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射频防伪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720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伪瓶盖,提供了一种无线射频防伪瓶盖,包括外盖、中盖、内盖、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和标签破坏构件,外盖包括外盖体和设置在其顶部的外盖顶,中盖包括中盖体和设置在其顶部的中盖顶,内盖包括内盖体和设置在其顶部的内盖顶,外盖体内侧面设有反向内螺纹,中盖体外侧面设有反向外螺纹,中盖连接在外盖中,内盖通过筋槽构件连接在中盖内,中盖顶顶部外表面开有环形凹槽,无线射频识别标签覆盖在环形凹槽外,标签破坏构件固定在外盖顶内表面,并正对环形凹槽,内盖体内侧有正向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开瓶过程中,彻底破坏其内部的RFID标签,以防止其被再次利用。而且各个部分制作和连接,都很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伪瓶盖。
技术介绍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由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读写器组成。能实现非接触地远距离、运动的多目标进行读写。由于其芯片的存储量大,信息稳定,读写简便,且芯片的UID码全球唯一,仿制成本极高。可实以现商品流通中的全程跟踪,并鉴别假冒伪劣产品。但是如果芯片不能在包装开启时被有效破坏,就具有被二次利用的可能,所以要达到防伪的目的,必须在开启包装时,一次性的破坏RFID标签,从而使瓶盖失去再次利用的可能;另外标签整体也必须是封装在瓶盖中的,这样要取出RFID标签,就必须物理性破坏瓶盖整体,从而也会使得瓶盖本身失去再利用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射频防伪瓶盖,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述的无线射频防伪瓶盖,包括外盖、中盖、内盖、无线射频识别标签、标签破坏构件;所述外盖包括外盖体和设置在其顶部的外盖顶,所述中盖包括中盖体和设置在其顶部的中盖顶,所述内盖包括内盖体和设置在其顶部的内盖顶;所述外盖体的内侧面设有反向内螺纹,所述中盖体的外侧面设有反向外螺纹,所述中盖通过反向内螺纹和反向外螺纹连接在外盖中,所述内盖通过筋槽构件连接在中盖内,所述中盖顶的顶部外表面开有环形凹槽,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覆盖在所述环形凹槽外,所述标签破坏构件固定在外盖顶的内表面,并正对环形凹槽,所述内盖体的内侧有正向螺纹;术语“正向螺纹”,也即右旋螺纹,为常见螺纹结构,顺时针旋紧而逆时针开启的螺纹结构;“反向螺纹”,也即左旋螺纹,与正向螺纹相反;本技术将RFID标签完全封装于瓶盖内部,且在不改变原有瓶盖外观的前提下,通过习惯性的开瓶动作,即逆时针旋转的开启方式,即可在开瓶过程中,彻底破坏其内部的RFID标签,以防止其被再次利用。而且各个部分制作和连接,都很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附图说明图I为封装有RFID标签的无线射频防伪瓶盖结构示意图;图2为中盖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内盖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述的无线射频防伪瓶盖,包括外盖、中盖、内盖、无线射频识别标签4和标签破坏构件5 ;所述外盖包括外盖体101和设置在其顶部的外盖顶102,所述中盖包括中盖体201和设置在其顶部的中盖顶202,所述内盖包括内盖体301和设置在其顶部的内盖顶302 ;所述外盖体101的内侧面设有反向内螺纹103,所述中盖体201的外侧面设有反向外螺纹203,所述中盖通过反向内螺纹和反向外螺纹连接在外盖中,所述内盖通过筋槽构件连接在中盖内,所述中盖顶202的顶部外表面开有环形凹槽204,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4覆盖在所述环形凹槽204外,所述标签破坏构 件5固定在外盖顶102的内表面,并正对环形凹槽204,所述内盖体301的内侧有正向螺纹304,用于连接普通的瓶口或其他容器接口 ;参见图2和图3,所述筋槽构件包括设置在中盖体201内侧面的上下贯通的齿槽204和设置在内盖体301外侧面的与所述齿槽204配合的齿筋303,所述的齿筋303嵌在所述的齿槽204中,这样既可实现中盖和内盖在纵向上的装配,同时在开启瓶盖时,给内盖提供推动力;优选的,所述标签破坏构件5为锥形刀头,其底端固定在外盖顶102的内顶部,其刀头位于所述环形凹槽204的上方;优选的,所述中盖体201的侧面设有下贯通且紧密排列的一圈齿槽,内盖体301的侧面有上下贯通且紧密排列的一圈齿筋;中盖和外盖,其一使用聚丙烯等较软材料制作,另一使用聚苯乙烯等较硬材料制作,这样在装配时通过加热压紧的方式装配,可以免去定位,更有利于自动化生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由于中盖2通过反向螺纹连接在外盖I内,而内盖3通过正向螺纹与瓶口啮合连接,因此,开启瓶盖时,旋转外盖1,外盖I与中盖2会上下互相靠近,导致标签破坏构件5刺破无线射频识别标签203,并伴有一小段切割动作,导致后者被彻底破坏;继续逆时针旋转外盖1,外盖I与中盖2将互相顶紧,此时旋转瓶盖的力量通过齿筋303和齿槽204的阻力,传递至内盖,带动内盖逆时针旋转,最终完成开瓶动作。