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瓶子防震保护装置,包括至少一保护体,该保护体包括:第一保护层,包覆在该瓶子外;第二保护层,包覆在该第一保护层外,该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部分连接以在该第一、二保护层之间形成至少一第一空腔;用于对该第一空腔充气的充气嘴,设置在该第二保护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震保护装置为瓶子等容器提供了防震缓冲的保护作用,特别是为瓶口位置提供了专门的固定功能,且能够反复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品保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充气以实现缓冲作用的瓶子防震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物品运输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必要的保护措施,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的颠簸撞击等对所运输的物品造成损伤。尤其在运输易碎物品时,保护措施则更加必要。通常在运送玻璃瓶子封装的红酒等产品时,首先对保护装置的防震性能提出了较 高的要求,其次,由于红酒可能一次喝不完,可能存在反复的运送需求,则要求保护装置能够多次使用。再次,保护装置需要结构简单,材料干净环保,不产生污染红酒的尘屑等污染物。最后,保护装置的制造过程需简单明确,成本低廉,以适应大范围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为瓶子等容器提供一种能够反复使用,起防震缓冲作用的保护装置。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瓶子防震保护装置,包括至少一保护体,该保护体包括第一保护层,包覆在该瓶子外;第二保护层,包覆在该第一保护层外,该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部分连接以在该第一、二保护层之间形成至少一第一空腔;用于对该第一空腔充气的充气嘴,设置在该第二保护层上。该第一、二保护层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一空腔包括多个通气道,该多个通气道之间相互连通。在对应该瓶子的瓶口的位置,该第一保护层设置有向瓶口方向突出以贴合该瓶口外形的突起部,该第一和第二保护层在对应所述突起部的位置形成有该通气道。该第一保护层和该第二保护层均设置有使不同通气道可分离的狭缝。在该瓶子外侧、该第一保护层的内侧还设置有第三保护层,该第三保护层包覆该瓶子,该第三保护层与该第一保护层部分连接以在该第一、三保护层之间形成第二空腔,且该第三保护层在对应该瓶子的瓶口处设置有向瓶口方向突出以贴合该瓶口外形的突起部,该第一和第三保护层在对应所述突起部的位置形成有该第二空腔。该第一保护层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气口。该瓶子防震保护装置还包括一保护套,套设在该瓶子的瓶口处,该保护套包括边缘部分连接的内层与外层,该内层与外层之间形成第三空腔,该内层与外层的部分边缘分别与该第一、二保护层的部分边缘连接,且该保护套的该第三空腔与该第一、二保护层的所述第一空腔连通。该瓶子防震保护装置包括多个该保护体,不同保护体之间通过至少一连接气道连接。该第一保护层内表面设置有防滑材料。该瓶子防震保护装置还包括瓶底保护部,该底端保护部与该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连接。本技术的防震保护装置为瓶子等容器提供了防震缓冲的保护作用,特别是为瓶口位置提供了专门的固定功能,且能够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IA所示为本技术的瓶子防震保护装置的结构图;图IB所示为本技术的瓶子防震保护装置在沿热封区Al的高度方向的边线剪开并展平的平面示意图;图IC所示为从标识线D-D’向下看去的瓶子防震保护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ID所示为该瓶子防震保护装置I的底部形成的底端保护部E的结构图;图2A、2B、2C、2D所示为本技术的瓶子防震保护装置的结构图;图3A、3B所示为本技术的瓶子防震保护装置的结构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瓶子防震保护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瓶子防震保护装置套设在瓶子外,用于在长途运输或存储过程中,避免因碰撞、挤压、滚动而使瓶子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破损,避免瓶子中的存储物泄漏。