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876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刃尖与脆性基板之间的抓持性良好、可使所划线的脆性基板的端面强度提升的划线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划线轮(10),是以沿着圆盘状轮的圆周部以V字形刃的脊线部成为连续的刃尖(12a)的方式形成,且在V字形刃的倾斜面(12)上,从与刃尖(12a)相隔特定距离的位置形成有切口凹部(13),在V字形刃的前端部分交替地形成有薄壁部(12b)与厚壁部(12c),切口凹部(13)在将刃尖(12a)的角度设为θ1,且将形成切口凹部(13)的面的刃尖侧部分与刃的倾斜面(12)之间的角度设为θ2时,以成为180°>θ2>180°-(θ1)/2的方式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划线轮,尤其是涉及一种刃尖与脆性基板之间的抓持性良好、可使所划线的脆性基板的端面强度提升的划线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电致发光(EL, electro luminescence)面板等平板显示面板、太阳能电池等的制造步骤中,设置有母玻璃(mother glass)基板等脆性材料基板的切断步骤。在上述切断步骤中,一面对划线轮施加与脆性基板的材质或厚度等诸条件 相符的负荷,一面使划线轮在脆性基板的表面上转动而形成划线,通过对脆性基板施加特定的力而沿划线切断脆性基板,从而制造单个的面板或玻璃基板。作为这些划线轮,一般使用沿圆盘状轮的圆周部形成有V字形刃的划线轮(参照下述专利文献I)。在使用该先前例的划线轮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划线时,通过负荷作用于划线轮的刃尖而使刃尖抵接的玻璃基板的表面产生弹性变形,其次,随着刃尖负荷的增大,在划线轮的抵接部位产生塑性变形,如果刃尖负荷进一步增大,则会超出塑性变形的极限点而产生脆性破坏,从而在玻璃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生长垂直裂痕。此时,通过增大刃尖负荷而使刃尖深入至玻璃基板表面的深度变大,用以产生垂直裂痕的能量变大,因此,垂直裂痕的长度也变长。然而,如果刃尖负荷超过一定大小,则可形成较长的垂直裂痕,但沿玻璃基板的表面的划线的塑性变形区域的内部应变成为饱和状态,从而产生水平裂痕而导致产生所不希望的切屑(玻璃屑)。因此,作为在形成较长的垂直裂痕的同时水平裂痕的产生较少的划线轮,已知如下划线轮,即沿着圆盘状轮的圆周部形成V字形刃,并且在V字形刃的刃尖以固定间距形成固定高度的突起或固定深度的沟槽(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根据该划线轮,当突起部分抵接于玻璃基板时可施加打点冲击,因此,通过突起实现的点接触成为中心,划线时在玻璃基板的表面方向产生的应力较以往的情况少,因此,可一面在玻璃基板产生贯穿板厚的程度的极长的垂直裂痕而不产生无用的水平裂痕,一面连续地对玻璃基板进行划线。如下结构的划线轮也为人所周知,即相同地以沿着圆盘状轮的圆周部V字形刃的脊线部成为连续的刃尖的方式形成,且在对玻璃基板形成划线时,在刃尖的正下方的刃的倾斜面形成面向划线的深度方向的切口凹部,由此在V字形刃的前端部分交替地形成薄壁部及厚壁部(参照下述专利文献3)。此处,利用图5及图6对下述专利文献3所揭示的划线轮进行说明。另外,图5A是下述专利文献3所揭示的划线轮的侧视图,图5B是剖视图,图5C是前视图,图是对玻璃基板形成划线时的放大剖视图。此外,图6A是说明图5所示的划线轮的薄壁部的作用的图,图6B是说明厚壁部的作用的图。该划线轮50沿着圆盘状的划线轮50的外周缘部通过V字形状的刃的倾斜面51无间断地连续地形成有成为脊线部的刃尖51a。此外,在划线轮50的中央部形成有贯穿孔52,成为旋转轴的轮销(wheel pin)(省略图示)插入在该贯穿孔52中,划线轮50由该轮销轴支撑着转动。在刃尖51a的正下方的刃的倾斜面51,通过放电加工等适当方法形成有在划线轮50对玻璃基板54 (参照图5D)形成划线时面向该划线S的深度方向的多个切口凹部53。另外,该划线轮50中,形成切口凹部53的面的刃尖侧部分53a以成为与形成脊线部的刃尖51a平行的状态的方式形成。如图ro所示,在形成在玻璃基板54的划线S的通常的深度、即从玻璃基板54的表面至刃尖51a为止的深度为dl (约10 m以下,通常为5 m以下)的情况下,该切口凹部53是在刃的倾斜面51,将从退离刃尖51a的位置d2至退离玻璃基板54的表面的位置d3规定为凹陷的范围而形成。