滚子331,并令环状内盘20、刀套固定片30与刀套40可以被驱动而转动。如图1,4所示,于使用时,当环状内盘20被驱动而转动时,可同步带动其上设置的刀套固定片30与刀套40一并转动,滚轮37,41可于环状外盘10对应的内侧与外侧的环凹槽12,11处相对滚动,以达到转动刀套40的目的。如图5,6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构造大部份相同于图3,4中所示的构造,其不同处在于环状外盘10’于内侧、外侧也可不形成相同于图3,4中所示的环凹槽11,12的设计,该刀套固定片30’由从上向下看呈垂直,一滚轮37’设置于刀套固定片30’一侧,两相对设置的滚轮41,37’分别设于环状外盘10的侧面与端面处,其同样可以达到前述目的。如图7所示,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平面图,于本图中显示马达50’的不同驱动方式,固定设置的马达50’可经相对设置的减速装置53驱动一齿轮54,于环状内盘20’内环相对齿轮54处设有相对啮合的齿纹55,同样可以达到令环状内盘20’、刀套固定片30与刀套40转动的目的。如图8,9所示,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正视平面图与俯视平面图,包括一固定设置的马达50”,该马达50”下部一端设置一伞形齿轮56,动力可经传动装置传递至伞形齿轮56处,于环状内盘20”内面相对伞形齿轮56处设有相对呈环状设置的齿纹201,伞形齿轮56可驱动呈环状设置的齿纹201,同样可以达到令环状内盘20”、刀套固定片30与刀套40转动的目的。如图11,12所示,是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正视平面图与俯视平面图,大部份相同于图4中所示的构造,其不同处在于可以省去图4中的多数个滚轮37,只需要于环状内盘20端部设置多数个滚子331,与各滚子331接触的外缘设有一呈环状固定设置的轨道38,多数个滚子331分别于该轨道38内缘转动,环状内盘20可带动刀套固定片30、固定座42、刀套40一并转动,并以刀套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综合切削中心机的组合式刀库盘体,其特征在于,是以环状外盘、环状内盘与刀套固定片所组成:该环状外盘为固定设置的形态;该环状内盘,设于环状外盘内侧且不相互接触,于环状内盘上以间隔距离设有复数个孔;刀套固定片,于刀套固 定片上形成复数固定孔与复数排对应的组装孔;于对应的孔与固定孔处以螺丝与螺帽将刀套固定片锁固于环状内盘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荣,
申请(专利权)人:吉辅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