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纯中药制剂,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燥湿泻毒的中医药,可用于治疗白塞氏病、前列腺病以及痔疮。此药为内服药剂,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重量配比为:猪苓15~25份、茯苓10~20份、大黄5~12份、附子3~8份、代赭石15~25份、北柴胡10~1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燥湿祛毒功效的纯中药制剂,此药可治疗由于上述内因引起的白塞氏病、前列腺病以及痔疮等病症,并且此药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起效快、复发几率小。并且其组方简单、治疗效果好,同时采用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易为患者接受,药品已经完成有关实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纯中药制剂,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燥湿泻毒的中医药,可用于治疗白塞氏病、前列腺病以及痔疮。
技术介绍
白塞氏病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病毒所致,可能是一种未知病毒;有人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还有人认为和内分泌、精神因素及环境影响有关。本病颇似中医的“狐惑”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狐惑由温毒使然也。”且本病在临床上常有一过性高热,病多是由于热病后伤阴耗液,邪热内郁,郁热久不去,上熏下注而为病。故临证常按湿热型论治。其病机关键是湿热之邪,其邪弥漫三焦,上下内外无处不到,侵犯上焦,主要表现为火热之邪,侵犯中、下焦,主要表现为湿热之邪,现代医学认为,此病将出现皮肤、胃肠道、血管、中枢神经各系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男科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临床上占所有慢性前列腺炎的90% _95%,严重影响着男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迄今为止,其病因和病机尚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易迁延复发,缺乏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很多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症状消失或缓解,但停止治疗后,由于饮食、起居不慎,生活习惯不注意调整,往往致疾病反复,故疗效较差。因此,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预防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肛肠痔瘘病俗称痔疮,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痔疮为湿热下注形成,湿能生热,热能生毒,聚而成疮。根据痔疮的症状可以将其分为九类内痔、外痔、混合痔、内痔外翻、痔漏、痔屡、裂肛、脱肛、虫痔。一般而言,医生只能针对不同症状表现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中有荣昌肛泰,“贴肚脐,治痔疮”,但是,肚脐距离患处甚远,药力到达患处的数量有限,治疗便血、肿胀、疼痛等症状有一定效果,不能根治。应采用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托里排毒、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随着中西医药的不断发展,各种型剂的广泛应用,对各种疾病的防治取得了丰硕成果。与西医相比,中医治疗有以下几个特点强调辨证论治,注重复方的整体调治优势,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增强免疫效果公认,具一定的抗病毒作用,毒副作用小,且中药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充分发掘中医药,开发一种疗效确切、价格低廉、适合我国国情、无毒副作用的从患者体质调理,具有清热燥湿祛毒的中成药,此药可同时治疗由于上述症状引起的多种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临床实用价值,为众多患者及家庭带来福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清热燥湿祛毒功效的纯中药制剂,此药可治疗由于上述内因引起的白塞氏病、前列腺病以及痔疮等病症,并且此药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起效快、复发几率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燥湿泻毒中药组合物,此药为内服药剂,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重量配比为猪苓15 25份、茯苓10 20份、大黄5 12份、附子3 8份、代赭石15 25份、北柴胡10 14份。该中药组合物的优选方案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重量配比为猪苓20份、茯苓15份、大黄10份、附子5份、代赭石20份、北柴胡12份。该中药组合物的优选方案为,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重量配比为猪苓25份、茯苓10份、大黄5份、附子8份、代赭石25份、北柴胡10份。上述燥湿泻毒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的制备步骤 a、按配方选取各味中药,其重量配比为猪苓15 25份、茯苓10 20份、大黄5 12份、附子3 8份、代赭石15 25份、北柴胡10 14份,将其分别净选、干燥后备用;b、将上述附子,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2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O. 3cm的片,取出,蒸透,晒干;C、将上述猪苓、茯苓、北柴胡洗净泥砂,以水浸泡一夜后,重新换水煎煮二小时,煎液与药渣分离,反复煎煮二次,弃渣,合并二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至相对密度为I.10-1. 15 (600C )的稠膏;d、将步骤a所述的大黄、附子、代赭石粉碎成细粉,过二号筛,得药粉备用;e、将步骤d中所述药粉与步骤c所述的稠膏相混合,调制均匀,60°C烘干,粉碎成细粉,得干燥粉剂。上述燥湿泻毒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进一步将干燥粉剂用纯净水稀释100倍,加入调味剂和/或防腐剂,并调整总量,灌封,灭菌,包装,即得口服液剂。上述燥湿泻毒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进一步将干燥粉剂用O号胶囊灌装,灭菌,包装,即得胶囊剂。上述燥湿泻毒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将干燥粉剂按医药的常规方法制成水丸剂或制成蜜丸,灭菌,包装,即得丸剂。上述药材中,猪茶(Polyporus umbellatus),药性,味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功效(见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P2191);茯苓(Poria cocos),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湾,遗精,淋池,惊t季,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见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P1596);大黄(Rheum palmatum L.),性味苦,寒,功效攻积滞;清湿热; 与火;凉血;怯癒;解毒,王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疮;湿热 与病;黄痕;淋病;水肿腹 两;小便不利(见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Ρ102);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主治用于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阳痿,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见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P1191);代赭石,性味苦甘,平,主治平肝镇逆,凉血止血。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见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P659);北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其性味苦、辛,微寒,归肝、胆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之功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燥湿祛毒功效的纯中药制剂,此药可治疗由于上述内因引起的白塞氏病、前列腺病以及痔疮等病症,并且此药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起效快、复发几率小。并且其组方简单、治疗效果好,同时采用的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易为患者接受,药品已经完成有关实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药物自1998年以来用于500多人 次的上述病症的治疗,其中跟踪统计病例312例,其中白塞氏病为90例、前列腺病为153例、痔疮为69例。疗效标准临床治愈口服中药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0年未再复发;显效口服中药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以后还有轻度复发,或临床治愈病人在半年以后复发者;好转口服中药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时有复发者;无效口服中药后,临床症状未见减轻或反而加重者。治疗结果白塞氏病例90人中,临床治愈65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 % ·病程较短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前列腺病例153人中,临床治愈123例,显效16例,好转6例,无效8例,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燥湿泻毒中药组合物,此药为内服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重量配比为:猪苓15~25份、茯苓10~20份、大黄5~12份、附子3~8份、代赭石15~25份、北柴胡10~14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奎杰,杨广润,
申请(专利权)人:杨奎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