权利要求1.一种无线射频防伪瓶盖,包括外盖、中盖、内盖、无线射频识别标签(4)和标签破坏构件(5),所述外盖包括外盖体(101)和设置在其顶部的外盖顶(102),所述中盖包括中盖体(201)和设置在其顶部的中盖顶(202),所述内盖包括内盖体(301)和设置在其顶部的内盖顶(30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体(101)的内侧面设有反向内螺纹(103),所述中盖体(201)的外侧面设有反向外螺纹(203),所述中盖通过反向内螺纹和反向外螺纹连接在外盖中,所述内盖通过筋槽构件连接在中盖内,所述中盖顶(202)的顶部外表面开有环形凹槽(204),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4)覆盖在所述环形凹槽(204)外,所述标签破坏构件(5)固定在外盖顶(102)的内表面,并正对环形凹槽(204),所述内盖体(301)的内侧有正向螺纹(30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射频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槽构件包括设置在中盖体(201)内侧面的上下贯通的齿槽(204)和设置在内盖体(301)外侧面的与所述齿槽(204)配合的齿筋(303),所述的齿筋(303)嵌在所述的齿槽(204)中。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无线射频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破坏构件(5)为锥形刀头,其底端固定在外盖顶(102)的内顶部,其刀头位于所述环形凹槽(204)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无线射频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体(201)的侧面设有下贯通且紧密排列的一圈齿槽,内盖体(301)的侧面有上下贯通且紧密排列的一圈齿筋。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防伪瓶盖,提供了一种无线射频防伪瓶盖,包括外盖、中盖、内盖、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和标签破坏构件,外盖包括外盖体和设置在其顶部的外盖顶,中盖包括中盖体和设置在其顶部的中盖顶,内盖包括内盖体和设置在其顶部的内盖顶,外盖体内侧面设有反向内螺纹,中盖体外侧面设有反向外螺纹,中盖连接在外盖中,内盖通过筋槽构件连接在中盖内,中盖顶顶部外表面开有环形凹槽,无线射频识别标签覆盖在环形凹槽外,标签破坏构件固定在外盖顶内表面,并正对环形凹槽,内盖体内侧有正向螺纹。本技术可在开瓶过程中,彻底破坏其内部的RFID标签,以防止其被再次利用。而且各个部分制作和连接,都很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文档编号B65D51/18GK202765511SQ20122046754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专利技术者徐良衡, 姚红兵, 韩冰, 杨士磊, 杨凯 申请人:上海天臣防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射频防伪瓶盖,包括外盖、中盖、内盖、无线射频识别标签(4)和标签破坏构件(5),所述外盖包括外盖体(101)和设置在其顶部的外盖顶(102),所述中盖包括中盖体(201)和设置在其顶部的中盖顶(202),所述内盖包括内盖体(301)和设置在其顶部的内盖顶(30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体(101)的内侧面设有反向内螺纹(103),所述中盖体(201)的外侧面设有反向外螺纹(203),所述中盖通过反向内螺纹和反向外螺纹连接在外盖中,所述内盖通过筋槽构件连接在中盖内,所述中盖顶(202)的顶部外表面开有环形凹槽(204),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4)覆盖在所述环形凹槽(204)外,所述标签破坏构件(5)固定在外盖顶(102)的内表面,并正对环形凹槽(204),所述内盖体(301)的内侧有正向螺纹(30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良衡姚红兵韩冰杨士磊杨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臣防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