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拆绒机,包括机架、收容筒及进衣装置、收容筒上设有进衣口,进衣装置包括进衣斗、安装在进衣斗上的棱轴及橡皮滚轴,棱轴和橡皮滚轴之间留有进衣间隙,进衣斗上还滑动设有一个安装板,安装板上间隔设有两安装筒,每一安装筒内固定有一个弹性件,橡皮滚轴的两端分别可滑动的安装在安装筒内,且与对应的弹性件连接,安装板上转动设有一个丝杆,进衣斗上设有一个与丝杆配合且供丝杆穿过的螺纹孔,利用丝杆和螺纹孔之间的丝杆原理,可以通过转动丝杆来调节进衣间隙,避免了因羽绒服太厚而卡死进衣装置或者羽绒服太薄而无法使夹住羽绒服的问题,提高了该自动拆绒机的通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拆域机
本技术涉及羽绒服回收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当羽绒服回收时,用于自动拆卸羽绒服的自动拆绒机。
技术介绍
回收旧羽绒服时,羽绒的回收成了一个大问题,通常采收手工回收,然而这种方式回收的效率极低,且绒尘飞舞,不但不卫生,还对工人的健康构成了一定威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一种自动拆绒机,其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部的收容筒、进衣装置、设置在收容筒内的滚轴、设置在滚轴的一端的滚轴带轮、设置在机架上的电机及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电机带轮。收容筒上部设置有进衣口和取衣口,收容筒下部设有出绒孔和排杂口。滚轴上设有不少于一组的滚筒叶片,且该滚筒叶片的端部设有锯齿刀片和齿钉。电机带轮通过皮带传动滚轴带轮,从而带动滚筒叶片上的锯齿刀片和齿钉来拆卸羽绒服。拆卸下来的羽绒通过出绒孔排出,进行重复利用。然而在拆绒过程中,羽绒服极易缠绕在滚轴上,从而将该自动拆绒机卡死。此外,这种自动拆绒机的进衣装置利用的是相对设置的一个棱轴和一个橡皮滚轴,然而棱轴和橡皮滚轴之间的间隙有限,且不可调节,这样遇到厚的或是太薄羽绒服就无法成功的将羽绒服送入至该自动拆绒机内,通用性差,且厚的羽绒服也极易卡死该自动拆绒机,从而损害该自动拆绒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易卡死,且通用性好的自动拆绒机,以解决现有自动拆绒机容易卡死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拆绒机,其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收容筒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进衣装置、收容筒上设有进衣口,进衣装置包括进衣斗、安装在进衣斗上的棱轴及橡皮滚轴,棱轴和橡皮滚轴之间留有与进衣口相对的进衣间隙,进衣斗上还滑动设有一个安装板,安装板上间隔设有两安装筒,每一安装筒内固定有一个弹性件,橡皮滚轴的两端分别可滑动的安装在安装筒内,且与对应的弹性件连接,安装板上转动设有一个丝杆,进衣斗上设有一个与丝杆配合且供丝杆穿过的螺纹孔。进一步地,安装板上设有探头,橡皮滚轴上设有与探头配合的探针。进一步地,进衣斗包括相对的两侧板和连接两侧板之间的连接板,棱轴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侧板之间,每一个两侧板上相对的位置还设有滑槽,安装板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滑槽内,螺纹孔设置在连接板上。进一步地,进衣斗还包括连接两个侧板的底部的辅助板,辅助板上设有若干静刀。进一步地,自动拆绒机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电机、安装在机架上的拆衣装置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减速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电机带轮,拆衣装置包括滚轴,滚轴的第一端上依次设有一滚轴带轮和小带轮,滚轴带轮和电机带轮通过皮带连接传动,减速机的输入轴上设有与小带轮通过皮带连接传动的减速带轮,减速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棱轴的一端设置有棱轴齿轮,且棱轴齿轮与减速机的输出轴上的齿轮啮合。进一步 地,自动拆绒机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张紧轮,滚轴横向安装在收容筒内,且滚轴带轮和小带轮并排设置在滚轴外露在收容筒外侧的第一端,滚轴上安装有滚筒叶片,滚筒叶片上设有若干锯齿刀片和齿钉,减速带轮与小带轮之间的皮带的张紧力通过张紧轮调节。进一步地,自动拆绒机还包括设置在滚轴的第一端的第一护轴件及设置在滚轴的第二端的第二护轴件,滚轴在第一护轴件和第二护轴件内转动。进一步地,第一护轴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轴承和一个第一轴承套,第一轴承套套在外侧的第一轴承上。进一步地,第二护轴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轴承和一个第二轴承套,第二轴承套套在外侧的第二轴承上。