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滞纳仓及灌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6088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墨水滞纳仓以及一种安装了该墨水滞纳仓的灌墨装置。该墨水滞纳仓,包括由顶壁、侧壁及底壁围成的腔体,以及设置在腔体内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是外界气体和墨水进入腔体的入口,该第二开口是外界气体经腔体流出的出口。并且,在铅垂方向上,第一开口的位置低于且远离该第二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将从第一开口进入的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滞纳在腔体中的墨水滞纳仓及安装该种墨水滞纳仓的灌墨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墨水滞纳仓和安装有该墨水滞纳仓的灌墨装置。
技术介绍
嗔墨打印机工作时,利用容纳有墨水的墨盒为嗔墨打印机提供墨源,墨水经由相 应的墨水流动通道被输送至喷墨头中,喷墨头上设置的喷嘴在打印信号的驱动下将墨水喷射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从而完成字符或图形在打印介质上的记载。按照喷墨头与墨盒的配置关系,喷墨打印机墨盒包括两种类型一体式墨盒和分体式墨盒。一体式墨盒的喷墨头与墨水容纳腔结合成一体,且喷墨头设置在墨盒的出墨口上;分体式墨盒的喷墨头与墨水容纳腔相互分离,墨水被储存在墨水容纳腔,而喷墨头则设置在喷墨打印机的车架上。由于一体式墨盒的喷墨头容易损坏,且喷墨头的价格较高,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分体式墨盒。现有的一种分体式墨盒包括负压腔及墨水腔,两腔之间通过一连通口相连通,在负压腔中设有用于产生毛细力以保持墨水的海绵体及与打印机供墨针相连接的出墨口,在墨盒上还安装有芯片。显然,若该分体式墨盒墨水耗尽后直接丢弃,则还能继续使用的芯片以及墨盒上大多不能自然降解的塑胶、薄膜等都将连同墨盒一同被废弃,如此,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因此,无论是从用户打印成本的节约还是环境的保护来看,都很有必要对耗尽墨水的墨盒进行重新灌墨,使其获得二次使用价值。专利号为US 6585007 B2的美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灌墨装置,该灌墨装置包括容纳有墨水的墨水容器、圆筒及可在圆筒中往复运动的活塞。在墨水容器的一个顶壁上设置有一个供墨口、一个大气开口和一个抽气口,一个管道通过插进墨水容器的供墨口中以将墨水容器中的墨水与需要灌墨的墨盒的注墨口相连通,大气开口的开启或关闭可以通过操作阀门来控制。抽气口直接与圆筒相连通,活塞上下运动所产生的抽吸力通过抽气口来对墨水容器和墨盒中的空气进行抽吸,从而在墨盒中形成负压。为了对墨水容器泄压,以产生将墨水容器中的墨水灌注到墨盒中的压差,需要通过操作阀门来开启大气开口,使得大气开口直接向外界敞开。该灌墨装置有以下缺陷,当采用该灌墨装置对墨盒灌墨时,在往复运动的活塞所产生的负压作用下,墨水容器中的墨水产生一定的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该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会经过抽气口直接进入圆筒内,从而对活塞的驱动源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穿过的气体中附带的墨水加以滞留的墨水滞纳仓。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安装有上述墨水滞纳仓的灌墨装置。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墨水滞纳仓具有由顶壁、侧壁及底壁围成的腔体。在腔体内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是外界气体和墨水进入腔体的入口,该第二开口是外界气体经腔体流出的出口。并且,在铅垂方向上,第一开口的位置要低于第二开口位置,并且,两者之间相互远离。由以上方案可见,由于在铅垂方向上第一开口低于第二开口的位置,两者之间具有高度差,因此,当夹杂着小墨水气泡的外界气体经过墨水滞纳仓的第一开口进入腔体后,该高度差使得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无法在克服自身重力的情况下,运动到第二开口,因此,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将被滞纳在腔体内。进一步的方案是在一个侧壁或底壁壁上固定一个第一导管,第一开口是第一导管的固定端所在的壁上的开口。因此,当滞纳在腔体内的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达到一定容量,使得腔体中墨水的液面高于第一开口的最低水平面时,随着外界大气由第二开口进入腔体,对于液面高于第一开口的最低水平面的那部分墨水,将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从第一开口流入墨水容器中,从而,可以减少墨水滞纳仓所滞纳的墨水总量,延长墨水滞纳仓的使用寿命。更进一步 的方案是墨水滞纳仓具有一个第二导管,该第二导管的中部固定在顶壁、侧壁及底壁中的一个上,第二导管的两端分别位于腔体内和腔体外,并且,该第二开口是第二导管位于腔体内的开口。