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舱医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0593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舱医疗系统,包括无缝对接式连接的8个医疗方舱、8顶医疗帐篷和3个通道帐篷,独立设置在所述8个医疗方舱一侧的指挥车和制氧及供电车,用于8个医疗方舱、8顶医疗帐篷、3个通道帐篷、指挥车和制氧及供电车相互之间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用于在需要时移动8个医疗方舱、8顶医疗帐篷和3个通道帐篷的多辆勤卫机动车。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舱医疗系统,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应急能力弱、安全可靠性差、环境适应性弱和稳定性差等缺陷,以实现应急能力强、安全可靠性好、环境适应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野外医疗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方舱医疗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多种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会瞬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面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现有卫生急救装备达不到医疗救援集成化、规模化和体系化的要求,方舱医院在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方舱医院不同于传统的帐篷医院,要长期(半年以上)在救援现场进行医疗救治 保障,除满足伤员的基本医疗救治(如现场急救、包扎固定、检验检查、留观救治)需求外,要开展大量、复杂外科手术(如开颅、开胸、开腹手术),在辅助诊断方面,很多种疾病,如颅脑损伤、脊柱损伤和内脏器官损伤等,需对危重症伤员进行大型的外科手术(如开颅、开胸、开腹手术)及其他疾病的诊断,救治能力相当于二级甲等医院,单凭X线影像和超声设备是无法满足救援现场对外伤诊断的需要(更为精确和全面的诊断),势必需要能对颅脑、内脏、脊柱损伤做出准确诊断的专业医疗设备。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若用CT进行辅助诊断会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CT设备对温度、湿度、电力、防震等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再加上技术原因,全军尚未研制出车载CT检查方舱。因此,灾害救援过程中急需研制出一种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环境适应性强、平战适用、符合武警方舱医院设计的总体要求的CT检查方舱。因此,CT检查方舱的研制已成为救援现场医疗救治的迫切要求,CT检查方舱要求具有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环境适应性强、机动性强、平战适用等特点。CT检查方舱的成功研制将在各种突发灾害的野外现场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灾害现场医疗救助的能力,降低伤残率。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应急能力弱、安全可靠性差、环境适应性差和稳定性差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方舱医疗系统,以实现应急能力强、安全可靠性好、环境适应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舱医疗系统,包括无缝对接式连接的8个医疗方舱、8顶医疗帐篷和3个通道帐篷,独立设置在所述8个医疗方舱一侧的指挥车和制氧及供电车,用于8个医疗方舱、8顶医疗帐篷、3个通道帐篷、指挥车和制氧及供电车相互之间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用于在需要时移动8个医疗方舱、8顶医疗帐篷和3个通道帐篷的多辆勤卫机动车。