如图IA所示为本技术的瓶子防震保护装置的结构图。如图IB所示为本技术的瓶子防震保护装置在沿热封区Al的高度方向的边线剪开并展平的平面示意图。瓶子防震保护装置包括保护体I。该保护体I呈圆环体,瓶子设置在该保护体I内。该保护体I从内向外依次包括第一保护层11和第二保护层12。该第一保护层11与第二保护层12部分连接以在该第一、二保护层之间形成至少一空腔。该第一保护层11以及第二保护层12为热塑性薄膜。如图1A、1B中所示,针对该第一保护层11以及第二保护层12,其中A1、A2、A3、A4、A5、A6均为热封区。该第一保护层11以及第二保护层12的上下边缘线Cl、C2为热封线。该第一保护层11以及第二保护层12在该些热封区以及热封线处被热封连接在一起,除热封外的其他连接方式也在本技术的公开范围内。斜线表示的区域B1、B2、B3、B4、B5、B6、B7未进行热封,则在这些区域,第一保护层11以及第二保护层12之间分别形成了空腔(通气道)。在该第二保护层12上还设置有一充气嘴121。一充气装置可通过该充气嘴121对该空腔进行充气。该充气嘴121设置在非热封区,也就是在对应空腔的位置上。该充气嘴可具体采用单向阀,以避免充入空腔内的气体散出。图IA所示为该保护体从正面看去的示意图,从背面看去的结构与正面一样。如图认、18可知,在充气后,区域則、82、83、84、85、86、87均为空腔(通气道),且区域81、82、83、B4、B5、B6平行设置并通过区域B7彼此连通。该空腔的数量可以调整,即,可以仅对热封线Cl、C2进行热封,从而使得该第一、二保护层11和12直接形成一个空腔,包覆在瓶体周缘,以在充气后对瓶子形成缓冲防震作用。如图IC所示为从标识线D-D’向下看去的该瓶子防震保护装置I的截面示意图。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如图ID所示,于该瓶子防震保护装置I的底部形成一底端保护部E,即,使得该瓶子防震保护装置的底端封闭。第一、二保护层11和12在下边缘线C2处并不热封,而是分别与底端保护部E连接形成纵截面为U形的结构,以包覆住瓶底,形成防震保护。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端保护部E (上下两层)分别与该第一、二保护层11和12在热封线C2处热封,使得底端保护部E在瓶底下方形成的独立的空腔,构成防震保护。底端保护部E可以与该第一、二保护层11和12用相同的材质实现。该底端保护部E可设置于本技术的所有实施例中。该第一保护层11内表面可设置有高摩擦系数防滑材料,使得瓶子在设置在该瓶子防震保护装置中时,由于摩擦力较大而在运输或储存中不易掉出。为进一步提高瓶子防震保护装置对瓶子的固定容置作用,本技术在针对瓶子·的瓶口的位置进行了特殊的设计。与图IA不同的,图2A、2B所示实施例的瓶子防震保护装置,其第一、二保护层11和12在瓶子的高度方向均有所延长,覆盖到了瓶口部分。在对应该瓶口的位置,该第一保护层11设置有向瓶口方向突出的突起部111。由于热封区未延长,与图IA的实施例保持一致,热封区仅覆盖瓶体,第一、二保护层11和12的上缘依然热封在一起,故而突起部111与第二保护层12的对应位置形成有环绕该瓶口的空腔,且该环绕瓶口的空腔与区域BI、B2、B3、B4、B5、B6的通气道连通,故而借助充气的力量,该突起部111可充分的贴合该瓶口的外形,以达到固定该瓶口的目的。在未充气时将该瓶子放入保护体I中,充气后可实现固定。如图2C所示,为图2A的一变形,第一、二保护层11和12在瓶子的高度方向均有所延长,覆盖到了瓶口部分。且该热封区A1-A6也延伸至第一、二保护层11和12的上缘,即热封区延伸至瓶口处,则突起部111与第二保护层12的对应位置形成的多个空腔间断性的环绕该瓶口,且借助充气的力量,该突起部111可充分的贴合该瓶口的外形,以达到固定该瓶口的目的。本技术还公开了另一实施例,如图2D所示。其基本结构与图2C相同,差别在于,每个热封区(A1-A6)的对应瓶口的位置,分别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瓶子防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保护体,该保护体包括:第一保护层,包覆在该瓶子外;第二保护层,包覆在该第一保护层外,该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部分连接以在该第一、二保护层之间形成至少一第一空腔;用于对该第一空腔充气的充气嘴,设置在该第二保护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涛,
申请(专利权)人:怀来迦南酒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