由此可见,该第二开口被设置在腔体内,在铅垂方向上,第二开口被设置成远离第一开口,并且该第二开口接近顶壁、侧壁及底壁中的另一个的内表面,从而在第二开口与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狭窄的空间,存在于狭窄空间中的空气阻力可以进一步增加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运动到第二开口之中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墨水滞纳仓将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滞纳于其中的能力。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还提供了另一种墨水滞纳仓,该墨水滞纳仓具有由顶壁、侧壁及底壁围成的腔体,腔体被具有引导口的隔板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空腔和其中布置有液体吸附部件的滞纳腔。在腔体内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第一开口位于滞纳腔中,并且第一开口为外界气体和墨水进入腔体的入口。在空腔中设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为外界气体经腔体流出的出口。由以上方案可见,当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进入滞纳腔后,滞纳腔中所布置的液体吸附部件能够吸附住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因此,该墨水滞纳仓能够很好地滞纳住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进一步的方案是墨水滞纳仓具有一个第二导管,该第二导管的中部固定在顶壁、侧壁及底壁中的一个上,第二导管的两端分别位于腔体内和腔体外,并且,该第二开口是第二导管位于腔体内的开口。由此可见,该第二开口被设置在腔体内,在铅垂方向上,第二开口被设置成远离第一开口,并且该第二开口接近顶壁、侧壁及底壁中的另一个的内表面,从而在第二开口与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狭窄的空间,存在于狭窄空间中的空气阻力可以进一步增加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运动到第二开口之中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墨水滞纳仓将小墨水气泡或汽化的墨水滞纳于其中的能力。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灌墨装置,该灌墨装置包括真空泵、墨水容器和墨水滞纳仓,该墨水滞纳仓具有由顶壁、侧壁及底壁围成的腔体;在腔体内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该第一开口是外界气体和墨水进入腔体的入口,该第二开口是外界气体经腔体流出的出口。并且,在铅垂方向上,第一开口的位置要低于第二开口位置,并且,两者之间相互远离。由以上方案可见,在灌墨装置中,墨水滞纳仓被设置在墨水容器和真空泵之间,并且,在铅垂方向上,墨水滞纳仓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具有高度差,因此,当墨水容器中的墨水在负压作用下所产生的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从墨水容器经过墨水滞纳仓的第一开口进入腔体后,该高度差使得在真空泵的抽吸力作用下而产生运动的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无法在克服自身重力的情况下,运动到第二开口直至被吸进真空泵,因此,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被滞纳在腔体内,使灌墨装置的真空泵避免遭受损害。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还提供了另一种灌墨装置,该灌墨装置包括真空泵、墨水容器和墨水滞纳仓,该墨水滞纳仓具有由顶壁、侧壁及底壁围成的腔体,腔体被具有引导口的隔板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空腔和其中布置有液体吸附部件的滞纳腔。在腔体内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第一开口位于滞纳腔中,并且第一开口为外界气体和墨水进入腔体的入口。在空腔中设有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为外界气体经腔体流出的出口。 由以上方案可见,当墨水滞纳仓分别通过滞纳腔和空腔与墨水容器和真空泵相连通时,在墨水容器中的墨水在负压作用下所产生的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进入滞纳腔后,一方面,在滞纳腔中所布置的液体吸附部件能够吸附住小墨水气泡或者汽化的墨水,另一方面,由于真空泵需要经过空腔才对滞纳腔吸气,可以避免真空泵直接对液体吸附部件所吸附的墨水进行抽吸,因此,该墨水滞纳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墨水滞纳仓,包括腔体,由顶壁、侧壁及底壁围成;?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位于所述腔体内,在铅垂方向上,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低于且远离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为外界气体和墨水进入所述腔体的入口;所述第二开口为所述外界气体经所述腔体流出的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贵宝李世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