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头插座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3889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头插座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的插头前端为一圆柱形凸块,凸块外壁设有外螺纹,凸块前端固定有插脚;所述的插座包括底座与转芯,底座前端有一沉孔,转芯可转动地设于沉孔内,沉孔内壁设有可与插头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转芯前端设有可与插头插脚配合的插孔,转芯与底座之间设有一连通电路的滑环,滑环朝转芯一端与插孔内金属触片连接,另一端与外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目前插头插座缺少防松结构、插头容易松脱、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一种设有防松防触电结构的插头插座组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工接插件
,尤其涉及一种插头插座组件
技术介绍
插头插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气设备,大多数家电都需要通过插头与插座之间的配合来实现家电的通电工作。但是,目前的插头插座结构简单,没有防松结构,插头容易滑落,存在安全隐患。如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805061U,授权公告日是2011年4月20日,技术名称是一种插座与插头,包括有插座主体和插头主体,其特点是所述的插座主体上布置若干个四棱台状凹槽,凹槽的底部紧贴两对称短边对称的布置两个插孔;所述的插头主体凸出一个与凹槽对应的四棱台,四棱台的底部紧贴两对称短边对称的布置两个极片。上述产品能够达到插头插座的基本功能,但是它缺少防松结构,插头容易松脱,会有安全隐·串■/Qi、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目前插头插座缺少防松结构、插头容易松脱、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一种设有防松防触电结构的插头插座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插头插座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的插头前端为一圆柱形凸块,凸块外壁设有外螺纹,凸块前端固定有插脚;所述的插座包括底座与转芯,底座前端有一沉孔,转芯可转动地设于沉孔内,沉孔内壁设有可与插头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转芯前端设有可与插头插脚配合的插孔,转芯与底座之间设有一连通电路的滑环,滑环朝转芯一端与插孔内金属触片连接,另一端与外电路连接。滑环在这里负责为旋转体的电流连通,使得转芯跟着插头旋转的同时,插孔内的金属触片能与外电路一直保持导通;所述凸块前端的插脚与转芯上的插孔配合,使得插头与插座之间连通,完成插头与插座的基本通电功能;再通过在凸块外壁设置外螺纹,沉孔内壁设置内螺纹,利用螺纹配合,使得插头与插座之间固定,达到插头不易滑脱的目的。并且,插孔藏于沉孔内,不易被触碰到,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的插脚长度大于底座表面到转芯表面的沉孔深度。这样的设计,使得必须插脚一端先插入插孔内定位,再进行螺纹配合,解决了先螺纹配合,插脚与插孔就不易对准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的插座外表面上设有LED灯。便于人们寻找确定插座位置。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增加防松结构,不会滑脱;(2)设有防触电结构,增加安全性;(3)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I :底座;2 :转芯;3 :插孔;4 LED灯;5 :沉孔;6 内螺纹;7 :插脚;8 :凸块;9 :插头;10 :外螺纹;11 :插座;12 :滑环;L1 :底座表面到转芯表面的沉孔深度;L2 :插脚长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种插头插座组件,参见图1,包括插头9和插座11,所述的插头9前端为一圆柱形凸块8,凸块8外壁设有外螺纹10,凸块8前端固定有插脚7 ;所述的插座11包括底座I与转芯2,底座I前端有一沉孔5,转芯2可转动地设于沉孔5内,沉孔5内壁设有可与插头9上的外螺纹10配合的内螺纹6 ;转芯2前端设有可与插头9插脚7配合的插孔3,转芯2与底座I之间设有一连通电路的滑环12,滑环12的旋转中心轴与转芯2的旋转中心轴重合,滑环12朝转芯2 —端与插孔3内的金属触片连接,另一端与外电路连接。滑环12在这 里负责为旋转体的电流连通,使得转芯2跟着插头9旋转的同时,插孔3内的金属触片能与外电路一直保持导通。所述凸块8前端的插脚7与转芯2上的插孔3配合,使得插头9与插座11之间连通,完成插头9与插座11的基本通电功能;再通过在凸块8外壁设置外螺纹10,沉孔5内壁设置内螺纹6,利用螺纹配合,使得插头9与插座11之间固定,达到插头不易滑脱的目的。并且,插孔3藏于沉孔5内,不易被触碰到,增加了使用的安全性。所述的插脚长度L2大于底座表面到转芯表面的沉孔深度LI,这样的设计,使得必须插脚7 —端先插入插孔3内定位,再进行螺纹配合,解决了先螺纹配合,插脚7与插孔3就不易对准的问题。所述的插座11外表面上设有LED灯4,便于人们寻找确定插座11位置。使用时,只需先确定插座11位置,将插头9的插脚7 —端先插入插孔3内定位,再对准凸块8外壁的外螺纹10与沉孔5内壁的内螺纹6,旋紧固定即可。由于转芯2是可转动地设置在沉孔5内,旋紧过程中,转芯2也会跟着插头9旋转,且插脚7会慢慢插入插孔3内。由于在转芯2与底座I之间设置了滑环12,使得转芯2跟着插头9旋转过程中,转芯2插孔3内的金属触片仍能与外电路一直保持导通。权利要求1.一种插头插座组件,包括插头(9)和插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头(9)前端为一圆柱形凸块(8),凸块(8)外壁设有外螺纹(10),凸块(8)前端固定有插脚(7); 所述的插座(11)包括底座(I)与转芯(2 ),底座(I)前端有一沉孔(5 ),转芯(2 )可转动地设于沉孔(5)内,沉孔(5)内壁设有可与插头(9)上的外螺纹(10)配合的内螺纹(6);转芯(2)前端设有可与插头(9)插脚(7)配合的插孔(3),转芯(2)与底座(I)之间设有一连通电路的滑环(12),滑环(12)朝转芯(2)—端与插孔(3)内金属触片连接,另一端与外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插头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脚长度(L2)大于底座表面到转芯表面的沉孔深度(LI)。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插头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座(11)外表面上设有LED灯(4)。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头插座组件,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的插头前端为一圆柱形凸块,凸块外壁设有外螺纹,凸块前端固定有插脚;所述的插座包括底座与转芯,底座前端有一沉孔,转芯可转动地设于沉孔内,沉孔内壁设有可与插头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转芯前端设有可与插头插脚配合的插孔,转芯与底座之间设有一连通电路的滑环,滑环朝转芯一端与插孔内金属触片连接,另一端与外电路连接。本技术为了解决目前插头插座缺少防松结构、插头容易松脱、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一种设有防松防触电结构的插头插座组件。文档编号H01R13/639GK202772350SQ20122045260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7日专利技术者黄飞, 戴民峰 申请人: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插座组件,包括插头(9)和插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头(9)前端为一圆柱形凸块(8),凸块(8)外壁设有外螺纹(10),凸块(8)前端固定有插脚(7);所述的插座(11)包括底座(1)与转芯(2),底座(1)前端有一沉孔(5),转芯(2)可转动地设于沉孔(5)内,沉孔(5)内壁设有可与插头(9)上的外螺纹(10)配合的内螺纹(6);转芯(2)前端设有可与插头(9)插脚(7)配合的插孔(3),转芯(2)与底座(1)之间设有一连通电路的滑环(12),滑环(12)朝转芯(2)一端与插孔(3)内金属触片连接,另一端与外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飞戴民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