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省专利>正文

空油压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79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油压夹具,其主要是将活塞杆座底部加厚,在底部车设一装设油封的油封沟及一安装耐磨环的耐磨环沟,构成防漏、防倾斜及耐磨损结构;耐磨环沟在周面呈120度间隔向径向形成有多个末端缩径状的钢珠收容孔,且其内侧面设有螺纹部,钢珠放置于该钢珠收容孔内以螺栓锁入形成表面稍微突出结构,可在S形导沟内顺利运转;缸体底部设有环状安装部,且环状安装部周面设有多个螺合孔,S形导杆座底部亦对应设有多个安装孔。其具有耐磨损、动作顺利及工作稳定的功效。(*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工程领域工程部件的夹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耐磨损、动作顺利以及防倾结构设计的空油压夹具。传统的模组化空油压夹具,因为其大大地改善了一般工具机在夹持工作时的效率,因此在推出市面后受到客户极大的肯定。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其仍存在一些缺陷,兹归纳如下一、利用二条S形导沟与二个导柱的相对运动方式,在转动角度的过程中,并不是十分地顺利,其动作有生硬的感觉,且利用螺丝从下侧来固定导柱的结构方式,当螺丝松驰时导柱会移动,造成运转时的晃动,而发生磨损。二、因为活塞杆座底部的厚度太小,当采用单边夹持时,常会造成活塞杆座的倾斜,而与缸体产生摩擦,因此常会发生缸体卡死的现象,且在动作时会晃动而不稳定。三、缸体的底部与S形导杆座的结合方式,是利用在侧面锁紧螺栓的结构方式,因为施力的方向容易造成锁紧力量的不均匀,所以会造成整个S形导杆座的晃动,且易造成磨损。有鉴于上述传统产品的弊端,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良构造的空油压夹具,使其将活塞杆座基部的厚度加大,可防止在单边受力夹持时发生倾斜;在活塞杆座的基部较现有产品多车设一条耐磨环沟,并以耐磨环套住,可避免活塞杆座直接与缸体的内侧面摩擦而造成缸体的严重磨损;将S形导沟设计成三条,可在动作时更加稳定;设计三个钢珠配合S形导沟结构,利用特殊工具使钢珠突出于钢珠收容孔一适当的长度,可形成如滚珠轴承般地动作,而可降低其磨损的机会,且可增加在动作时的圆滑性,具有耐磨损、动作顺利及工作稳定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良构造的空油压夹具,包括活塞杆座及缸体,其特征在于将活塞杆座的底部加厚,且在底部车设有一条装设油封的油封沟,以及一条安装耐磨环的耐磨环沟,而构成一防漏、防倾斜以及耐磨损的结构;上述的耐磨环沟,在其周面呈等间隔向径向形成有多个在末端呈缩径状的钢珠收容孔,且该钢珠收容孔的内侧面设有螺纹部,钢珠放置于该钢珠收容孔内,以螺栓锁入而形成在S形导沟内顺利运转的表面稍微向外突出的结构;在缸体的底部设计形成有一环状安装部,且在该环状安装部的周面设有多个螺合孔,而S形导杆座的底部亦对应设有多个安装孔。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空油压夹具,其中所述的钢珠其在置入钢珠收容孔内时,亦可在钢珠与螺栓之间设置有一个抵住该钢珠,在受到强大挤压力时借其弹力躲入钢珠收容孔空间内,而在解除时借弹簧力回复到原来位置的弹簧,且该弹簧的另一端则卡抵在上述螺栓的前端面上。前述的空油压夹具,其中所述的S形导杆座其底座上直接成形设有空油压管路,并且贯穿缸体的缸壁,与原先的油路连通,直接与夹具板的管路相连接。前述的空油压夹具,其中所述的S形导杆座其S形导杆的收容孔为并未贯穿该S形导杆座底部的构造。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构造,本技术可以获得以下的优良效果一、因为将活塞杆座的底部加厚,特别是在单边受力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活塞杆座发生严重倾斜,避免与缸体的内面发生磨损。二、在S形导杆上车设有三条导沟,并配合设有三个钢珠,依120度等间隔配置,可以使得钢珠与导沟间的相对运动更加平稳,又利用钢珠从钢珠收容孔表面稍微上浮的结构状态,可以提供一种既能够达到导引,却又不会发生强力彼此推压的情况。又可在钢珠与螺栓之间设置一弹簧,在钢珠受到强力挤压时,可以提供一闪避的空间,而在解除该挤压时,借着弹簧的回复力量可以将钢珠推回到原来的位置。