进一步地,所述的8个医疗方舱、8顶医疗帐篷和3个通道帐篷,具体包括依次无缝式对接设置的第I至3通道帐篷,对称地无缝对接式设置在第I通道帐篷前后两侧的外科手术方舱和CT检查方舱,对称地无缝对接式设置在第2通道帐篷前后两侧的重症救治方舱和消毒灭菌方舱,对称地设置在第3通道帐篷前后两侧的特诊检验方舱和急症方舱;以及,自右向左依次无缝对接式设置在所述第I通道帐篷左侧的门诊急诊帐篷和门诊药房帐篷,自左向右依次无缝对接式设置在所述门诊药房帐篷后侧的门诊帐篷和急诊帐篷;位于所述门诊急诊帐篷、门诊药房帐篷、门诊帐篷和急诊帐篷的中间位置,且分别与门诊急诊帐篷、门诊药房帐篷、门诊帐篷和急诊帐篷无缝对接式设置的X射线影像检查方舱;以及,自左向右依次无缝对接式设置在所述第3通道帐篷右侧的第I预留外科帐篷和第2预留外科帐篷,自右向左依次无缝对接式设置在所述第2预留外科帐篷后侧的第2预留内科帐篷和第I预留内科帐篷;位于所述第I预留外科帐篷、第2预留外科帐篷、第2预留内科帐篷和第I预留内科帐篷的中间位置,且分别与第I预留外科帐篷、第2预留外科帐篷、第2预留内科帐篷和第I预留内科帐篷无缝对接式设置的药房方舱; 所述指挥车和制氧及供电车,分别独立设置在C T检查方舱、消毒及方舱和急症方舱的后侧。进一步地,所述8个方舱,均为采用进口铝蒙皮和聚氨酯夹芯复合大板制成的侧板、翻板和端板组合而成,且基于平行连杆运动原理采用手动推拉翻板进行扩展的双侧扩展方舱。使用时,通过依次操作推拉双侧扩展方舱的侧板,使侧顶板带动侧底板进行联动性的展开或收拢,打开端板即可进行使用;所述侧板包括联动设置的侧项板和侧底板。进一步地,在所述双侧扩展方舱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在双侧扩展方舱的侧舱展开后自动调整双侧扩展方舱平衡性的滑架。进一步地,所述外科手术方舱在工作时展开后,具有纵向布置的2张手术床,固定在外科手术方舱内侧顶壁、且能够根据手术部位调整灯头位置的手术灯,以及器械台、折叠小车、高频电刀、监护仪、清创台、湿化器、吸引器等移动式医疗设备;每张手术床都具有符合野战外科无菌操作、防交叉感染要求的隔离设施;和/ 或,在所述CT检查方舱内,配合设置有车载CT诊断系统、CT影像处理系统、观灯片、医学显示器和暖风空调系统。进一步地,所述重症救治方舱工作时展开后,主要包括在重症救治方舱内部左右侧各布置2张急救床,在重症救治方舱内部中心位置对应急救床的床头处设置有2组吊塔,在4张急救床之间设置有隔帘机构,该挂帘机构具体包括在重症救治方舱的壁板上预设卧式挂钩,隔帘上部设置挂环、挂绳与壁板挂钩连接,挂绳带有用于防止挂绳松弛的紧绳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特诊检验方舱工作时展开后,主要包括设置在左侧的特诊室和设置在右侧的检验室;工作时,特诊室将诊疗床展开,取出前工作台内心电图仪,通过拉帘将B超和心电检测分成两个单元,接通相应设备电源,即具备工作状态;检验室,架设折叠器械台后,将离心机和显微镜从工作柜下部取出,根据工作人员位置,摆放折叠椅,接通设备电源即可进行检验工作。进一步地,所述X线影像检查方舱工作时展开后,主要包括位于最前端的设备隔间,位于左侧的X线检查区和位于最后端得工作区;工作时,患者在X线检查区,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导,进行检查诊疗;工作人员在工作区,通过铅玻璃,对患者进行观察;和/ 或,所述消毒灭菌方舱工作时展开后,主要包括设置在最前端的设备隔间,设置在左侧的消毒灭菌区,以及设置在右侧的药品存放区;工作时,左侧的消毒灭菌区,将折叠桌椅展开后,放置在便于工作人员操作的位置;消毒灭菌设备,待电源打开后,即可进行正常的操作;右侧的药品存放区,将移动货架放至指定的区域后,将折叠桌椅展开至便于工作人员使用的状态;扩展部分的后门处,设置有用于工作人员发放药品时使用的翻板折叠桌。进一步地,与所述门急诊通道方舱相匹配,设置有采用内披外挂的帐篷结构形式的检伤分类帐篷、急救帐篷、2顶病房帐篷、以及空调和暖风机;在所述检伤分类帐篷内,设置有2张诊疗床、2套医疗箱组、2套折叠桌和2套折叠椅;在急救帐篷内,设置有6张折叠 病床、4台监护仪、4台急救呼吸机、4个输液泵、4台吸引器、I台心肺复苏机、3组氧气终端和折叠器械车;与所述留观救治通道方舱相匹配,设置有病房模块;该病房模块由3个病房帐篷、I个药房帐篷和I个保障方舱组合而成,3个病房帐篷和I个药房帐篷均采用内披外挂的结构形式;在每个病房帐篷内配置有8张折叠病床、两组氧气终端以及折叠器械台;病房模块通过保障方舱为病房帐篷内提供空调和暖风保障;每个病房帐篷由2组病房帐篷单元组成,其中4个病房帐篷与I个固定方舱组成I个病房帐篷单元;在每个病房帐篷中,采用气肋作为帐篷骨架。进一步地,所述指挥车,主要包括不少于7个指挥席位的现场指挥及办公空间,配备相应的办公辅助设备;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用于实现远程视频会议;语音调度、话务模块无线通信电话网,满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舱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缝对接式连接的8个医疗方舱、8顶医疗帐篷和3个通道帐篷,独立设置在所述8个医疗方舱一侧的指挥车和制氧及供电车,用于8个医疗方舱、8顶医疗帐篷、3个通道帐篷、指挥车和制氧及供电车相互之间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用于在需要时移动8个医疗方舱、8顶医疗帐篷和3个通道帐篷的多辆勤卫机动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世科樊毫军武周炜于宝国温剑丁辉卢明孙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