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承主轴结构的数控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628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支承主轴结构的数控机床,机床主轴由二支承结构改为三支承结构,合理分配三个支承的距离,提高主轴的刚性、承载能力、抗振性能,为减少轴承安装时的间隙,主轴前轴承直接安装在主轴箱体上,取消原有的轴承套。大齿轮置于前轴承与中轴承之间,改变现有技术中大齿轮呈现悬臂梁的受力方式。卡盘与主轴的连接采用短锥连接,即无间隙连接,摈弃了以往卡盘与主轴连接采用复杂的热套工艺技术。主轴箱由原来的分体式改为整体式结构,箱体后端与车床连接的地方增加了二件用光制螺栓连接的压板,既增加了箱体刚性,又增加了箱体的抗颠覆能力。(*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床切削加工
中的数控机床,尤其涉及一种重载高精度的三支承主轴结构的数控机床
技术介绍
机床主轴是机床在加工时直接带动工件或刀具进行切削和表面形成运动的旋转轴。目前,主轴采用二支承的轴承配置式,主轴前后二端均用3182100圆锥孔双列圆柱滚子轴承,轴承精度等级分别为D、E级。如附图说明图1、2所示,它包括后轴承1、主轴2、轴承套3,前轴承4,大齿轮5,卡盘6和主轴箱7,前轴承4通过轴承座安装在主轴箱7上,后轴承1由二件8000单向推力球轴承构成,通过螺母与箱体锁紧。四爪卡盘6以主轴2外圆定位,用热套的形式紧固在主轴2上。大齿轮5通过端面外圆定位,用螺栓及圆锥销联接安装在四爪卡盘6端面上,形成主轴组件。大齿轮5在主轴上的位置呈悬臂梁的受力方式。如图2所示,主轴箱体为分离结构,即主轴箱做成分离式箱体。装配时主轴组件装入箱体后,再用螺栓及圆锥销将上下箱体联接。其不足之处在于,轴承精度低,间隙大,由于大齿轮5在主轴2上的位置呈悬臂梁的受力方式及分离式的主轴箱体,使机床的载重能力和抗振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数控机床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载重大、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支承主轴结构的数控机床,包括后轴承(1),主轴(2)、前轴承(4),大齿轮(5),卡盘(6),主轴箱(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2)的中部置有中轴承(8),与前、后轴承(4、1)构成三支承主轴结构,前轴承(4)与卡盘(6)后端的间距I与前轴承(4)与中轴承(8)的间距L之比为I/L≤1/3,所述的大齿轮(5)置于中轴承(8)和前轴承(4)之间,所述前轴承(4)直接装在主轴箱(7)的箱体上,所述主轴箱(7)为整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亮文金钟敬蔡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重型机床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