三、在活塞杆座的底部多车设一条耐磨环沟,将一个例如由电木制成的耐磨环放入该耐磨环沟内,即使是缸体与活塞杆座发生摩擦,亦可阻止其直接破坏到缸体,避免发生卡死。四、在缸体的底部设计形成一环状安装部,且在该环状安装部的周面设有多个螺合孔,而S形导杆座的底部亦对应设有多个安装孔,借此直接以螺栓从底面锁入,可以使得整个S形导杆座不会产生因为螺栓由侧面锁紧时的锁紧力量不均而造成的晃动及卡死的现象。五、直接在S形导杆座的底座上形成油孔,在装配时可以直接与夹具板上的油孔相连接,可方便日后在夹具板上的铁屑清理作业。综上所述,本技术技术方案其改良的机构主要是将活塞杆座基部的厚度加大,可防止在单边受力夹持时发生倾斜;在活塞杆座的基部较现有产品多车设一条沟,并以譬如电木或树脂等制成的耐磨环加以套住,可避免活塞杆座直接与缸体的内侧面摩擦而造成缸体的严重磨损;将S形导沟设计成三条,可在动作时更加稳定;设计三个钢珠配合S形导沟结构,利用特殊工具使钢珠突出于钢珠收容孔一适当的长度,以形成如滚珠轴承般地动作,可降低其磨损的机会,且可增加在动作时的圆滑性;因此其具有耐磨损、动作顺利及工作稳定的优良功效,而具有实质上的实用性,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大幅改进,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空油压夹具的外观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钢珠收容孔装设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钢珠收容孔在收容钢珠时另一变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采用法兰式(flange)设计,将油孔D、U直接形成在S形导杆座时的结构状态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改良构造的空油压夹具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改良构造的空油压夹具,为了要使夹具在整体运作上更加圆顺,将活塞杆座2的底部加厚,且在其底部除了设有装设油封8的油封沟21外,另外车设有一道耐磨环沟22,该耐磨环沟22用于安装一个例如由电木制成的耐磨环3,以提供其整体形成一个防倾、防漏以及耐磨损的结构。因为其底部较以往产品为厚实,除了可提供一防倾的效果外,且借由设置一个耐磨环3,即使是活塞杆座2与缸体1的内侧面发生摩擦,因为该耐磨环3的存在,可以减少活塞杆座2与缸体1内侧面直接发生摩擦的机会,而可增加其整体的耐用性。其次,本技术在上述的耐磨环沟22的周面上向径向设有三个钢珠收容孔23,该钢珠收容孔23是利用特殊刀具,使钢珠收容孔23的末端产生缩径状,以方便钢珠4在被收容于钢珠收容孔23内时能够向外突出于钢珠收容孔23一个适当的长度,以模拟形成以滚珠轴承的方式顺利地在S形导沟51内顺利地被导引。该钢珠收容孔23为呈120度间隔配置,以在运转时提供一个更为稳定的运转结构形态,且使钢珠4突出于钢珠收容孔一适当的长度,能使其整体的运转更加圆顺。而该钢珠4突设的钢珠收容孔23的内侧面则设计形成有螺纹部24,以便在将钢珠4置入于钢珠收容孔23内时,将螺栓6予以螺入而抵住钢珠4,可避免该钢珠4跑出。此外,请参阅图3所示,是表面钢珠与钢珠收容孔安装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其主要是在钢珠4与螺栓6之间另外再放入一个弹簧7,在钢珠4受到强力挤压时,可以借着弹簧7的回复力回复到原来的位置,而弹簧7的另一侧则卡抵在螺栓6的前端面上。又,本技术的S形导杆座5,为了要改良以往现有产品由侧面以特殊螺栓锁住时会对缸体造成磨损的现象,则在缸体1的四方形底部设计形成有一环状安装部11,在该环状安装部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构造的空油压夹具,包括活塞杆座及缸体,其特征在于:将活塞杆座的底部加厚,且在底部车设有一条装设油封的油封沟,以及一条安装耐磨环的耐磨环沟,而构成一防漏、防倾斜以及耐磨损的结构;上述的耐磨环沟,在其周面呈等间隔向径向形成有多个 在末端呈缩径状的钢珠收容孔,且该钢珠收容孔的内侧面设有螺纹部,钢珠放置于该钢珠收容孔内,以螺栓锁入而形成在S形导沟内顺利运转的表面稍微向外突出的结构;在缸体的底部设计形成有一环状安装部,且在该环状安装部的周面设有多个螺合孔,而S形导杆座 的底部亦对应设有多个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省
申请(专利权)人:陈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