此外,形成切口凹部53的面的刃尖侧部分53a与玻璃基板54的表面实质上成为垂直的配置关系。如上所述,通过在刃的倾斜面51的刃尖51a侧形成切口凹部53,从而形成有切口凹部53的部分成为薄壁部51b,未形成有切口凹部53的部分成为厚壁部51c,成为交替地形成有薄壁部51b与厚壁部51c并且连续地形成有刃尖51a的状态。 在利用该划线轮50对玻璃基板54形成划线时,通过形成在刃的前端侧的薄壁部51b与厚壁部51c而交替地重复进行划线,一面使刃尖51a的深入深度逐渐变大一面进行划线处理直至划线轮50的刃尖51a到达玻璃基板54的厚度方向的最低点为止。在形成在刃的前端侧的薄壁部51b进行划线处理的状态下,如图6A所示,由于切口凹部53成为避让凹部而不与划线S的沟槽的倾斜面Sa接触,所以成为所有负荷只集中在刃尖51a的前端部的状态,从而有效地通过薄壁部51b进行划线。在通过该薄壁部51b进行的划线处理中,由于刃尖51a未接触于沿划线S的塑性变形区域,所以可将内部应变的产生抑制得较低,可防止水平裂痕的产生,在划线S的底部形成较浅的垂直裂痕Sb。此时,厚壁部51c成为即将进入至划线S中的状态。如果形成在刃的前端侧的薄壁部51b通过后,厚壁部51c进入至该划线S中,则该厚壁部51c的前端的两侧部接触于划线S的沟槽的倾斜面Sa,刃尖负荷全部施加至该沟槽的倾斜面Sa。随着厚壁部51c进一步进入,如图6B所示,沟槽的倾斜面Sa受到挤压而塑性变形并平坦化。此时,由于划线S成为向左右扩展的状态,所以垂直裂痕Sb形成得更大。另夕卜,在厚壁部51c进入至通过形成在刃的前端侧的薄壁部51b而形成的划线S中时,由于成为该厚壁部51c抵接于划线S的沟槽的倾斜面Sa的形态,因此成为施加打点冲击的状态,从而促进垂直裂痕Sb的形成。如此一来,因通过形成在刃的前端侧的薄壁部51b与厚壁部51c交替地重复进行划线,由此向玻璃基板54的深入逐渐加深,所以能够以与以往同等或者小于以往的刃尖负荷形成较以往深的垂直裂痕Sb。其结果,由于在划线时能够使对玻璃基板54施加的负荷减小,所以几乎不会在玻璃基板54产生残留应力,从而发挥可抑制水平裂痕的产生的效果。日本专利特开平06-056451号公报专利第3074143号说明书日本专利特开2010-1263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3所揭示的划线轮50,由于刃尖51a与玻璃基板54之间的抓持性良好,可一面在划线的塑性变形区域抑制水平裂痕的产生一面高效地形成垂直裂痕,所以发挥可获得在进行切断处理时不会在端面产生凹凸的高成形品质的玻璃基板的优异效果。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者的研究结果发现以下问题,即如果利用上述专利文献3所揭示的划线轮50对玻璃基板54进行划线,则所获得的玻璃基板的端面强度降低。本专利技术者为了探索上述专利文献3所揭示的划线轮50的问题的产生原因而重复进行了各种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知识见解,即因形成切口凹部53的面的刃尖侧部分53a与玻璃基板54的表面实质上成为垂直的配置关系,所以通过厚壁部51c进行的打点冲击过大,从而导致出现所述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者等进一步进行反复研究,为了使该打点冲击并非完全不存在而是较上述专利文献3所揭示的情况小,而重新研究形成在沿着圆盘状的划 线轮的外周缘部形成的V字形状的刃的倾斜面上的切口凹部的形状,由此,发现可一面使刃尖与脆性基板之间的抓持性良好,一面使所划线的玻璃基板等脆性基板的端面强度提升,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S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刃尖与脆性基板之间的抓持性良好、使所划线的脆性基板的端面强度提升的划线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划线轮,是以沿着圆盘状轮的圆周部以V字形刃的脊线部成为连续的刃尖的方式形成,且在上述V字形刃的倾斜面,从与上述刃尖相隔特定距离的位置形成有切口凹部,在上述V字形刃的前端部分交替地形成有薄壁部及厚壁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口凹部在将上述刃尖的角度设为θ1(其中θ1>90°),且将形成上述切口凹部的面的上述刃尖侧部分与上述刃的倾斜面之间的角度设为θ2时,以180°>θ2>180°?(θ1)/2的方式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垣智贵近藤干夫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