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回损衰减可调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2593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回损衰减可调连接器,包括前外套、前导光部件、后导光部件、中间外套、第一弹性装置、第二弹性装置、后外套,前导光部件放置于相匹配的前外套,后导光部件放置于相匹配的中间外套,中间外套与前外套扣合后把前导光部件、第一弹性装置限制在其形成的空间里,后外套与中间外套扣合后把后导光部件、第二弹性装置限制在其形成的空间里;前导光部件和后导光部件中的插芯耦合面上均设置有斜面角度且耦合面保持物理接触,前导光部件或者后导光部件连接有使前导光部件或后导光部件沿光轴方向旋转角度的驱动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不仅可以作为常规通用连接器使用,还可以作为光衰减器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实现高回损衰减可调的连接器,本技术属于通信领域。
技术介绍
光衰减器是一种重要的光无源器件,在光传输过程中可按照实际需要对光功率进行衰减,随着市场对各种不同衰减值器件需求增长速度的加快,市场出现了种类繁多的衰减方案产品,但这些方案或存在成本过高,或性能不稳定,或不适合大批量生产等缺点。技术专利“阴阳式光纤衰减器ZL200720106709. 5”如图I所示,通过挡块使对接的两个光纤端面产生空气间隙来实现光功率的衰减。虽然比常规的使用昂贵衰减光纤方案成本低,但它是一种固定衰减器,产品成型后衰减值不能实现可调。在实际生产时,必须同时生产不同衰减间隙的产品,以应对不同的市场需求,使仓储,运输,订单管理等产生·额外的费用及品质风险。技术专利“光纤可调衰减器ZL200720106710. 8”如图2所示,通过一个弹片使对接的两个光纤端面的间隙可以变化,从而实现衰减值的可调。但由于弹性体的弹片在外部环境不稳定的时候,例如整个装置受到震动冲击,或整个装置在移动状态工作等情况,事先调好的光纤端面间隙可能会由于弹片的变形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整个装置衰减值的不稳定或整个通讯系统的不稳定。技术专利“光衰减器ZL200910203993 ”,通过安装具有不同衰减值光纤接头来实现衰减可调,但其光纤接头包含昂贵的衰减光纤,并且是通过替换元器件的方法实现可调功能,成本比较高且操作性不够简单使用。其它使用棱镜,裳减片,滤光片等方案存在成本都过闻或者广品封装尺寸过大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可实现高回损衰减可调的连接器,不仅可以作为常规通用连接器使用,还可以作为光衰减器使用。本技术技术的原理是本技术高回损可调衰减器包含前导光部件与后导光部件。前导光部件设置在前外套里面,后导光部件设置在中外套里面,前外套与中间外套通过配合结构扣合,中间外套与后外套通过配合结构扣合,前导光部件与后导光部件通过弹性装置相互作用而紧密配合以实现端面接触耦合的稳定。前导光部件与后导光部件端接面都设计为斜面,以保证光传输过程中的高回损特性。使用驱动装置带动前导光部件相对于后导光部件沿光轴方向旋转一定角度的时候,光信号的衰减值就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遵循一定的规律,同时继续保持高回损特性。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回损衰减可调连接器,包括前外套、前导光部件、后导光部件、中间外套、第一弹性装置、第二弹性装置、后外套,前导光部件放置于相匹配的前外套,后导光部件放置于相匹配的中间外套,中间外套与前外套扣合后把前导光部件、第一弹性装置限制在其形成的空间里,后外套与中间外套扣合后把后导光部件、第二弹性装置限制在其形成的空间里;前导光部件和后导光部件中的插芯耦合面上均设置有斜面角度且耦合面保持物理接触,前导光部件或者后导光部件连接有使前导光部件或后导光部件沿光轴方向旋转角度的驱动装置。所述前导光部件和后导光部件中的插芯耦合面设置的斜面角度相同。所述驱动装置包含驱动柄、凸台、旋转防滑盘,驱动柄与旋转防滑盘固定连接,凸台位于驱动柄前端且固定连接,与其连接的前导光部件或者后导光部件上设置有同凸台相扣合的凹槽。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是弹片或者弹簧。所述前导光部件包括第一金属尾柄和第一插芯,第一金属尾柄上设置有第一防旋转结构,该第一防旋转结构为凸起的正多边形。所述前外套同第一防旋转结构相匹配的位置为正多边形内孔,该内孔长度小于前导光部件在衰减调节状态下被沿光轴推后的距离。