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多楼宇电梯装置,在每个楼宇的电梯井道内设置有曳引系统,在每个楼宇的电梯井道内设置有外轿厢,所述外轿厢与曳引系统相连,在楼宇间的同层位置设置有连通通道,在连通通道内设置有可行进到外轿厢内的周转内轿厢;所述周转内轿厢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驱动电机相连,周转内轿厢上设置有充电电瓶或在水平轨道旁设置有电力滑线;通过本技术方案,在两个楼宇或多个楼宇之间的任意同层位置上设置通道,在通道内设置一个以上的周转内轿厢,通过两个以上楼宇电梯系统的电梯响应呼梯指令连接共享,实现两个以上楼宇电梯的逻辑顺序,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梯的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楼宇电梯装置。技术背景 如图I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电梯轿厢3在曳引系统I的拖动下,上下移动于各个层站2,一个电梯井道内只安装一部电梯,乘客运送仅限于一座大楼的各个楼层,当一个学校或单位中,同时具有一个以上相邻的楼宇时,人们要从其中一个楼宇到到另一个楼宇时,需要分别乘坐两次电梯才可以到达,但随着楼宇密集化和楼宇间人员流动的频繁化,传统的升降电梯作为一种快捷的交通工具,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因为传统的升降电梯只能服务于一座楼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楼宇电梯装置,通过本技术方案,在两个楼宇或多个楼宇之间的任意同层位置上设置通道,在通道内设置一个以上的周转内轿厢,通过两个以上楼宇电梯系统的电梯响应呼梯指令连接共享,实现两个以上楼宇电梯的逻辑顺序,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梯的工作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楼宇电梯装置,在每个楼宇的电梯井道内设置有曳引系统,在每个楼宇的电梯井道内设置有外轿厢,所述外轿厢与曳引系统相连,在楼宇间的同层位置设置有连通通道,在连通通道内设置有可行进到外轿厢内的周转内轿厢。在连通通道内设置有水平导轨,所述周转内轿厢设置在水平导轨上,在外轿厢内设置有可以与水平导轨相对接的停靠导轨。所述连通通道内的水平导轨上设置有复线让车道。所述周转内轿厢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驱动电机相连,周转内轿厢上设置有充电电瓶或在水平轨道旁设置有电力滑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多楼宇电梯装置,通过本技术方案,在两个楼宇或多个楼宇之间的任意同层位置上设置通道,在通道内设置一个以上的周转内轿厢,通过两个以上楼宇电梯系统的电梯响应呼梯指令连接共享,实现两个以上楼宇电梯的逻辑顺序,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梯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传统升降梯的工作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复线让车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外轿厢工作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中水平导轨与停靠导轨对接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周转内轿厢的结构示意图。图7现有技术中的电梯响应呼梯指令的逻辑顺序图。图8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中的电梯响应呼梯指令的逻辑顺序图。图中,I曳引系统、2层站、3电梯轿厢、4井道、5外轿厢、6周转内轿厢、7连通通道、8水平导轨、9停靠导轨、10复线让车道、11滚轮、12驱动电机、13充电电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图6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多楼宇电梯装置,在每个楼宇的电梯井道4内设置有曳引系统I,在每个楼宇的电梯井道4内设置有外轿厢5,所述外轿厢5与曳·引系统I相连,在楼宇间的同层位置设置有连通通道7,在连通通道7内设置有可行进到外轿厢5内的周转内轿厢6。在连通通道7内设置有水平导轨8,所述周转内轿厢6设置在水平导轨8上,在外轿厢5内设置有可以与水平导轨8相对接的停靠导轨9。所述连通通道7内的水平导轨上设置有复线让车道10。所述周转内轿厢6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1,所述滚轮11与驱动电机12相连,周转内轿厢6上设置有充电电瓶13。如图7所示,现有技术中电梯响应呼梯指令的逻辑顺序是一个环形队列。如图8所示,为本技术中实施例中的电梯响应呼梯指令的逻辑顺序,本技术的电梯响应呼梯指令的逻辑顺序,仍然可以是环形队列,可以最大限度的兼容一般电梯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具有很好的通用性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多楼宇电梯装置,在每个楼宇的电梯井道内设置有曳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楼宇的电梯井道内设置有外轿厢,所述外轿厢与曳引系统相连,在楼宇间的同层位置设置有连通通道,在连通通道内设置有可行进到外轿厢内的周转内轿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楼宇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连通通道内设置有水平导轨,所述周转内轿厢设置在水平导轨上,在外轿厢内设置有可以与水平导轨相对接的停靠导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楼宇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通道内的水平导轨上设置有复线让车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楼宇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转内轿厢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驱动电机相连,周转内轿厢上设置有充电电瓶或在水平轨道旁设置有电力滑线。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多楼宇电梯装置,在每个楼宇的电梯井道内设置有曳引系统,在每个楼宇的电梯井道内设置有外轿厢,所述外轿厢与曳引系统相连,在楼宇间的同层位置设置有连通通道,在连通通道内设置有可行进到外轿厢内的周转内轿厢;所述周转内轿厢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驱动电机相连,周转内轿厢上设置有充电电瓶或在水平轨道旁设置有电力滑线;通过本技术方案,在两个楼宇或多个楼宇之间的任意同层位置上设置通道,在通道内设置一个以上的周转内轿厢,通过两个以上楼宇电梯系统的电梯响应呼梯指令连接共享,实现两个以上楼宇电梯的逻辑顺序,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梯的工作效率。文档编号B66B9/16GK202766038SQ201220454168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7日专利技术者罗海闽, 佟国维, 张国良, 肖军成, 舒微熹, 史洪涛 申请人:北京升华电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楼宇电梯装置,在每个楼宇的电梯井道内设置有曳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楼宇的电梯井道内设置有外轿厢,所述外轿厢与曳引系统相连,在楼宇间的同层位置设置有连通通道,在连通通道内设置有可行进到外轿厢内的周转内轿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闽,佟国维,张国良,肖军成,舒微熹,史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升华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