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8063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包括具有高强度机械性能的车底盘,配合设置在车底盘上方、且用于进行CT检查的CT检查舱体,配合设置在车底盘前方的驾驶室,以及配合设置在车底盘下方的车轮;在驾驶室的顶部,配合安装有空调室外机、冷启动装置和独立暖风装置;在CT检查舱体中设置防辐射层后,安装车载式CT设备,还安装有能够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使CT检查舱体所在地面调整至水平的平衡杆,还安装有用于向车载式CT设备供电的供电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应急能力弱、安全可靠性差、环境适应性弱和稳定性差等缺陷,以实现应急能力强、安全可靠性好、环境适应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野外医疗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多种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会瞬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面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现有卫生急救装备达不到医疗救援集成化、规模化和体系化的要求,方舱医院在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方舱医院不同于传统的帐篷医院,要长期(半年以上)在救援现场进行医疗救治保障,除满足伤员的基本医疗救治(如现场急救、包扎固定、检验检查、留观救治)需求外,要开展大量、复杂外科手术(如开颅、开胸、开腹手术),在辅助诊断方面,很多种疾病,如颅脑损伤、脊柱损伤和内脏器官损伤等,需对危重症伤员进行大型的外科手术(如开颅、开胸、开腹手术)及其他疾病的诊断,救治能力相当于二级甲等医院,单凭X线影像和超声设备是无法满足救援现场对外伤诊断的需要(更为精确和全面的诊断),势必需要能对颅脑、内脏、脊柱损伤做出准确诊断的专业医疗设备。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若用CT进行辅助诊断会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车载式CT设备对温度、湿度、电力、防震等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再加上技术原因,全军尚未研制出车载CT方舱。因此,灾害救援过程中急需研制出一种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环境适应性强、平战适用、符合武警方舱医院设计的总体要求的CT方舱。因 此,CT方舱的研制已成为救援现场医疗救治的迫切要求,CT方舱要求具有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环境适应性强、机动性强、平战适用等特点。CT方舱的成功研制将在各种突发灾害的野外现场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灾害现场医疗救助的能力,降低伤残率。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应急能力弱、安全可靠性差、环境适应性差和稳定性差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以实现应急能力强、安全可靠性好、环境适应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包括具有高强度机械性能的车底盘,配合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上方、且用于进行CT检查的CT检查舱体,配合设置在所述车底盘前方的驾驶室,以及配合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下方的车轮;在所述驾驶室的顶部,配合安装有空调室外机、冷启动装置和独立暖风装置;在所述CT检查舱体中设置防辐射层后,安装车载式CT设备,还安装有能够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使CT检查舱体所在地面调整至水平的平衡杆,还安装有用于向车载式CT设备供电的供电系统。进一步地,以上所述车载式CT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CT检查舱体中主舱体前端的CT机架,设在主舱体中部的扫描床,设在所述CT检查舱体中左侧扩展舱体中、且展开时贯穿左侧扩展舱体与主舱体的扫描操作间,以及设在所述CT检查舱体中右侧扩展舱体中、且展开时便于通行的过道。进一步地,在所述主舱体的顶壁上,安装有照明灯、杀菌灯、照明灯带和全景摄像头;和/或,在所述左侧扩展舱体及右侧扩展舱体与主舱体的交接处,分别设置有一块扩展端板;和/或,在所述右侧扩展舱体的后端,设置有车体门。进一步地,在所述扫描操作间的舱壁上远离所述扫描机架的位置,设置有操作间出入门;在所述扫描操作间的舱壁上靠近所述扫描机架的位置,设置有观察窗;该观察窗采用防护铅玻璃。进一步地,在所述扫描操作间内部,还设有折叠椅、与驾驶室顶部的空调室外机连 通的空调室内机、与驾驶室顶部的独立暖风装置连通的暖风回风口。进一步地,在所述扫描操作间内部,还设有工作台,在工作台上方设有与CT机架配合设置的医学显示器,在工作台左侧下方设有与CT机架配合连接的图像采集工作站、与图像采集工作站连接的图像处理工作站,在工作台左侧上方设有胶片盒。进一步地,在所述左侧扩展舱体上设有与胶片盒配合设置的图像胶片打印机;和/或,在所述扫描操作间的内部,还设有信息盒、电话机、与供电系统匹配设置的配电箱、以及与驾驶室顶部的冷启动装置连通的暖风回风口。进一步地,在所述CT检查舱体内,各设备均用地脚螺栓固定于舱体地面;按设备底部安装螺孔位置在底壁内设置钢梁和钢板,车载式CT设备和地板采用螺栓直接联接,周边间隙用硬质泡沫板带胶封严;在车载式CT设备与底板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间隙并起到减震作用的舱内用地板。进一步地,在所述CT检查舱体内的各侧壁铺设有铅板。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至车载式CT设备的蓄电池和电源转换模块,以及与所述电源转换模块连接的交流输入模块和电源保护模块;所述蓄电池,包括太阳能蓄电池、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和胶体蓄电池。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的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由于包括具有高强度机械性能的车底盘,配合设置在车底盘上方、且用于进行CT检查的CT检查舱体,配合设置在车底盘前方的驾驶室,以及配合设置在车底盘下方的车轮;在驾驶室的顶部,配合安装有空调室外机、冷启动装置和独立暖风装置;在CT检查舱体中设置防辐射层后,安装车载式CT设备,还安装有能够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使CT检查舱体所在地面调整至水平的平衡杆,还安装有用于向车载式CT设备供电的供电系统;在CT检查舱体中安装有车载式CT设备;可以在各种突发灾害的野外现场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灾害现场医疗救助的能力,降低伤残率;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应急能力弱、安全可靠性差、环境适应性弱和稳定性差的缺陷,以实现应急能力强、安全可靠性好、环境适应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为包括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的方舱医疗系统的整体布局示意图;图2为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的展开布局不意图;图3a-图3d为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的结构示意图;图4a_图4b为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中车载式CT设备的数字倾斜扫描图像;图5为Brivo325CT在140kV时的水平面剂量分布(nGy/mAs)图。 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I-外科手术方舱;2_重症救治方舱;3_特诊检验方舱;4-X射线影像检查方舱;5-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6_消毒灭菌方舱;7_急症方舱;8_指挥车;9_制氧及发电车;10_药房方舱;11_车体门;12_操作间出入门;13_暖风回风口 ;14_空调室内机;15-折叠椅;16_杀菌灯;17_照明灯带;18_全景摄像头;19_扫描架(CT机架);20_扫描床;21_观察窗;22_扩展端板(运输状态);23_控制间;24_图像胶片打印机;25_石英钟;26-胶片盒;27_图像处理工作站;28_图像采集工作站;29_工作台;30_信息盒;31_电话机;32-配电箱;33-进气扇。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如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具有高强度机械性能的车底盘,配合设置在车底盘上方、且用于进行CT检查的CT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方舱医疗系统的CT方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高强度机械性能的车底盘,配合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上方、且用于进行CT检查的CT检查舱体,配合设置在所述车底盘前方的驾驶室,以及配合设置在所述车底盘下方的车轮;在所述驾驶室的顶部,配合安装有空调室外机、冷启动装置和独立暖风装置;在所述CT检查舱体中设置防辐射层后,安装车载式CT设备,还安装有能够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使CT检查舱体所在地面调整至水平的平衡杆,还安装有用于向车载式CT设备供电的供电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世科樊毫军武周炜于宝国温剑丁辉卢明孙振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