所述后导光部件包括第二金属尾柄和第二插芯,第一金属尾柄上设置有第二防旋转结构,该第二防旋转结构为凸起的正多边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连接器设计方案,不仅可以作为常规通用连接器使用,还可以作为光衰减器使用;2、本技术产品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实现现场安装和快速衰减可调功能的实现。附图说明图I、现有技术阴阳式光纤衰减器结构示意图;图2、现有技术光纤可调衰减器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LC型高回损可调衰减器剖面示意图;图4、本技术LC型高回损可调衰减器中的前导光部件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LC型高回损可调衰减器中的后导光部件结构示意图;图6、本技术LC型高回损可调衰减器中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本技术LC型高回损可调衰减器中的前导光部件正视图;图8、本技术LC型高回损可调衰减器中的前导光部件正视图;图9、本技术中稱合点211与稱合点511间距为L不意图;图10、本技术中耦合点211与耦合点511间距为L=Lmin=O时示意图;图11、本技术通过驱动装置旋转前导光部件调节衰减器衰减值的状态示意图;图12、本技术驱动装置与前导光部件扣合的局部视图;图13、本技术SC型高回损衰减可调连接器剖面示意图;其中I、前外套;2、前导光部件;3、第一弹性装置;4、中间外套;5、后导光部件;6、第二弹性装置;7、后外套;8、护套;9、准直套筒;26、第一金属尾柄;28、第一插芯;27、第一光纤;56、第二金属尾柄;58、第二插芯;57、第二光纤;21、第一稱合面 51、第二耦合面;24、第一防旋转结构;54、第二防旋转结构;211、第一稱合点,即第一稱合面21与光轴的相交点;212、第一接触点,即第一I禹合面21同后导光部件的接触点;511、第二稱合点,即第二稱合面51与光轴的相交点;512、第二接触点,即第二耦合面51上与第一接触点212的接触点L、第一耦合点211与第二耦合点511之间的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实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如图3所示,以LC型高回损可调衰减器为例,本技术这种高回损衰减可调连接器结构包含前外套I、前导光部件2、后导光部件5、中间外套4、第一弹性装置3、第二弹性装置6、后外套7、护套8与准直套筒9,前导光部件2如图4和图7所示,包含第一金属尾柄26,以及在第一金属尾柄26内孔中的第一插芯28,第一插芯28中心内孔中有第一光纤27,第一金属尾柄26上设置有凹槽22 ;后导光部件5如图5所不,包含第二金属尾柄56,设置在第二金属尾柄56内孔中的第二插芯58,第二插芯58中心内孔中设置有第二光纤57 ;前导光部件2放置于前外套I中,后导光部件5放置于中间外套4中,中间外套4与前外套I扣合后把前导光部件2限制在中间外套4与前外套I形成的空间里,同时第一弹性装置3也被限制在中间外套4与前外套I形成的这个空间里,第一弹性装置3会施加于前导光部件2向前的预紧力,以满足标准LC连接器对接预紧力的要求。准直套筒9放置于中间外套4中,第一插芯28放置于准直套筒9的内孔中,这样就保证了第一插芯28的光轴与光路光轴的同心度,从而保证了耦合质量与效率。后外套7与中间外套4扣合后把后导光部件5限制在后外套7与中间外套4形成的空间里,第二弹性装置6放置于后外套7与中间外套4形成的空间里,第二弹性装置6会施加于后导光部件5向前的预紧力,这时候第二插芯58穿过中间外套4的内孔,放置于准直套筒9的内孔中,并且与第一插芯28在准直套筒9的内孔中对接耦合。如图7所示,第一插芯28上的第一耦合面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回损衰减可调连接器,其特征在:包括前外套(1)、前导光部件(2)、后导光部件(5)、中间外套(4)、第一弹性装置(3)、第二弹性装置(6)、后外套(7),前导光部件(2)放置于相匹配的前外套(1),后导光部件(5)放置于相匹配的中间外套(4),中间外套(4)与前外套(1)扣合后把前导光部件(2)、第一弹性装置(3)限制在其形成的空间里,后外套(7)与中间外套(4)扣合后把后导光部件(5)、第二弹性装置(6)限制在其形成的空间里;前导光部件(2)和后导光部件(5)中的插芯耦合面上均设置有斜面角度且耦合面保持物理接触,前导光部件(2)或者后导光部件(5)连接有使前导光部件(2)或后导光部件(5)沿光轴方向旋转角度的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小博尤建昌罗勇肖光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