进一步地,自动拆绒机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风机及出绒管道,收容筒上设有出绒口和风口,出绒管道的一端连接收容筒的出绒孔,出绒管道的另外一端安装在风机的吸风口,且风机的出风口设有一个出绒排口。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方面,本技术的自动拆绒机的进衣装置利用丝杆和螺纹孔之间的丝杆原理,可以通过转动丝杆来调节棱轴和橡皮滚轴之间的进衣间隙,以便于不同厚度的羽绒服能顺利的进入收容筒内,从而顺利地拆绒。避免了因羽绒服太厚而卡死进衣装置或者羽绒服太薄而无法夹住羽绒服的问题,提高了该自动拆绒机的通用性。另一方面,本技术的自动拆绒机在滚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护轴件及第二护轴件,避免了滚轴转动时,羽绒服的外衣、内衬或者羽绒缠绕在滚轴上,从而将滚轴卡死,甚至损坏该自动拆绒机的问题。此外,本技术的自动拆绒机的利用减速机进行减速,提闻了精确性和精准性。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自动拆绒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自动拆绒机的拆衣装置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是自动拆绒机的进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照图1,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拆绒机包括机架I、安装在机架I上部的收容筒3、安装在机架I上的减速机(图未示)、安装在收容筒3内的拆衣装置5(见图2)、安装在收容筒3内的进衣装置7 (见图3)、安装在机架I内的电机4和风机9及出绒管道8。电机4的输出轴上设有一个电机带轮41。收容筒3上部设有进衣口 31,收容筒3的下部设有排杂口 35和出绒孔(未标号)。排杂口 35用于将外衣和内衬等杂质排出至收容筒3外。收容筒3上还设有风口 33,以保持收容筒33与大气相通。为了便于观察收容筒3内的运行情况,收容筒3上还设有一个观察口 37,观察口 37和进衣口 31并排,且透过该观察口 37,可以观察到进衣装置7的运行情况,及时了解进衣装置7是否被卡死。出绒管道8的一端连接收容筒3的出绒孔,出绒管道8的另外一端安装在风机9的吸风口。风机9的出风口设置一个出绒排口 6。这样,风机9启动时,通过出绒管道8将收容筒3内的羽绒吸入并传送至出绒排口 6,再通过该出绒排口 6即可将羽绒回收。 请结合参照图2,拆衣装置5包括滚轴51、安装在滚轴51上的滚筒叶片53、安装在滚轴51上的第一护轴件55和第二护轴件57。滚轴51沿着横向安装在收容筒3内,且使滚轴51转动地收容在第一护轴件55和第二护轴件57内,优选地,滚轴51沿着收容筒3的中心线安装在收容筒3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筒叶片53有三组,其间隔均匀地安装在滚轴51的中间部位,且使滚轴5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外露出来。每一组滚筒叶片53呈弧形,且每一组滚筒叶片53上设有若干锯齿刀片531和齿钉533。滚轴51的第一端穿过收容筒3的端面而外露在收容筒3的外侧,该滚轴51的第一端于该收容筒3的外侧向外依次设置有一个滚轴带轮511和一个小带轮513。滚轴带轮511通过皮带和电机带轮41连接,这样,当电机4启动后,经过皮带传动即可带动滚轴带轮511转动,从而带动滚轴51在收容筒3内转动,这样锯齿刀片531和齿钉533就可以撕开羽绒服的外衣和内衬,使里面的羽绒脱离下来,以便于回收。第一护轴件55包括三组第一轴承551和一个第一轴承套552。该三组第一轴承551及第一轴承套552安装在滚轴51的第一端处,位于滚筒叶片53和滚轴带轮511之间,且该三组第一轴承551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拆绒机,其包括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收容筒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进衣装置、所述收容筒上设有进衣口,所述进衣装置包括进衣斗、安装在所述进衣斗上的棱轴及橡皮滚轴,所述棱轴和所述橡皮滚轴之间留有与所述进衣口相对的进衣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衣斗上还滑动设有一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间隔设有两安装筒,每一所述安装筒内固定有一个弹性件,所述橡皮滚轴的两端分别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安装筒内,且与所述对应的弹性件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转动设有一个丝杆,所述进衣斗上设有一个与所述丝杆配合且供所述丝杆穿过的螺纹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自华,
申请(专利权)人:向自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